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推进方略

作者: 杨玉敬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推进方略0

[摘 要] 当前,我国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要想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引领作用,需要重新审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内在作用机制,厘清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从而更好地指导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以科技为首要动力推进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村科技创新;科技供给;科技需求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6--6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总的行动方向,成为我国一段时期内“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也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1]。农业农村部原部长韩长赋曾指出,乡村振兴离不开科技支撑,农业科技创新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可见,科技是解决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各种问题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发挥科技对乡村振兴的全面引领作用,使科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指导、前沿引领和技术支撑。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中,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科技作为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研究其对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及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是极具意义的。笔者试图从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应然性入手,阐释其作用机制,并提出促进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以保障科技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1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应然性分析

1.1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分析

1.1.1 乡村振兴必须依靠科技实现弯道超车。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整体面貌都与城镇有一定的差距,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与公共服务均明显落后于城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我国必须补齐“三农”这一短板。如果仅仅依靠按部就班的发展节奏,按一二三产业的渐次升级,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从当前乡村对科技的需求角度来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科技需求层次和类型日益多样化[2],不仅需要最基本的农业科技,对于生态科技、新居改良、饮水质量、废弃物治理、新能源的生产及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等的需求也非常强烈。乡村科技需求的满足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在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加大科技要素在乡村的投入,以科技创新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从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化治理、科学发展规划等各方面使乡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1.1.2 农村生产效率提升与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土地碎片化的小农经营模式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是机械化及科技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十三五”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7%。然而,我国农业领域尚存在很多短板,在智慧农业、设施农业、高效生产、精细化管理、精深加工及物流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的痛点。同时,农业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且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因此,以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必然选择,必须要依靠科技来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

1.1.3 “双碳”目标下的农村“三生”协同发展只能依靠科技。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是要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把乡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生态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依靠科技。当前我国提出的“双碳”目标,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同样面临巨大的压力。农村降低碳排放、走绿色发展道路更为必要,因为乡村的原本优势就在于绿水青山。只有依靠科技,进一步用好生态资源,打造出一条条生态产业链,才能真正让更多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同时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1.2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可行性分析

1.2.1 国家战略与配套政策的支持引领。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国家始终非常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和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指导意见。“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产学研融合发力的实践探索不断涌现,国家推行的各种“科技支农”政策的有益探索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一系列支持农业农村的科学技术及其转化应用为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为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尤其是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我国已涌现一大批投身农村的涉农高素质科技人才。以上这些为科技持续引领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我国对科技创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将更加完善。

1.2.2 科研创新成果为乡村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引领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一大批新技术(如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在农村也有广大的应用市场,如将5G、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生产,打造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因此,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有着充足的动力源。另有多种类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创新平台的建设,为科技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运行载体和对接平台。

1.2.3 农村迸发的科技需求为科技供给提供了空间和市场。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不断铺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人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不断提升,对乡村振兴的愿望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户和其他经营主体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这为农村跨越式进入信息化时代提供了可能。科技种田、农业机械化、电子商务、自媒体营销和线上课堂等多种多样的新尝试、新体验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广大农村居民及个体户、合作社、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对科技的追求,为科技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1.3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紧迫性分析

1.3.1 保障粮食安全方面仍面临诸多资源约束。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面临着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多重挑战。首先,耕地数量减少且质量出现下降势头;其次,水资源短缺日趋严峻,气候变化还将加剧水资源短缺的危机程度;最后,农业劳动力趋于老龄化,小规模种植面临效益瓶颈。以上约束导致我国的粮食安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我国的品种自主供给不足,蔬菜、瓜果、养殖等方面半数以上品种都要依靠进口,工业用粮的供需缺口更大,如大豆、棉花等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增长迅速,但市场供给的绿色农产品数量较少且价格偏贵,很多优质农产品也依赖于进口,导致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需要。因此,要想彻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同时提升我国农产品品质,只能依靠科技助力,科技创新是破解农业生产诸多瓶颈的核心。

1.3.2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艰巨。当前我国已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因此,目前的重要任务是要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这无疑是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脱贫攻坚以托底为主,可以依靠较多的扶贫政策,直接补贴贫困人口。但乡村振兴必须更多地依靠内生动力,培育出乡村的自我造血能力,形成乡村的自发生命力。乡村振兴是从人居环境到社会治理、从文化生活再到经济生活的全面振兴,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从提升生产要素的内在效率入手,通过提升治理效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口素质、直接改造农业生产等全方位地赋能乡村振兴。

1.3.3 农村三产融合及农民持续增收难题尚待破解。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和核心。农村产业振兴必须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来实现,这已是学界共识。农村三产融合已推进多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很多创新尝试,但仍存在很多困境。例如,农业的多种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就乡村旅游来说,存在大量的低水平、同质化开发建设,仅能满足人们对乡村美好生活的部分想象,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和乡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利用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此外,农村的第二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仍低于2∶1,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为滞后,成规模企业少,生产能力有限,加工精细化不够,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加工的精度深度、产业链延伸度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而要想更好地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因为目前农村地区最缺乏的并不是资金,而是人才和技术。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进一步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推进农村三产发展,拓展农村产业功能,促进农村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

2 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可以分解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5个方面,这5个方面也可以看作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支撑则可以从以上各方面发力,其作用机制在于科技不仅能作为一种关键的核心生产要素直接参与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任务中,而且能够提高当前所有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原有的资源投入效率实现倍增,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创造新的生产发展条件,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从而破解当前乡村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约束问题。科技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机制见图1。

2.1 科技支撑产业振兴

农村的产业振兴要依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实现。首先,科技必须赋能农业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例如,在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可通过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同时配合良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气象监测技术、信息化技术等科技手段的运用,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率。其次,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生物技术等与农业的结合,将进一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使其向着高效能的数字农业、摆脱土地依赖的垂直农业等方向发展,农业的科技含量将越来越高。再次,对于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而言,生物科技、精细深加工技术、储运技术、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品牌设计及产品设计等均能够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附加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最后,融入科技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将得到大力发展,包括开展各类技术支持、技术转化、技术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更加高效地提升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融合度。

2.2 科技支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要依靠有文化、有思想、有胆识、有魄力和有乡村情怀的人来推进。在信息时代,科技为想要学习的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广阔的学习平台,各类媒介和网络都可以提供海量的信息,如农业耕种技巧、果蔬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销售技术等。通过互联网或者专业的科技服务平台,有学习意愿的人都能获得知识。同时,通过科技人员下乡服务的方式,不仅能实现面对面传授科技知识,开展规模化的技能培训,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而且能发挥科技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农村建设,逐步提升农民的整体综合素质。

2.3 科技支撑文化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中,除了使农民物质上变得丰裕,还要让农民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乡土文化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乡土气息、乡风乡俗是永远让外出的人牵挂的东西。因此,乡村文化尤其是具有特色的、具有历史积淀的、具有较高传承价值的文化,将成为最好的乡村资源,也是乡村旅游业的重要结合点。乡村文化的振兴,一方面可以使农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使农村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使农村治理更加有序;另一方面通过当地特有文化资源的挖掘,来打造文旅融合、文创融合的新业态,给乡村发展带来新活力。对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传播,能够使乡村的美丽景色、美好故事传到千家万户,拉近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距离,促进城乡居民的情感融合。

2.4 科技支撑生态振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