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戴玉
[摘 要] 加大对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力度,对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在有关河南省农村复合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不多。为此,对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发现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模式专业性较弱、培养方式较为单一、培养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丰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搭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教育平台、构建行业乡村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3条建议。
[关键词] 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F713.36;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4--3
0 引言
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河南省致力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目前,我国学者大多从校企合作、课程改革、市场需求等方面,对各省跨境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1]、探究“院园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2]、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平台[3]、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4]等建议,但针对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对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1 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1.1 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逐步形成崭新格局
近年来,河南省全力创新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走在全国发展前列。《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20)》将河南省各产业的跨境电商发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综合发展的评价体系,并分析得出河南省已初步形成多城市协同、进出口并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此背景下,发展农产品电商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5]。
1.2 农村跨境电商园区的运营模式有望取得突破
目前,河南省共有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3个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在监管制度、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实现了突破。一是在监管制度方面,河南省以“贸易便利化”为导向,创新出“电子商务、行邮监管、保税中心”三方共进退的“1210”跨境保税进口模式,以此对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的进口商品及电商企业实行分级的差别化监管;二是在业务流程方面,采用交易信息、支付信息和物流信息一一对比的过关形式,并推动通关作业的无纸化进程及相关的程序简化措施落实,提高了通关效率;三是在商业模式方面,河南省探索出“一馆多模式”“一馆多业态”的跨境电子商务O2O零售商业模式,方便了民众购买跨境商品。此外,河南省尝试在各村庄开设小型的物流园区,采取此种创新型的园区运营模式,可与跨境企业直接合作,减少运输环节,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避免在配送过程中造成损失。
1.3 农村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获得相关政策支持
《河南省商务厅2020年电商扶贫工作计划》提出,将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销售”为重点,推动电子商务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人才培养方面,相关部门提出要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尤其要注重高级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的实战能力。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的分支之一,可以帮助河南省农产品走出村门,并走出国门。但目前,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供给数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人才需求,因此,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乡村跨境电商人才至关重要。
2 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环境及需求
2.1 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环境
2.1.1 政治环境。河南省各级政府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行业提供了许多优惠政策,为其发展保驾护航。201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构建覆盖全省、联通全国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同年,郑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鼓励高校开展专业教育和支持社会开展人才培训来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这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2.1.2 经济环境。2017—2020年,河南省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及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值均处于稳步上升状态,其生产总值由2017年的44 824.92亿元上升至2020年的54 997.07亿元,2020年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2017年增加了29.3%,同期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3%上升至3.2%。这说明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
2.1.3 社会环境。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配套人才保障体系,完善人才评价制度,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就业环境。笔者选取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河南省网民规模、农村网民规模、常住农村的网民占比及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进行详细分析,详见表1。由表1可知,河南省农村居民的人均购买力正在逐年增强,农村网民规模也呈上升趋势,常驻农村网民占比有所增加。这表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另外,农村跨境电子商务所属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由
2017年的2 168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2 218万人,说明从业人员的基数并不小,人才培养应从提升素质入手。
2.2 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求
2.2.1 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种类。第一,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岗位。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以线上部分为主,可为人才提供很多基础岗位,如客服、美工、文案等。客服岗需要员工熟悉产品信息和平台规则,具备相应的语言水平、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美工岗和文案岗人员需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可根据产品做出相应设计。第二,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专员及店长岗位。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专员和店长岗位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职员负责网站的正常运营、店铺管理及维护工作,保证季度利润和销售额。此外,职员要注重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在保证库存充足的同时及时跟进新品的研发进度。第三,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对外沟通岗位。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营销和对外沟通岗位与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关联性较高,需将具备国际经贸及电商物流专业知识、具有国际货代工作经验作为优先考虑条件。
2.2.2 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向。由以上市场需求分析可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倾向于专业化与综合化培养。专业化培养是指强化人才的专业能力,即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综合化培养则是指强化人才的综合能力,即加强对自身技能的提升。此外,河南省应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特色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如前面所提到的农产品及文化衍生品的跨境销售,并以此设立人才培养项目。
3 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 人才培养专业性较弱
河南省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以职业学校教育为主,各级别院校均未单独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仅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开设相关课程。经学信网查询,2019年河南省只有31所高等院校和85所职业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分别占2019年河南省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22%和31%。由此可见,河南省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专业性较为薄弱,对农村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也不够。因此,相关院校的专业设置仍有待改进。
3.2 人才培养方式较为单一
一方面,河南省现有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较为单一,除学校课程外,仅有少数教育机构开设了指导课,且多采用讲座形式,学生无法获得真实体验。另一方面,企业与院校的合作以参观智能仓储及智慧生产为主,能提供的岗位也较为基础,更不涉及管理层面。究其原因,第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所属企业规模较小,无法提供学校所需的合作;第二,非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所属的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与院校合作的成本大于收益;第三,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贸易和进出口货物的运输皆受到限制,且学生活动范围有限,无法实地调研或参与企业运营;第四,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仍处于发展及摸索阶段,无法直接复制大型机械产品的跨境运输模式,而国际市场的拓展仍面临诸多羁绊,需加以破除但同时院校以理论教育为主,在专业知识不全面的情况下,学生能提供的帮助较少。因此,企业与院校的合作难以推进。
3.3 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2020年9月22日,我国正式出台了《跨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技能等级划分与评定》,其结合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实际,将从业人员类别划分为技术类、产品经理类、供应链运营类和管理类,技能等级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并明确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从业人员的申请资格。但这还不能满足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需求,我国仍需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需要政府给予明确的方向。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项目评价制度的建立,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改进自身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项目,以帮助乡村人才全面发展。
4 加快河南省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建议
4.1 研读乡村振兴政策,丰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河南省各地市高职院校可以与政府合作,丰富自身跨境电子商务的专业课程。一方面,院校可以增设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市场调研和项目策划,提高其数据分析、统筹规划能力;另一方面,院校可以为村民普及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同时建立跨境电子商务项目培育基地,邀请相关专家和企业家传授运营经验。
4.2 推进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搭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教育平台
为促进企业与院校的顺利合作,政府可搭建一个农村跨境电子商务教育平台。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招募信息和就业需求,让学生和相关应聘者能及时了解并给予反馈,成为企业的储备人才。院校则可以借助平台上传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中最新的行业解读、研究文献、创新成果及应用范围等数据资源,让已入驻企业的人才进一步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此外,双方可以引进国外资源,让乡村人才了解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国际发展形势,提升交际能力;还可定期策划营销活动,打造“帮带”模式,即高素质人才可以向学生传授自身经验,带领其完成实践项目。
4.3 发挥政府监管职能,构建行业乡村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相关部门可召开农村跨境电子商务研讨会,与行业专家学者共同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应包括院校课程设置、毕业生综合实力、教育平台科研质量及农村跨境电子商务项目完成度4个方面。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代表性,以帮助从业人员树立优胜劣汰的危机意识,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
5 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稳步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并拉动农村内生生产力。笔者从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环境、需求、问题及建议4方面入手,分析了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现阶段,急需打破行业人才培养中教育专业性薄弱、教育形式单一、企校合作难以推进及评价体系欠缺等困境。这需要河南省各级政府与本土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加强沟通,做好产业转型规划及就业指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需与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开展专项合作,注重对农村跨境电商人才的综合性培养,具体可通过丰富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搭建农村跨境电子商务教育平台和构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艳.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子商务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21(22):84-88.
[2]冯灿钧.高校“院园合一”机制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测试,2021(6):169.
[3]吕秋慧,董进才.基于平台构建和主体培育的我国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24):155-158.
[4]廖润东.高职院校“八位一体、三段式”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0(11):37-40.
[5]田世英,王剑.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展望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12):14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