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农村劳动力冗余度测算及其终身教育模式研究

作者: 李哲 卢闽江 岳鹏

张家口市农村劳动力冗余度测算及其终身教育模式研究0

[摘 要]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冗余劳动力是终身教育潜在的广大生源,其需求需要结合相应的区划进行差异化分析。河北省张家口市各县(区)依据农村劳动力冗余度可分为高度、中高度、中度、中低度、低度5个类型区,每个区域都具有独特的冗余度区间和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从学历提升、知识获得、学分累计和模式摸索等方面初步勾画了面向农村冗余劳动力的终身教育模式,以期为终身教育合理化配置资源、推动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提升社会效益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农村;冗余劳动力;终身教育;生源需求

[中图分类号] G5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8--4

0 引言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因素在于人及人的现代化所蕴藏的强大乡村人力资本,教育能为实现乡村人力资本积累与转化奠定基础[2]。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3]。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要求“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同时,阐释了“智慧教育”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即“推动社会化高质量在线课程资源纳入公共教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线辐射农村和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发展场景式、体验式学习和智能化教育管理评价”[4]。2021年5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5]。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地处冀西北的张家口市经济发展依旧落后,但经济改革和产业发展也造成了农村劳动力大量冗余。冗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数以万计的农村冗余劳动力是潜在的乡村振兴人才,需要不断接受教育、更新知识、学习新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加强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即学习是贯穿于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过程,任何有需要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时间、空间、形式完全由个人决定[6]。在农村冗余劳动力转化为乡村振兴人才的过程中,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的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紧跟教育发展的终身化趋势,打造学习型社会[7]。

加强对农村冗余劳动力的终身教育,使之精准服务于乡村振兴,应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禁锢,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优质、实用的教育资源,倾力打造“知识助力学习者,学习者发展产业,产业带动经济建设”的传递链条。在转向非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分散在全市广大农村的冗余劳动力对多行业、多领域技能都具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基于此,笔者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农村劳动力冗余度进行估算,并提出建适合农村冗余劳动力终身教育的模式,以满足其终身学习的资源需求。

1 农村劳动力冗余度估算方法

现阶段,对农村劳动力冗余度的测算还没有形成专门的方法。已有研究的各种方法虽然理论可靠,但由于形式复杂,使得数据很难获得,且计算所得多为绝对结果,暗含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理环境不一致所产生的影响,不利于横向比较分析。

此研究使用了一种相对算法估测张家口市各县(区)农村劳动力冗余度,即

(1)

式中,Rn代表某一县(区)第n年的农村劳动力冗余度;In代表某一县(区)第n年的城镇化率;Gn代表某一县(区)第n年的农业GDP占比。其中,所涉及的城镇化率和农业GDP占比数据均源自各年份当地统计年鉴,尽量保持数据的计量标准和统计方法一致。城镇化率即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其与1相减的绝对值为农业人口占比。域内占比数据相除,能有效排除地理环境不同和经济发展不均衡所产生的干扰。计算所得是大于0的无单位的相对量,用以衡量县(区)间农村劳动力冗余度高低,值越高表示农村劳动力冗余度越高。

2 张家口市各县(区)农村劳动力冗余度估算结果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此研究选取张家口市各县(区)2000—2019年相关数据进行估算,以纵向展示各县(区)内农村劳动力冗余度的动态变化状态;进而采用k-means多维度聚类分析法,在不用人为设定阈值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欧氏距离,根据农村劳动力冗余度的时空差异,将各县(区)分为5类冗余度区划(见图1)。各区划农村劳动力冗余度走势如图2所示。

从整体来看(见图2),除桥西区和桥东区外,其他县(区)2000—2019年农村劳动力冗余度基本没有大幅度起伏。桥西区作为老市辖区,2000年农村劳动力冗余度处于全市最低,为1.573,之后不断攀升,2019年农村劳动力冗余度处于全市最高,为60.258,20年间的平均水平远高于其他区域,是农村劳动力高度冗余区[见图2(a)];同样是老市辖区,桥东区2000年的农村劳动力冗余度略高于桥西区,为1.574,之后经历大幅度波动,2011年达到峰值,为306.517,2017年触底,为7.557,2019年处于全市第二位,为25.163,为中高冗余区[见图2(b)];南部2区3县(宣化区、下花园区、怀来县、蔚县和阳原县)的冗余度走势基本维持在2.561~10.723,普遍存在下降趋势,仅2018年阳原县有1次大幅波动(27.695),为中度冗余区[见图2(c)];中部2区1县(崇礼区、万全区、怀安县)的冗余度走势介于2.131~6.412,整体低于前一区域,无明显波动,为中低度冗余区[见图2(d)];北部5县(赤城县、沽源县、张北县、康保县和尚义县)和南部1县(涿鹿县)的冗余度处于全市最低水平,介于1.528~4.196,走势平缓,为低度冗余区[见图2(e)]。

3 张家口市各县(区)农村冗余劳动力终身教育培养模式

3.1 在宏观层面加强“学历补偿”

终身学习的功能之一是通过类似开放教育之类的载体让学生获得文凭,补偿错失学校教育的遗憾,继而能增加收入、提高社会地位。农村冗余劳动力到其他行业应聘,持学历证书证明其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和技术技能,具有明显的优势。要达到这一目的,终身教育要适应农村冗余劳动力的非农专业学历需求,把自身打造为获取学历的最佳渠道。

此研究将同一区划各县(区)2000—2019年的农村劳动力冗余度平均值作为非农专业的宏观需求评级指数,用字母K表示。非农专业宏观需求评级指数与各冗余区的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从H区到Mh区,K值呈断崖式下降;从Mh区到L区,K值呈梯度下降。面向农村的学历教育应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及地理优势、人文特色和历史积累,做出有倾斜的非农专业遴选。通过分析可知,H区的农业劳动力冗余情况最突出,产业转移最迫切,对其他行业学历的需求最旺盛,级别最高,可作为非农专业资源建设的重点关注区域;其余4个区划的K值均未达到H区的半数,应根据指数适当降低非农专业资源建设的投入。其中,Mh区仅次于H区,冗余度波动很大但已触底反弹,可随时间增长逐渐追加投入比例;M区的冗余度有继续走低的趋势,投入比例可随实际情况适当减少;ML区和L区的冗余度走势基本趋平,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K值将保持在原有水平,相关投入不变;L区的K值最低,投入比例应维持在最低水平。

3.2 在微观层面推动“知识补偿”

补偿知识和发展技能是新时代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农村冗余劳动力的再从业往往需要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变革中不断试错,存在变数大、流动性强的问题,而获得某一专业学历又要承担金钱和时间的双重风险。因此,为了降低知识技能的获取成本,终身教育应提供面向农村的多种类非学历教育。开展非学历教育应遵循当地政策导向和经济发展形势,配合使用线上慕课自修、线下短期面授和参加企业实践等手段让学习者迅速提升急需的知识技能。

同一区划各县(区)2000—2019年的农村劳动力冗余度平均值的倒数被视作非农学历的个体容错评级指数,用字母W表示。各冗余区的个体容错评级指数见图3。从图3可知,从H区到Mh区、从ML区到L区,W值呈跳跃式增加;从Mh区到ML区,W值缓慢上升。其中,L区的农业劳动力冗余度最低,竞争压力小、再从业试错机会多,级别最高,可适当放缓相关建设;ML区的W值超过L区的半数,且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原有水平,试错机会依旧很多,非学历教育建设比L区略快;其余3个区划的W值均不到L区的一半,M区有随冗余度走低而继续升高的趋势,非学历教育建设比ML区稍快,可逐步减慢,Mh区可随冗余度走高逐渐加速建设,H区的指数最低,是扩大慕课资源、布局短期培训和加快校企联办的重点区域。

3.3 打造连接“两个补偿”的学分机制

非学历教育具有高效灵活的优势,有助于农村冗余劳动力实现所学即所用,逐步稳定其在某一行业持续发展,但其碎片化的特点也为获得相应学历制造了障碍。若农村冗余劳动力此时参加学历教育,虽然学习更加系统、全面,但也增加了额外的学习成本,并且又重修了部分已会的知识技能,降低了人力资源的培养效率与使用效率。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进行认证与核算,实现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存储、积累与转换,是在终身学习、泛在学习时代打破学历教育封闭性结构的重要机制,具有极强的蓄水池功能。

由此,在农村劳动力冗余度较高的地区,可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重叠的部分重点甄别、横向规划,实现互通共享、融合发展。建设学历课程资源,既要保证专业知识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序性,又要保证其短小精悍、单元性强,满足劳动力个体对知识技能的即时需要;设置非学历教育项目,突出自身终身性、灵活性、累积性的特色,并从学科教育的宏观角度出发,标准化设计高透明度的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和考核标准,满足教育系统及产业对个人学习记录有可靠认证的要求。这使得非学历学习成果能轻松转化为学历学分,储存在农村冗余劳动力个人“账户”中。当需要使用时,只需补修学习指南、政治理论和职业规划等必要的通识课程,缴纳差额费用并通过考试,即可拿到某专业毕业证书,突破原有学制限制,增强学习者的竞争力。

3.4 终身教育新型工作模式的试点与推广

张家口市农村劳动力冗余度中等及以上的区域包括人口较密、经济相对较好的县(区),可作为终身教育新型工作模式的试点区域;中低等及以下的区域包括地域面积广、人口较稀疏的县(区),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多数,可作为新型工作模式相对成熟后的推广区。

摸索新型工作模式应通盘考量,以做好服务为切入点。一是在减免学费等传统扶助机制外,终身教育载体可尝试依托现代金融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允许学生先就学、低(免)息分期付款,使困难群体用“补偿”来的学历或知识增加收入、减轻经济压力、提高生活水平,助力当地经济繁荣。二是终身教育载体应覆盖全学历层次,可试行中职中专、高职高专及本科的连贯制教学,适当减少学制年限,中间提供毕业机会,便于原始学历较低的农村冗余劳动力学完相应层次的课程可以毕业,也可以享受优惠、继续高层次的学习。三是教育工作者要主动介入冗余劳动力的产业转移过程,及时了解当前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终身教育的新模式,以确立目标,并获得达到目标的途径;同时,还要具有前瞻性,提前建议学生采用合适的方式、修习适当的课程,根据自身条件调整学习状态,在累计学分的同时满足从业要求。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0-12-19)[2022-02-09].http://www.gov.cn/xinwen/2020-12/29/content_5574955.htm.

[2]袁利平,姜嘉伟.关于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59-169.

[3]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2-02-09].http://www.gov.cn/xinwen/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

[4]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2022-02-09].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EB/OL].(2021-05-07)[2022-02-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7050/202105/t20210514_531434.html.

[6]闫梅红.基于终身教育视角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6):63-69.

[7]新华社.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20-09-22)[2022-02-09].http://www.cac.gov.cn/2020-09/22/c_1602327694484486.ht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