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作者: 焦东彦

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0

[摘 要]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探讨现阶段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以河南省为例,根据绿色农业发展的内涵,从农业污染、绿色食品、农业增长3个层次共选取8个指标,构建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计算权重,最终得到各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并对此进行分析,最后基于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农业;熵值法;评价指标体系;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7--5

0 引言

绿色农业是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其以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为目的,在推动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更加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1]。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农业绿色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农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要求是一致的[2]。2003年10月,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在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绿色农业”的概念。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3]。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坚持质量兴农[4];同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5]。

从改革开放至今,河南省在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农药和化肥的过量投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为了缓解这种情况,满足经济增长需求和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应提倡绿色、资源节约的科学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 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1.1 环境污染有所改善

化肥、农药的过量投入和低利用率,导致对水土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另外,农膜的降解时间较长,如果焚烧会产生有害物质,无法降解的农膜极易造成土壤沙化、土地肥力下降和土壤板结。由图1可知,2002—2020年河南省农用化肥使用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15年达到最高,此后化肥使用量逐渐下降。河南省农药使用量和农膜使用量也呈现出和化肥使用量相同的先升后降的趋势,2013年农药、农膜使用量均最大,2015年开始使用量下降明显。这说明2015年以后河南省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情况有所改善。

1.2 绿色食品逐步发展

河南省每年绿色食品标志获证企业数和绿色食品获证产品数的增长率有正有负。2008年,河南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志企业数量和产品数量分别是29个和112个。2019年,河南省新增绿色食品认证标志企业和产品数量分别为255个和476个。2016—2019年,河南省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企业数和产品数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见图2)。由此可以看出,在绿色食品方面河南省发展得越来越好。

1.3 农民收入稳中上升

河南省农业总产值从2004的1 602.88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4 973.68亿元,除了2016年农业总产值有所下降,其余每年都在上升,2010年以后上升趋势趋于平缓。从图3可知,河南省每公顷农作物农业产值和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也在不断稳步上升,每公顷农作物农业产值明显比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增速更快,可能是因为河南省农业总产值不断上升,而河南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近些年来变化不大,河南省人口数目在持续不断的上升,导致了人均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速较低。

2 绿色农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的选取对评价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有很大影响,也是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之处。根据绿色农业发展的内涵和特征,结合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现状,通过具体的评价指标对绿色农业发展进行分析,从而反映河南绿色农业发展水平。

绿色农业是将农业发展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障食品安全的农业发展类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笔者参考已有的研究[6-7],分别从环境方面、食品安全方面、农业经济增长方面选取3个一级指标,即农业污染、绿色食品和农业经济增长,又从3个一级指标中选取8个二级指标,并分别给出了各指标含义、指标属性以及用熵值法计算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应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对于部分缺失数据,取邻近两年数值的平均值。例如,对于2012年绿色食品标志获证企业数和绿色食品标志获证产品数数据的缺失,采用临近两年数据平均值,即用2011年和2013年数据的平均值。

3 熵值法计算权重及结果分析

3.1 基本原理

通过熵来度量信息论中的不确定性,熵与不确定性和信息含量呈现正相关。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事件的随机性和无序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对综合评价的影响(权重)越大,其熵值越小。

3.2 基本步骤

3.3 权重分析

绿色农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反映农业污染的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指标所占权重最大(为0.214 1),其次为农业污染中的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0.173 6)、当年绿色食品标志获证企业数(0.171 6)和当年绿色食品标志获证产品数(0.169 3),其余的指标权重均小于0.1。

3.4 指标分析

3.4.1 一级指标分析。从表3的指标测算结果来看,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水平仍有波动,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的综合评价得分为0.363 9,2009年大幅度下降至0.051 4,2010—2016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中间2015年综合评分大幅度上升。从2017年开始,综合评分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这说明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在2015年之前呈现波动趋势,2016年之后绿色农业发展开始稳定上升。究其原因,这可能与201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提出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有关。

从图4、表3中的一级指标综合评价得分来看,绿色食品指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农业污染呈现U形波动,而农业增长一直在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农业污染从2008年的0.358 9到2013年的0.016 6,一直在稳定下降,2014—2019年其综合评分一直在稳定上升,说明2014年之前造成的农业污染越来越严重,2014年之后农业污染情况逐年改善。2008—2019年,2010年、2014年和2016年绿色食品指标综合评价有所下降,但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说明当年的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企业和产品数目是呈现上升趋势的,绿色食品产出方面发展得越来越好。农业增长从2008—2019年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上涨,2011年有大幅度下跌,此后一直处于上升态势,总体来说农业经济发展稳定上升。

3.4.2 二级指标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当年绿色食品标志获证企业数、当年绿色食品标志获证产品数、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单位面积农业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余3个指标呈现先降后升的U形趋势。

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单位面积农膜使用量是逆向指标。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从2008年至2015年不断下降,表明在这期间每年的农用化肥施用量是不断上升的;2016年之后其得分不断上升,尤其是2018年有较大的上升幅度,说明在这期间每年的农用化肥施用量是不断下降的,且在2018年有较大的下降幅度。2008年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的评分是0.071 3,2008年到2011年不断下降,2011年达到最低点,此后整体呈上升趋势。单位面积农膜使用量评分从2008年开始不断下降,2013年降到最低点,之后呈整体上升趋势。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河南省农业污染的状况有所改善。

从表4可以看出,当年绿色食品标志获证企业数和当年绿色食品标志获证产品数测算结果分别从2008年的0和0.005 0增加至2019年的0.171 6和0.169 3,2015年有大幅度上升。这两个是正向指标,其综合评分上升说明这两个指标数目绝对值上升,说明绿色食品的发展越来越好。

单位播种面积农业产值、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和农业总产值呈现上升趋势。这3个指标是正向指标,其测算结果分别从2008年上升到2019年的0.064 1、0.066 2和0.067 6,说明河南省单位面积农业产值、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和农业总产值逐年稳步上升,结合前面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单位面积农膜使用量不断下降,说明最近几年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情况良好。

基于2008—2019年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数据,可以看出农业污染对绿色农业的影响较为显著,其次是绿色食品,最后是农业增长。

4 促进河南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4.1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尽管河南省近些年的农药、化肥用量有所减少,农业污染问题有所改善,但减少量越来越少。要推进绿色农业加快发展,势必要在农业生产中全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和有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的同时,开展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治理,带动周围村庄发展绿色农业,从而改善生态环境。

4.2 做好绿色产品

要想推动绿色产品的发展,政府需引导企业和基地发展绿色产品,打造独属于河南的特色绿色农业品牌。目前,在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中,被命名为“中国品牌”的农产品品牌有21个,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商标有78个,还有23个农业品牌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精萃》。要做大做强绿色农业产品,即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业品牌,以品牌和质量来提升河南省绿色农产品竞争力。

4.3 打造绿色产业

挖掘河南省乡村文化特色,使绿色农业和乡村文化旅游业等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加强第一、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建设,加入互联网电商平台和农业金融等能够促进绿色农业多元化发展的服务,重构和延长农业产业链,为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绿色农产品的出售提供便利,从而真正做到绿色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发展,让绿色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立冬,屈志光,邓远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4):12-17.

[2]周红民.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地方治理研究,2017(1):23-30.

[3]佚名.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J].中国种业,2016(3):33.

[4]佚名.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J].农机市场,2017(2):4.

[5]董峻,王立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发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J].农民文摘,2017(2):6.

[6]刘慧,王晓辉,何祥亮.安徽省绿色发展评价考核体系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5):138-143.

[7]张建杰,崔石磊,马林,等.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例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20(8):1113-112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