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地区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作者: 丁治军 王文新 仲小权 高杏龙[摘 要] 近年来,随着里下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地葡萄种植规模逐步扩大,葡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对此,里下河地区农业技术人员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寻求适宜当地采用的葡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期望能够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综合防控葡萄病虫害,提升葡萄产量与品质。
[关键词] 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控;生物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6.63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4--3
0 引言
里下河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属江苏省沿海江滩湖洼平原的一部分。里下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葡萄种植业起步较晚,多采用避雨栽培模式,高效设施栽培面积占23.1%。当地葡萄种植品种主要为巨峰、夏黑、阳光玫瑰,巨峰种植面积占10.6%,667 m2产量1 500 kg;夏黑种植面积占34.0%,667 m2产量
1 750 kg;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占55.4%,667 m2产量
1 750 kg。
里下河地区主要包括东台、高邮、江都、兴化和泰州等市。其中,兴化市地处里下河腹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果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兴化市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9年、2020年、2021年,兴化市葡萄种植面积分别为345.75、438.93、536.25 hm2,其产值分别为7 779.8万、11 192.3万、14 478.7万元。
随着葡萄种植规模的扩大,里下河地区葡萄病虫害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影响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对此,需积极探索与推广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当前,里下河地区葡萄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白腐病、黑痘病、蚜虫和红蜘蛛等,次要病虫害种类有褐斑病、炭疽病、绿盲蝽、果蝇、蓟马、金龟子、透翅蛾和天牛等[1]。为推进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开展,保证里下河地区葡萄果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从而进一步提高里下河地区葡萄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并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笔者总结介绍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为其他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
1 农业防治
种植户应优先选择抗病品种,如甬优1号等。同时,应加强葡萄苗木检疫,预防葡萄根瘤蚜等病虫害在里下河地区扩散[2]。种植户应实施避雨栽培,加强葡萄园管理;增施农家肥,合理疏花疏果,保持园内通风透光;应尽量实施节水灌溉,安装微喷、滴灌设施。葡萄采收结束后,需要对葡萄植株进行适当的修剪,及时去除副梢、绑蔓摘心,改善园内通风情况。种植户应在葡萄休眠期及时冬剪清园,剥除老树枯皮,减少越冬虫卵量;在葡萄生长期摘除病叶、坏果,减少病虫害基数,并及时防除园内杂草,减少害虫的中间寄主。每年在早春树芽萌动前、晚秋落叶后至土壤结冻前各涂白1次。涂白部位以主干和主枝基部为主,枝梢不涂。涂白液配制方法:取水10份、生石灰3份、食盐0.5份、硫黄粉0.5份、黏土少许混合拌匀,调至干稀适中,以涂刷时不流失为宜。果树涂白可以防止树体因温度变化过快造成冻害或日灼,还可消灭多种在树干翘皮、裂皮内越冬的害虫。
2 物理防治
2.1 杀虫灯诱杀
利用部分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其成虫,压低葡萄园害虫基数。该方法对透翅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类害虫和金龟子等鞘翅目害虫诱杀效果明显。通常,在害虫成虫盛发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透翅蛾、吸果夜蛾等害虫的成虫。频振式杀虫灯单灯控制面积2.00~3.33 hm2,连片规模安装诱杀效果最好。
2.2 色板诱杀
利用部分害虫的趋色性,在葡萄园内悬挂各种颜色的粘虫板,诱杀小微害虫。经过调研,蚜虫、叶蝉、绿盲蝽等害虫趋黄色,蓟马趋蓝色,果蝇趋红色。因此,可针对不同虫害,在每667 m2葡萄园悬挂20 cm×25 cm对应色板20~40张(根据害虫多少适当增减),及时更换,保证防效。
2.3 性诱剂诱杀
通过性诱剂释放专一仿生性信息素,诱杀寻求交配的雄虫,减少雌虫交配产卵的机会,从而压低虫口基数。性诱剂的专一性极高,只能诱杀信息素对应的雄虫,可以有效保护害虫天敌。例如,在葡萄园内距离地面1.5 m左右高处,悬挂透翅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性诱捕器,667 m2设置一两套,及时清理被诱杀的害虫,每月更换1次诱芯。
2.4 食诱剂诱杀
利用部分害虫的趋化性诱杀害虫,同时防治雌雄害虫。例如,使用食诱剂加入少量杀虫剂制成药液,均匀滴洒于葡萄园内,诱杀斜纹夜蛾、透翅蛾等害虫;葡萄成熟前后在葡萄园内安装果蝇饵剂诱杀装置,以诱杀果蝇;利用药用植物的粉碎物,配合对蜗牛和蛞蝓有引诱作用的食物引诱素及成型剂等制成植物颗粒剂,在葡萄园诱杀蛞蝓、蜗牛等害虫。
2.5 覆盖阻隔
有条件的葡萄园可以采用地面覆膜的栽培方式,既能保温保湿,又能防除杂草。另外,还可在大棚出入口等位置安装防鸟网,防止鸟类进入葡萄园为害。
2.6 果实套袋
对葡萄园内所有果穗及时套袋,既能阻隔鸟类与病虫危害,又能减少农药接触污染,有效提高葡萄品质。果实套袋可起到绿色防控的作用,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一种防控方法[3]。
3 生物防治
种植户可实施林下养殖,如在葡萄园内放养鸡、鸭、鹅等,利用家禽捕食害虫。种植户可在葡萄大棚外间种显花植物,保护七星瓢虫等天敌,维持生态平衡。种植户也可在葡萄园内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一般每株葡萄树上放置1小包捕食螨;在葡萄园内投放七星瓢虫、食蚜虫、龟纹瓢虫等,可有效减轻吸浆虫、麦蚜虫、红蜘蛛对葡萄园造成的损害。底肥中增施有机肥,提倡使用微生物菌肥和复合菌肥,有利于促进土壤养分转化与利用,有效提高葡萄植株的抗病能力。
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的优点,因此,应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其中,细菌制剂有短稳杆菌(防治透翅蛾等夜蛾类幼虫)、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白粉病、黑痘病)、白僵菌(拌土防治金龟子幼虫等地下害虫)、哈茨木霉菌(防治霜霉病、灰霉病等);植物源农药有苦皮藤素、藜芦碱(防治叶蝉、绿盲蝽),印楝素、苦参碱、除虫菊素、烟碱(防治蚜虫、蓟马、粉蚧等)、丁子香酚、大黄素甲醚、蛇床子素(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等)。细菌代谢产物的防效稳定,市场用量比较大。例如,用5%阿维菌素悬浮剂1 500倍液防治红蜘蛛,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倍液、5%多杀霉素悬浮剂1 200倍液等防治叶蝉、绿盲蝽、蓟马等害虫,用6%春雷霉素水剂1 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炭疽病、黑痘病,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用8%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白粉病、霜霉病等。此外,部分生物农药有使用环境要求,如细菌等微生物农药要在阴天或傍晚使用。
4 科学用药
科学用药既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又可以减轻农药残留带来的环境影响。在葡萄生产中,应选准药剂,不任意加大用药量,喷药时仔细、周到,注意果穗、叶片和枝条间紧靠部位,药液要喷透;严禁使用违禁农药,如禁止使用毒性高、药效期长的甲拌磷、克百威等农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合理使用芸薹素内酯等植物生产调节剂,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保证葡萄果品的质量安全;科学轮换用药,防止葡萄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坚持合理配药,扩大一次用药防治的病虫害范围和种类[4];果实采收前停止施药。
4.1 霜霉病
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葡萄霜霉病发生。该病主要危害葡萄叶片,也危害葡萄新梢、花序、果实等幼嫩组织。为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应在3月中旬葡萄萌芽期全园喷施29%石硫合剂水剂6~9倍液;4月下旬开花前喷洒保护性杀菌剂,如86%波尔多液水分散粒剂400倍液、27.12%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片发病初期产生水渍状黄色斑点时,可选用40%烯酰吗啉悬浮剂1 500倍液、20%霜脲氰悬浮剂2 000倍液、50%甲霜·锰锌5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1 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等药剂全园喷洒防治[5]。
4.2 白粉病
干旱闷热的环境易导致葡萄发生白粉病,主要危害葡萄叶片、新梢、花序等幼嫩器官。葡萄发芽后,可选用29%石硫合剂水剂10倍液、50%硫黄悬浮液300倍液等矿物源农药防治葡萄白粉病。叶片与果实上刚出现灰白色的病斑时,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12.5%氟环唑悬浮剂1 000倍液、10%己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4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 500倍液等药剂全园喷洒防治。
4.3 灰霉病
低温高湿环境易导致葡萄发生灰霉病,主要危害葡萄幼果和近成熟的果实,也可危害新叶和穗轴。在葡萄灰霉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8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0%咯菌腈悬浮剂
3 000倍液等药剂全园喷洒防治。
4.4 黑痘病
花期和幼果期是防治葡萄黑痘病的关键时期,可选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4 000倍液、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全园喷洒防治。
4.5 穗轴枯病
葡萄花序伸长至花期遇到低温高温天气,易发生葡萄穗轴枯病。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2 000倍液、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等药剂全园喷洒防治葡萄穗轴枯。
4.6 酸腐病
葡萄酸腐病是多种病原菌从伤口侵染的病害,伤口是发病的前提,发病程度与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生产上需及时防治病虫害,注意鸟害、人为损伤。高温高湿环境下,葡萄易发生酸腐病,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通风。
4.7 盲蝽象、叶蝉
选用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 000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等药剂中的任意一种,在盲蝽象、叶蝉低龄若虫期及时用药防治。
4.8 蓟马、蚜虫
可选用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5 000倍液、30%噻虫嗪悬浮剂3 000倍液、25%吡蚜酮悬浮剂1 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 000倍液等药剂中的任意一种,喷雾防治蓟马、蚜虫。
5 结语
只有种植户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升葡萄果品的产量和品质,才有助于促进葡萄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葡萄生产中,应以绿色生产为核心,以农业防治、生态调控为基础,大力推广应用农业、生物、物理及化学等多种绿色防控集成技术,降低田间病虫基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进葡萄产业“绿色食品”品牌建设,为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户丰产增收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晨.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及油藏特征[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6):9-16.
[2]郑丽,谌丹丹,刘慧宇,等.鸡尾葡萄柚在湖北部分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J].中国南方果树,2021(6):17-21.
[3]谢玉明,谭德龙,聂松青,等.广东葡萄设施栽培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21(11):41-48.
[4]李爱科,付艳东,刘光增,等.日照地区‘维多利亚’葡萄设施促早栽培关键技术[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21(6):71-73.
[5]倪天飞,钮兆花,何国俊.藤稔葡萄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的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果树,2004(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