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作者: 白利 张峻 张飞兵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加快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乡村的全面振兴。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中作用显著,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目前,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农业已进入以机械化发展为主导的新时期,农业机械化稳步向前推进。为此,以促进横山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为目标,对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影响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并针对此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为横山区农业机械化的高效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机械作业;横山区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4--3

0 引言

横山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偏西,在明长城脚下、无定河中游,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合开展机械化耕作[1]。近年来,横山区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农机对农业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但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者在深入分析当前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制约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促进横山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以期加快推进横山区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1 研究区概况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1 研究区概况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古称怀远)位于东经108°56′41″~110°01′48″,北纬37°21′43″~38°14′53″,总土地面积约43.3万hm2,农耕地面积约6.7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8.0万hm2,牧业养殖用地面积约16.7万hm2[2]。横山区辖13个乡镇、1个街道、4个办事处、4个便民服务中心和1个派出机构,2019年户籍人口超过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比80%以上。该区域地貌以芦河、无定河为界,北部风沙草滩区占比32.2%,南部丘陵沟壑区占比51.3%,中部河谷川地占比16.5%[3]。

1.2 研究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1.2.1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横山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4.6万kW,较2020年增长2%;农业机械拥有量8.5万台(件),较2020年增长4%;农民拥有农业机械动力人均1 kW。

1.2.2 农机作业面积不断增加。随着横山区宽幅梯田的大力发展,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农田面积明显增加,加之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田间作业机械数量也有所增加,农民机械作业能力显著提高[4]。2021年,当地机耕作业面积2.7万hm2,机播作业面积2.3万hm2,无人机植保面积0.7万hm2,机收作业面积1.2万hm2

1.2.3 农机推广成果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横山区创建省级农机科技生产示范户100户,农机科技生产示范村99个,示范户1 990户。此外,横山区推广各类生产农机具2 580台。其中,农业拖拉机120台、耕作机械1 920台、饲草饲料加工机械200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270台、播种机械70台。此类生产农机含深松机、打包扎捆机、播种机、割草机,以及玉米、高粱收获机,水稻直播、插秧、收割机及无人机植保机械等。当地还推广新型农业示范农机具55台,农机数量稳步增加,类型逐渐增多。

1.2.4 深松整地面积逐年增加。深松主要是为了打破犁底层,起到蓄水保墒以及抗洪防涝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横山区深松整地工作从2015年开始,以塔湾镇、波罗镇、武镇及艾好峁办事处旱塬区等地为主,兼顾雷龙湾镇、党岔镇部分适宜区域,2021年实施深松整地作业面积4 400 hm2,增产超过4 000 t,增收1 200多万元。

1.2.5 农业机械安全运行良好。横山区从动力机械入手,狠抓“三率”提高,严格执行农机“牌证”管理,通过下乡、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管理。2021年,横山区检验合格拖拉机1 266台,新登记拖拉机99台、联合收割机4台。横山区共有拖拉机驾驶员980人,2021年考核合格驾驶员130名,拖拉机登记率达到99%,检验率88%,持证率95%。

1.2.6 积极贯彻落实农机补贴优惠政策。2021年,横山区农机补贴200.36万元,支持农民购买各类机械99.6万台(件),补贴各类农机具775台,支持农户754户。

1.2.7 农机合作社建设能力提升。横山区农机专业合作社37家,业务涉及耕翻、播种、植保、收获及加工等多个环节。新建艾好峁深松作业和城关无人机植保打药农机合作社2家。横山区开展社会化服务能力逐年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流转。

1.2.8 作物全程机械化稳步推进。横山区全程机械化水稻种植面积约3333.33 hm2,引进新机具后,减损率控制在2%以内[5]。实施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雷龙湾镇实施苜蓿机械打捆示范66.67 hm2,城关镇、响水镇实施水稻秸秆机械打捆66.67 hm2

2 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2.1 农机装备结构矛盾依然存在

虽然横山区农业机械总动力在不断增长,但是农业机械装备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第一,农业机械的“大”“小”装备结构不平衡,大小型农机具的比例约为1.0∶2.5。从农业机械生产效率成本对比来看,大型农机具机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经济效益更好,而小型农机具不仅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市场发展需要,也不能适应农业机械的新型化和规模化发展。第二,机械与配套农机存在失衡情况,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大型农机配套比为1.0∶2.0,小型农机配套比为1.0∶1.3,都远远低于农业标准配套比例1.0∶3.0。第三,高性能机械少,现有各类农机具中,高性能农机具仅占20%,部分机械质量低下,功能单一,只是符合可用标准。第四,适用专业性机械少,出现了“农民需要的提供不了,农民不需要的遍地都是”的现象。第五,适用于山地作业的新型农机少。第六,高能耗、高污染的农业机械多,节能环保型的农业机械少。

2.2 地域机械化水平不均衡

在河流两侧平坦、面积较大的城镇,农耕机械作业水平高,而靠近山根的坡岗、丘陵地区农耕机械化作业水平低,这与地区间的地形差异及道路建设有关。丘陵地区农机作业道路崎岖而且泥泞,狭窄难行,部分城镇村庄没有机耕道,而有机耕路的也存在路面窄、基础建设差、坡度陡等问题,导致农机作业规范程度低,加之农民实际掌握农机操作技术的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3 农机人才队伍建设滞缓

横山区基层农机科技人员相对较少,多年来一直未有基层农机专业人员充实,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已出现断层现象,最后“一公里”建设搁浅。现有管理人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水平明显偏低,部分农机工作人员缺乏对农业机械的深入了解,加之有的农机使用者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机械的应用、保养和养护维修工作缺乏专业性认识,不能很好地准确理解高科技机械器材的实际使用原理,致使农机长期使用后效能达不到预期,严重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

2.4 农机社会化服务不健全

乡村农机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差,服务范围小,农机维修网点少,设备简陋。虽然农业推广部门积极协调,在当地推广了一些新农机和农机使用技术,但仍不能满足农户对农机的需求。农机产业缺乏大的、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项目,缺乏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产业扶持政策,各类农机服务企业缺乏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作用的充分发挥。

2.5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扶持不够

横山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扶持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大中型机械购机补贴范围广,比例较大,而对山区丘陵急需的小型农机则降低了购机补贴额度。第二,农机报废补贴制度不健全,报废补贴额度太低。第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面临土地流转困难、市场变动大、技术有限及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流转土地,与农户签订协议时,经常出现价格变动和土地收回等情况。第四,近年来市场竞争激烈,加之补贴范围缩小,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利润减少,部分新型主体资金缺乏,而获得农业信贷资金支持和相关服务仍然较难。第五,目前在农机作业各项投入成本中,油料投入成本已逐渐成为主要投入成本。

3 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对策

横山区正处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必须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一战略重心,立足区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规划,促进农业机械向现代智能化方向发展。

3.1 进行农机装备结构调整

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需合理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第一,按照生产需求合理配置大型农机和小型农机,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组织农机生产和供应。第二,对饲料生产加工、疫病感染防治、贮藏饲料保鲜和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各生存环节,推进农业机械化操作。第三,加大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肉禽类农业养殖机械的推广应用力度。第四,加快各种低能耗、低污染智能农机设备的应用推广。第五,针对水稻、玉米,要大力发展水稻插秧机、水稻收获机、轮式拖拉机、玉米收获机等高效专用机械。第六,建立事前查询机制,便于农户合理进行农机采购。

3.2 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环境

加强坡岗、丘陵地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机械作业环境,为推动农业机械化提供便利。同时,要根据耕地的具体地形和面积进行合理规划,设置农机道路,将机耕道路管护纳入乡村公路管护工作中。此外,利用国家中低产田改造专项资金,将面积较大的坡岗、丘陵地块改造成大面积的梯田地块,为大中型农业机械创造作业条件。对于面积较小的坡岗地块,引导农民尽量将其平整成较平坦的地块,引进适用的小巧型农机具,如小型园田耕整机具、小型手扶播种机等,以提高该类地块的机械化程度。

3.3 加强农业机械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整合各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及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的人才和专家,开展农机技术推广、试验应用示范,为推动农业机械化贡献力量。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培养新一代的农机技术人才,为加强机械人才队伍建设储备力量。此外,需合理提供基层农机专业技术服务,提高基层乡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能力和待遇,提高农机市场销售人员综合素质,建成集市场管理、服务、推广及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农机“前沿阵地”。

3.4 发展多元农机服务组织

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组建多元农机服务组织是前提。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在政府农机推广机构的基础上,鼓励组建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的新型混合经济主体股份农机合作社,并对合作社的装备进行完善,一方面引进新机具,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第二,鼓励农机大户牵头实行股份制委托经营,开展农机作业委托经营,由大规模企业承包,实行企业反租赁经营的新模式。第三,鼓励基层农机合作站应用承包有偿服务的运作模式,积极推动涉农企业参与整个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建设发展农村农机信息综合服务中心。第四,在每个乡镇、办事处建设一个标准化的农机设备维修厂,确保所有农机具能够就近得到维修、及时得到维修,不误农时。

3.5 加强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支持

一是提高购机补贴比例。在农机购置补贴中适当提高补助额度。二是扩大农机直补范围。如对农民租用农机具也给予一定补贴,及时将适宜的小型农田作业机具列入补贴目录,让农民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三是给予农机作业补贴。各级财政部门要对农户进行农机作业补贴,并直接将该补贴发放到农户手中。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当中,尤其是在乡镇道路修建、财政支农、交管部门养路费用等方面,提取一定的农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保障。四是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增加农机保险内容,出台多种形式的农业金融优惠政策,对购买使用农机具的农户进行低息贷款或者补贴,激发农民应用农机具的热情和积极性。

4 结语

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综合生产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国家加快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的物质基础之一。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该规划的印发为横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6]。横山区的农业机械工作人员需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对农业机械发展的政策、规律、规划和保障措施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做大、做强横山农业机械产业群、产业链,加快推进横山区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艾博文.榆林市全域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66.

[2]刘涛,王振军.探析横山区黄土高原农田水利建设及经济效益[J].陕西水利,2020(7):62-64.

[3]卜邑,胡锦杰.榆林市横山区农业环境保护现状浅析[J].农家参谋,2022(1):40-42.

[4]周惠.横山推进涉农工程促三农上台阶[J].西部财会,2020(7):44.

[5]李夏隆.无定河稻蟹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2020(8):19-20.

[6]佚名.“十四五”全国农机化发展规划印发[J].农机市场,2022(1):6-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