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研究
作者: 尤晓星 毛金芬[摘 要]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乡村发展与科技发展之间内在关系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无锡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当地通过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发展平台、以科技创新支撑都市农业发展等方式实现科技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和支撑,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农民群众重视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基础群众的重视度和参与度、建立多元化投资机构、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等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农业科技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4--3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近几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条件。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全国70%以上的农作物耕收已实现机械化,自主选育品种的主要农作物革新覆盖率为95%以上。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性差异。为了能让科技切实支撑乡村振兴,笔者在认真研究、总结分析江苏省无锡市科技与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具体路径。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乡村发展的研究一直在持续深入,主要有以下几个领域。第一,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英国在中世纪封建制度时期就已开始“圈地运动”,到后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加速圈地,土地生产能力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二,在乡村可持续发展方面,英国经济学家芭芭拉·沃德等[1]提出将人类社会与环境推向可持续发展境界,并对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第三,在乡村生态治理方面,关于治理农村生态的9项相关制度与原则在2000年被艾米丽·奥斯特罗姆首先提出[2]。
在国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将农业农村发展摆在优先位置,尽快建立健全城乡协作发展体制和相关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其科技支撑的路径和形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储节旺等[3]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理论模型,认为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将会影响乡村振兴的进度,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有效提升现代化农业生产力。叶兴庆[4]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订相应的科学计划,促进乡村人口占比下降、结构优化。纪宗华等[5]分析山东省乡村振兴进程的科技支撑成效,提出通过进一步优化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政策环境、着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努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及重点打造农业科技信息化平台等路径推动乡村振兴。李会宽等[6]以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例,针对当前形势下困扰农业科研创新发展的系列问题,分析如何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在乡村振兴中的科技保障作用,提出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树牢绿色发展理念等方法推进乡村振兴。林剑峰等[7]以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为例,研究了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
但已有文献未对某一区域的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笔者在以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无锡市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具体路径。
2 无锡市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近年来,无锡市一直在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2.1 建设农业创新发展平台
无锡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快各类农业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由于部分道路管控和社区封闭式管理,导致无锡市部分地区的农产品滞销,为了解决该问题,由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电信无锡分公司合作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开通“锡菜通”信息平台。通过此平台,成功为约90家种植大户13家商超平台“做媒”,成功交易蔬菜、草莓、蛋、奶、茶叶共409 582.17 kg、蝴蝶兰2 848株。利用这些新型发展平台,农民不仅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掌握了部分科学技术,在实现产销融合的同时,带动一群人一起致富。
2.2 科技创新支撑智慧农业发展
无锡市不断推进以智慧赋能农业,将物联网、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从工业、能源、物流等行业逐步覆盖至农业,深化高标准农田、智慧渔政、农产品“智慧追溯”等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目前,无锡市高标准农田占比已达62%,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高达86%,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占比已达20%,在江苏省处于领先地位。高效化、科技化智慧农业的发展加快了无锡市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
2.3 创新农业科技能力提升模式
无锡市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用来发展高效能农业机器设备、高端农业科技技术。例如,在2019年,对优良稻米、精品蔬菜、特色瓜果、品质茶叶、水产养殖和花卉园艺等6类重点农业产业投入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除了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另一种模式是加快引入更多高新技术,使农业园区建设迈大发展步伐。例如,引进企业向宜兴美栖村投资3 900多万元建设优良品质化玫瑰基地,供应给烘焙和化妆品企业加工成品物料玫瑰,每667 m2产值超2万元;在全市构建“百企建百园”项目,累计达81个。通过多模式的组合,无锡市凭借高新技术使农业发展始终处于国内第一梯队。2020年,无锡市新增1个全国乡村特色强镇、2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3个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3 无锡市乡村振兴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无锡市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不断夯实,对全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在支撑乡村振兴发展方面也面临一些制约性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农民群众重视程度不够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也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但部分农民群众仍然有着严重的“等、靠、要”的怠惰思想。他们错误认为乡村振兴是党委和政府的事,自身态度消极,只是等待他人帮扶,没有真正自主自愿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动力。另外,还有部分农民思想老旧,未能从传统农业的圈子中跳出来,只重经济效益,不太重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不利于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3.2 投入资金不足
要想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资金的有效投入不可或缺。但在发展过程,有的乡镇能主动进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兴办各类实体经济,当地农民能够充分发挥能动性;但有的乡镇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项目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传统项目上。例如,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少数乡镇因为资金短缺无法达到乡村建设的要求与标准,不少原本计划建设的乡村工程半途停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资金问题受到较为严重的制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乡村全面发展的进程。
3.3 科技人才流失
高学历技术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要素。从农村人口结构来看,越来越多农民进城务工,留下来的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导致城乡人才差距不断加大。再加上乡村工作压力大、环境差,高素质、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到村任职,导致建立健全乡村科技人才队伍难度大。面对科技人才的大量流失,农业只能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低廉的产品价格来维持自身的发展,不利于科技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4 无锡市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4.1 提高基层群众的重视度和参与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提升农民的重视度,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增强农民的获得感。首先,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只有农民自愿主动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从政策思想上鼓励农民自愿主动参与,从获得利益上吸引农民积极参与,从条件准备上保障农民能够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最后,典型案例引导。在乡村振兴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树立示范,抓出典型。通过典型成功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4.2 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无锡市要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在搞好园区规划前提下,引进园区建设经营主体,广泛吸引相关各类企业进区开发建设。在资金筹资上要走“政府搭台,社会联手,企业唱戏,农民参与”的多元化道路。一方面要通过正确渠道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同时要管好和运用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资金,如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资金捆绑。另一方面要制订相关优惠政策,利用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现代农业园区要有稳定的科技依托单位,做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使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在园区转化应用,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4.3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支持地方企业联合高校开展人才培养与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事业单位中的中青年、离乡人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带动村民利用科技发展乡村企业,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
5 结语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无锡市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建议。在人才方面,无锡市要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机制,进行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农业科研人才稳定支撑机制;在健全“三农”支撑保障上,无锡市要促进人才、资金、科技等要素流进农业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98-206.
[2]BALAND J M,PLATTEAU J P.Halting degrad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M].New York:Oxford Univ Press,1998:365-366.
[3]储节旺,曹振祥.乡村振兴战略科技支撑路径的理论模型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3-143.
[4]叶兴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改革创新[J].党政干部参考,2018(2):6-7.
[5]纪宗华,高婷,陈娜.科技支撑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问题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0(23):1-4.
[6]李会宽,王培云,邓丽,等.浅析农业科研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科技保障作用:以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为例[J].农业科技通讯,2020(11):28-30.
[7]林剑峰,王相华,张如义.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实践与思考:以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7):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