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荒山造林绿化方法与技术要点
作者: 胡定文[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随之提高。荒山造林是绿化建设和生态建设重点项目之一,其不仅可以改造荒山,而且能恢复生态环境。基于此,针对甘肃省荒山造林现状,对荒山造林绿化方法和技术应用要点进行概括,以期为林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荒山造林绿化;整地;移栽;养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28.1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4--3
0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工业领域发展迅速,导致污染加重,生态环境恶化。同时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置现象和沙漠化程度也越发严重,对荒山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荒山造林绿化效果,需要掌握造林绿化技术要点,同时遵循相应原则以保证荒山造林工作顺利进行,以优化生态环境。
1 甘肃省荒山造林绿化现状
第一,甘肃省荒山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对周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第二。荒山环境条件恶劣,人为干扰现象十分严重,动植物生长繁殖受到影响。第三,甘肃省裸岩区荒山采用传统方式造林,实际造林成功率较低,存在经常造林但却无法成林的现象。即使幼苗成活,也会出现生长发育不完善、自然生长能力差等问题,影响造林效果[1]。第四,有些荒山地区开展大规模、不科学的人工造林行动,原有植被遭到破坏,而人工栽植的植被难以成活、成林,导致该地区出现生态系统退化等现象,进而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荒山造林绿化技术。
随着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绿化工程的实施,当前甘肃省林草面积增加至12.69万hm2,退耕还林面积达4.46万hm2,荒山造林面积达7.18万hm2,封山育林面积达1.05万hm2。由此,甘肃省植被覆盖率大大提高、地表植被数量增加、裸露地面得到保护。同时,全面实施荒山造林后,土壤理化性状有所改善,土壤持水能力和抗侵蚀能力大大提高,水土流失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当前甘肃省荒山造林绿化工程建设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2 荒山造林绿化方法
2.1 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是利用已经形成根系和茎干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该方法应用最为广泛,适用于各种立地条件,可以应用在甘肃省大部分环境中。这种造林方式的显著优点在于苗木本身带有根系,在干旱贫瘠的林地环境中具有较强适应性,移植后能够迅速恢复生长,可以提高荒山地区林木成活率。同时,幼林郁闭早、生长迅速,成林速度较快。
2.2 飞播造林
飞播造林是指利用飞机撒播林木种子进行造林的方法,多应用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在甘肃省应用该造林方式可节省劳动力,有效解决荒山地区因森林采伐和火烧等现象导致的荒漠化问题,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对交通不便、造林难度大的荒山实现造林[2-3]。
2.3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指在自然条件合适地区进行定期封山,并禁止垦荒、放牧等破坏森林植被的人为活动,利用森林本身的更新能力恢复森林植被的一种方式。在甘肃省荒山地区采用该方法造林,可以避免苗木生长发育期间受到人为活动破坏,确保森林植被恢迅速复,有利于保护地区物种资源,减少病虫害发生,成本低、效率高、见效快[4]。根据甘肃省不同荒山实际情况,封山育林一般可以分成全封闭、半封闭、轮封等方式。
3 甘肃省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要点
笔者以植苗造林为例,介绍甘肃省荒山造林绿化技术应用要点。
3.1 整地
一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采取相应的整地方式。由于不同地区地势有所差异,因此,整地方式也有所差异。坡地整地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法,河谷地区一般采用穴状整地法。
另一方面,整地前需要清理地面杂物。清除地面杂物后,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的地区,需要在相对陡峭的梁峁坡面和破碎沟坡上按照事先测量的等高线从上到下挖出半月形深坑,并将挖出的土围成土坑,用于存储雨水。采用穴状整地方式的地区,需要挖直径80~90 cm、深度60~70 cm的种植穴,以便于移栽。此外,整地时需要注意移栽树木的生长需求,如大乔木移栽前需要在种植穴内适量浇水,避免移植后乔木水分流失[5]。
3.2 选苗与运输
3.2.1 选苗。苗木选择对荒山造林绿化成效的影响十分显著。首先,选苗时,需要选择耐干旱、耐贫瘠的树种,并确保每株苗木健康、无病虫害、根系完整。例如,华山松耐干旱、耐贫瘠能力强,可适应不同的土壤环境;车桑子是一种小乔木,耐干旱、耐贫瘠能力强,对土壤的要求较低,属于固沙保土树种,可以在荒山种植。其次,选苗时,需要结合甘肃省荒山条件,灵活搭配种植混交型灌木品种和小型乔木品种,或者搭配荒山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营造混交林,提高树种抗病性能及绿化树种存活率。最后,选苗后需要用特殊喷漆标注所选植株,防止误挖,一般在苗木的阳面进行标记。
3.2.2 起苗与运输。如果苗木运输路途较远,运输途中可能会给苗木带来损伤,尤其是根部,因此,运输期间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保护苗木[6]。一般起苗时需要用土球包裹苗木,起苗后用尼龙袋或草绳包裹土球,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其中,尼龙袋具有封闭性,草绳可以渗透水分,因而可以起到保护苗木根系并保水的作用。对于起苗过程中不能带上完好土球的,应将植株老根、烂根剪除,把裸根沾上泥浆,再用湿草和草袋包裹,在装车前剪除枯黄枝叶,根据土球完好程度适当剪除部分茎干,甚至可截干,再结合截枝整形等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苗木可以成活。对珍贵难成活的树种或苗木,可用草包、麻袋、尼龙袋等软质材料包装。同时,如果苗木分枝高度低且分杈密集,移植前需要使用草绳捆拢好,以防止树冠受损[7]。此外,运输苗木时,需要用秸秆、稻草等覆盖苗木,避免高温影响苗木,保证苗木存活率。运输距离较远时,中途停车要停在树荫下,且经常给苗木喷水。
3.3 移栽
移栽前,需要保证造林区域土壤水分充足。如果土质干燥,则需要进行灌溉作业。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季节分布相对明显,一般苗木移栽最佳时期为春季。另外,移栽苗木时,需要考虑树种习性、当地植被等情况,如果树种萌发时间较早,可以提前移植。需要注意的是,苗木运输至荒山后,需要立即进行栽植。按照苗木根幅情况,带土移栽时种植穴直径需要比土球直径大30~40 cm;如果采用裸根栽植,种植穴直径需大于裸根苗根幅20~30 cm。种植穴的穴深比裸根深20~30 cm,比土球高度高20 cm左右。株行距应根据林木用途而定,株行尽量笔直对称,树身垂直。栽植裸根苗时,埋土到一定程度后,将苗木轻轻向上提拉,埋后浇水;栽植带土球苗时,不得砸土球[8]。栽植后需要跟踪检查苗木生长情况,如果出现苗木沉降、偏斜等现象,需要及时处理。
3.4 养护管理
3.4.1 灌溉。在荒山造林绿化工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灌溉技术,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进而提高苗木成活率。传统的荒山造林绿化工程普遍采用大水漫灌方式。该方式操作便捷,但对水资源需求量大,灌溉效果差,应用价值不高。因此,当前荒山造林绿化工程应采用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确保灌溉效果[8]。苗木不同的生长时期所使用的灌溉技术不同,如缓苗期和移植后采用树穴灌溉方式,旱季采用喷灌方式,特别是生长旺盛且树形高大的苗木需要采用大型喷灌设备进行喷灌。此外,在光照强烈且土壤贫瘠的甘肃省荒山地区,可推广使用保水剂,避免幼苗缺水死亡。
3.4.2 施肥。荒山大多土壤贫瘠,为保证苗木健康生长,要定期施肥,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施肥时应根据苗木的种类和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同时要控制施肥次数和用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用农家肥,一般在秋分前后进行施肥,并保证肥料充分腐熟。
3.4.3 中耕除草。根据荒山情况制定科学苗木抚育标准,规定松土、翻耕等技术标准。通常,第1年松土3次,第2年松土2次,第3年松土1次,之后根据林木生长情况和杂草生长情况适当除草,以保证土壤透气,提高苗木存活率,促进林木加速生长。松土时需要控制好深度,一般控制在5~15 cm,以有效避免根茎受到损害[9]。
3.4.4 病虫害防治。甘肃省林木病虫害主要有国槐尺蠖、腐烂病和蚜虫等。防治国槐尺蠖时,一般采用人工挖蛹、药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其中,人工挖蛹重点消灭越冬虫蛹,适宜时间为当年10月至11月初或翌年3月。结合进行第2代、第3代挖蛹,效果会更好。挖蛹范围重点是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内东南部位,深度5 cm。药物防治则于国槐尺蠖幼虫3龄前选用75%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喷雾两三次。物理防治,可于4月底至9月国槐尺蠖幼虫发生期,根据幼虫有受惊吓吐丝下垂的习性,采取突然振动树体或喷水等方式,使害虫受惊吓吐丝坠落地面进行人工捕杀。国槐尺蠖成虫羽化后,可利用其趋光性,选无风、无月、闷热天气,于20:00—21:00用20~30 W的黑光灯诱杀。黑光灯距地面1.0~1.5 m,灯下5 cm处放水盆,水盆内放入肥皂水,害虫扑灯后落入水中。防治腐烂病时,一般需要做好水肥管理,适当施加有机肥,控制好氮肥使用量,改善土壤透气性;集中烧毁病枝,减少病菌传播;腐烂病严重时,需要及时刮除病斑,并将退菌特、石硫合剂等涂抹在病患部位。防治蚜虫时,结合修剪,剪除被害枝梢、残花,集中烧毁,降低越冬虫口密度;冬季刮除或刷除树皮上密集越冬的卵块,及时清理残枝落叶,减少越冬虫卵;发现大量蚜虫时,及时喷施50%马拉松乳剂1 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1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等。
4 结语
甘肃省荒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保治理重点区域。该地区地质条件差、环境复杂,导致林木成活率低、造林绿化水平不高。对荒山造林绿化时,需要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林木种类,并根据荒山实际情况和所选林木种类选择合适的造林绿化方法。同时,严格把控荒山造林绿化的各个环节,确保林木健康生长,从而提高甘肃省荒山地区造林绿化成效。
参考文献:
[1]苏云霞.浅析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的应用[J].种子科技,2020(19):73-74.
[2]满都拉,刘永军.荒山植树造林新技术及应用分析[J].新农民,2020(6):57.
[3]付玉东.辽西半干旱地区的侧柏育苗与相关造林技术研究[J].农业科学,2020(5):11-12.
[4]郝荣昌.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9):59-60.
[5]康志同.荒山造林绿化技术的应用要点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1(13):59-61.
[6]马廷吉.油松营养袋育苗与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家参谋,2020(12):141.
[7]梁万芳,张淑芳.探讨祁连山区荒山造林绿化的技术要点[J].农业与技术,2020(5):68-69.
[8]张舒萍.山区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19(10):97.
[9]尚鹏程.辽西地区荒山造林存在的问题与造林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19(8):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