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刘建龙 李城德

[摘 要] 近年来,甘肃省庄浪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的实现。但是,庄浪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庄浪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聚焦产业培育,全面提升综合效益;聚焦成果巩固,强力推进乡村建设;聚焦农村改革,有效激发“三农”活力;聚焦乡村治理,全力营造和谐环境;聚焦党建统领,广泛凝聚落实合力。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农村改革;庄浪县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8--4

0 引言

近年来,甘肃省庄浪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省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城乡融合、改革驱动,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成功经验,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1-4]。

1 庄浪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就

1.1 突出精准施策,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庄浪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统筹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加大产业到户资金投入力度,开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2021年,庄浪县共到位中央、省、市、县财政衔接资金48 741.95万元,其中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24 775.32万元,占50.83%;支持乡村建设行动18 196.26万元,占37.33%。庄浪县整合资金后安排支持产业发展2类52个项目30 669.80万元,占到位资金的52.30%;支持乡村建设行动22 411.13万元,占到位资金的38.21%,乡村建设行动资金投入占比高于占整合资金总额20.00%的要求。庄浪县在充分尊重农户、合作社和农业发展公司平等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在2021年1月对已到期的1.89亿元到户入股资金合同全部进行了续签,合同期限3 a。截至2022年3月,庄浪县到户入股资金运行良好、规范安全,已分红299.08万元。此外,庄浪县还紧盯2 835户易返贫致贫重点监测户和脱贫户,精准实施“到乡到村带户”产业发展项目,为“三类户”补助牛犊7 138头、中蜂3 000箱,投放良种牛3 819头、冻配牛9 223头,补植果园2 313.33 hm2,发展旱作农业4 713.33 hm2,补贴种植粮饲兼用型玉米2 533.33 hm2、种薯2 600.00 hm2、中药材654.96 hm2,奖补“五小”产业4 474户。

1.2 突出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特色产业

庄浪县聚焦产业园区化、集约化、生态化,坚持规模化、基地化、机械化和订单化生产,积极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当地政府编制了包含苹果、马铃薯、肉牛等12个产业的发展方案,建立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促进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实施。庄浪县在苹果产业发展中,抓建有机苹果示范区0.37万hm2,打造南湖镇、北山等5个“万亩产业示范区”,建成梯田生态苹果示范区1.47万hm2、标准化生产基地3.00万hm2、苹果冷链保鲜库19个、苹果分拣线和复合果蔬汁生产线各1条,挂果园2.44万hm2。万泉镇荣获2021年甘肃省唯一的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称号。庄浪县在发展马铃薯产业过程中,建成“万亩马铃薯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原料基地0.67万hm2,新建种薯联栋日光温室2.10万m2,生产“庄薯”系列马铃薯原原种2 100万粒,马铃薯总产量48.3万t、产值5.3亿元,启动了省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该县在发展畜牧产业过程中,新建(扩建)百头以上养牛场2处、3万只养鸡场1处、生猪养殖场3处,续建500头以上养牛场1处,全县规模养殖场达到119个;完成肉牛授配2.8万头,建立饲草种植基地19处,种植饲草2.7万hm2,新建、扩建饲草料收贮加工企业各1处,青贮饲草37.3万t、干草产量16万t。在发展劳务产业过程中,全县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共培养5 522人,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10.72万人,创劳务收入16.93亿元。在发展特色产业过程中,庄浪县坚持因地制宜发展药、菜、蜂等产业,种植中药材813.33 hm2、蔬菜5 333.33 hm2,养殖中蜂3 000箱,扶持发展“五小”产业4 474户,进一步拓宽了人们的增收渠道。在保护种质资源过程中,庄浪县全面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收集种质资源101份,移交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67份,审核入库30份;引进冬小麦新品种(系)26个,选育出3个新品系参加省马铃薯品种多点联合试验,1个新品系参加国家中晚熟西北组马铃薯区试,遴选“平凉红牛”育种群1 000头;创建“甘味”品牌,新申报绿色食品5个,52个“三品一标”企业全部纳入追溯平台注册管理。在落实农业保险政策过程中,庄浪县签单农业保险4 230.9万元,开展定损理赔2 254.7万元,受益农户19 720户,有效保障了灾后农户特别是“三类户”的收益稳定。

1.3 突出综合施策,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庄浪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坚持把撂荒耕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耕地托管、粮食种植等有机结合起来,并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纳入乡镇政府年度考核,确保年末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任务达标。庄浪县全力整治撂荒耕地,印发了《庄浪县农村撂荒地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共排摸撂荒地

2 999.6 hm2,采取“四个一批”办法,完成撂荒地整治2 976.9 hm2;全力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发放耕地保护补贴5 448万元,补贴机具910台(件),充分调动了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完成深松整地1 333.3 hm2,农业托管服务面积2 000.0 hm2,修复水毁农田646.7 hm2。截至目前,庄浪县投资2 502.04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 333.3 hm2。2021年,庄浪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4 473.3 hm2,推广旱作农业46 666.7 hm2,粮食产量达到21.55万t。

1.4 突出整治提升,有效改善人居环境

庄浪县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相继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暨拆违治乱攻坚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冬季集中整治行动等活动,改造农村户厕

1万座、行政村卫生公厕43座,实现行政村卫生公厕覆盖率100%。该县持续开展以“清脏、治乱、拆危”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巩固提升“三清一改”成果,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2万t,拆除废弃院道2 190座、危旧房30.9万m2、残垣断壁5.5万m、废弃畜禽圈舍2.2万m2,整治闲置麦场20.7万m2、杂物棚2 097个,清理“三堆”78 927处、露天垃圾点1 415处,治理沟渠6 490 m、河道2 710 m,完成“三荒”造林2 000 hm2,栽植行道树290 km,创建“清洁村庄”示范村82个。庄浪县为各村安排管护基金1万元,累计达到4万元,有效保障了农村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顺利开展。此外,庄浪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利用畜禽粪污资源134.2万t,回收废旧农膜4 657 t,处理利用尾菜1.02万t,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78.0%、82.0%和46.5%,逐步构建了“县域大循环、区域中循环、主体小循环”的发展格局。

1.5 突出规划先行,稳步推进乡村建设

庄浪县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打造提升的思路,以村庄规划为先导,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该县确定产业支撑有力、公共服务完善的72个村为先行村,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168个村为重点村,基础条件差、发展滞后的53个村为攻坚村,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56个,为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地投入资金2.2亿元,高标准实施产业提质增效、村组道路和巷道硬化、村级服务设施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建成乡村建设示范村36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3个、县级21个),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提升。

此外,庄浪县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不明确类型”五种类型,完成了县域村庄分类工作,其中集聚提升类264个,占比90.1%;城郊融合类19个,占比6.48%;特色保护类9个,占比3.07%;搬迁撤并类1个,占比0.34%。

1.6 增强动力,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庄浪县坚持把农村改革作为创新体制机制、破解瓶颈问题、加快“三农”发展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该县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个,新建、改建、扩建龙头企业3个,新认定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2个,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到79户。庄浪县现有较规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 093个,其中“五有标准”合作社908个,占75.2%;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14个,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9个、省级37个、市级47个,认定县级示范社129个。2021年,当地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515个、家庭农场452个、农户4.12万户,经营收入达到13.57亿元,较2020年增长12%;新发展家庭农场106个,累计发展家庭农场758个,认定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个、市级121个、县级199个。庄浪县整合各类资金1.65亿元,入股优势合作社发展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2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48个;清理核实村集体资产4.37亿元,量化资产18 737.06万元,每个村组建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证发放到户率100%;投资58万元建成了庄浪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并在乡镇设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激活了农村产权要素,抓建了“三变”改革助推产业综合发展示范片区18个。2021年11月15日,庄浪县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1.7 突出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坚持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采取“一核突出、三治融合、四轮驱动”的方式,有力有序推进水洛镇、南湖镇2个市级示范乡镇及水洛吊沟、南湖席河、韩店石桥等6个市级试点村和岳堡岔口、郑河上寨、朱店吴沟等12个县级试点村建设,集中打造韩店—南坪—水洛—朱店、通化—永宁—郑河、岳堡—南湖—赵墩3个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带,形成了以点成线、以线带面、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庄浪县配备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87名,考聘大学生村文书194名,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1.2%,对22个相对破旧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造提升,全县村级阵地建设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该县相关部门指导乡村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293份,完善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全面推行农村党员“积分制”“驾照式”管理和社员“红黑榜”管理。庄浪县持续推广完善“343”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293个行政村专(兼)职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 957件,调解成功率96%。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庄浪县组建了10个县级志愿服务队、156个乡镇志愿服务分队和1 223个村级志愿服务支队,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大核心任务,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2万场(次),服务5.8万人,确保乡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2 庄浪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庄浪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市、县要求和人们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乡村产业发展链条短,集约化程度低,以“苹果、种薯、畜牧”为主导的特色产业,规模扩张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但质量提升、链条延伸、创牌增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欠账较多,公共服务建设相对滞后,农业技术装备落后。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生活,土地撂荒、村庄空心化、集体空壳化等问题逐渐凸显,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推进乡村振兴压力较大。三是村集体经济实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小,带富致富能力不强,农户收入主要靠农业生产,农户单打独斗难以抵御来自市场及自然灾害的风险,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不规范、缺资金、缺实体、缺人才,营销体系不健全。四是文化提升不到位,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急需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五是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一些设施建成后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运行维护资金未落实、运行管护人员管护不到位、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运维水平较低,有的甚至长期闲置,没有真正发挥作用[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