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 窦国义 张立敢[摘 要] 在养猪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受到猪瘟、猪链球菌病、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流感、猪附红体细胞病、猪支原体肺炎和猪寄生虫病等疾病的影响,生猪养殖效益大大降低。面对此种现象,养殖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和认知这些生猪常见疾病,掌握这些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尽可能降低疾病发生率,以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生猪养殖;猪瘟;猪链球菌病;猪蓝耳病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1--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数量的日益增多、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猪病类型越发多样,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疾病防控难度。为给生猪提供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需要分析并了解常见疾病类型及其相关症状,同时制订健全的疾病预防措施,以便第一时间控制疾病的蔓延,尽可能降低疾病感染率,以促进生猪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1]。
1 猪瘟
生猪在日常生长过程中一旦感染猪瘟病毒,很可能引发此类型传染病,而且染病后表现出3种临床类型。①慢性型。病猪刚开始发病时,体温略高于正常状态,并表现出饮食减少、饮水增加、腹泻等相关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生猪体质量随之降低,并会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等现象[2]。除此之外,怀孕母猪染病后,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典型症状,但在隐性感染阶段会威胁其腹中胎儿。②急性型。生猪染病后会表现出持续高热等状态,一般体温不低于41 ℃,食欲明显降低,甚至废绝,还可出现畏寒怕冷、鼻镜干燥、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等诸多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干咳、被毛脱落,肉眼可见皮肤表面有出血点[3]。③紧急性型。此类型疾病发病较急,一般还未察觉,病猪体温就已急速升高,还未得以救治,就已迅速死亡。
在预防和治疗猪瘟的过程中,免疫接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可按猪瘟稳定区和不稳定区进行区别免疫预防。①在猪瘟稳定地区。对于断奶后无母源抗体的仔猪,在60日龄左右免疫1次即可,种公猪、母猪每年定期免疫1次。②在猪瘟不稳定地区。仔猪可在21~30日龄首次免疫,可注射4个剂量,以防母源抗体干扰;65日龄左右二次免疫。种公猪每年定期免疫1次,种母猪每年在空怀期免疫2次。
一旦发病,需要为病猪肌内注射高热金针进行治疗。发病前期,每300 kg体质量用药20 mL;发病中期,每200 kg体质量用药20 mL;发病后期,每100 kg体质量用药20 mL。不仅如此,还需有与规模化饲养相符合的优质消毒方案,如利用消毒剂对生猪生长环境及饲养器具进行全方面消毒;加大免疫监测力度,及时淘汰一些抗体水平较低的生猪;密切观察生猪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隔离饲养[4]。
2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会因其病源致病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①淋巴结脓肿。此类型疾病是由E型链球菌引起,其病变部位多集中在生猪颈部,并表现出炎症,用手按压有痛感、质地坚硬,随着淋巴结的破裂,肉眼可见少许脓液流出。②败血症。该类型疾病是由C型兽疫链球菌引起,病猪多表现出突然发病,体温明显高于正常状态,仔细观察患病猪腹部,还可发现些许紫斑,同时尿液中混有少量血液。③脑膜炎。其是由C型链球菌引起,患病猪以表现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如漫无目的转圈、大声吼叫、四肢抽搐等。④关节炎。患病猪关节部位会出现一系列炎性反应,关节肿痛,致使病猪无法正常站立[5]。
在预防和治疗猪链球菌病的过程中,应始终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使猪舍保持清洁,每隔7 d开展一次全面消毒工作,尽可能消除病菌和传染源。针对部分患病生猪,养殖人员可采取以下治疗措施:①1 kg生猪体质量使用链霉素10 mg,每日2次肌内注射;②1 kg生猪体质量使用氯霉素30 mg,每日2次肌内注射;③1 kg生猪体质量使用新霉素6 mg,每日分2次肌内注射;④1 kg生猪体质量使用卡那霉素15 mg,每日2次肌内注射。脓肿应切开排脓,用2%洗必泰溶液冲洗,再涂碘酊或撒碘仿磺胺粉。
3 猪伪狂犬病
生猪在生长过程中一旦感染伪狂犬病毒,就会引发猪伪狂犬病,成年猪、妊娠母猪、哺乳仔猪会分别表现出呼吸道卡他性炎症、流产、败血症等症状。一般情况下,该病病毒通过生猪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倘若妊娠母猪染病,会直接将病毒传染给胎儿。通常,1月龄内仔猪发病会出现体温偏高、不愿饮食、呕吐、腹泻等症状,同时表现出异常兴奋、肌肉痉挛、游泳状等神经症状。部分母猪因染病而倒地不起,直至症状减轻后,四肢仍无法正常行走。妊娠母猪发病48~72 h后,会产出木乃伊胎儿或流产。成年猪染病症状并不明显,通常以高热、抑制采食为主要特征,并且5 d左右逐渐恢复[7]。
针对猪伪狂犬病,养殖人员应辅以抗生素疗法降低继发感染概率,同时肌内注射苄西林和安乃近,每只每次用量0.5 g,连续注射3 d为宜。如果病猪出现较为严重的气喘现象,可使用麻黄素药物治疗。另外,要加大免疫力度,为育肥猪和断奶仔猪每只肌内注射1 mL伪狂犬病疫苗;母猪在产前30 d注射2 mL伪狂犬疫苗,种公猪与母猪注射剂量相同,注射次数为每年2次[8]。
4 猪蓝耳病
冬季是猪蓝耳病的高发期,持续感染时间可高达2 a。病猪染病后会表现出食欲不佳、体温升高及蓝耳等典型症状。妊娠母猪染病后会增加流产概率,并且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刚出生的仔猪。成年公猪染病后,其精液质量会明显降低。
在预防与治疗猪蓝耳病的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的入侵,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制定健全的消毒制度;鼓励养殖场进行自繁自养,对引进仔猪加强检疫,并做好相关隔离措施,30 d后确定无异常情况,才可与同群猪共同养殖[9]。发病后,按照生猪1 kg体质量注射青霉素2万单位、灭瘟灵0.1 mL的标准进行用药;针对患病仔猪,要在出生后7 d、断奶前7 d注射0.2 mL辉瑞易速达。
5 流感
流感病毒入侵生猪体内会引发流感,并可在短时间内波及同群其他健康猪,通常表现出大范围患病,病猪体温升至41 ℃左右,不愿或停止饮食,前期流浆性鼻液、后期流脓性鼻液,关节疼痛,精神不振,喜卧不起[10]。如果在此过程中无其他并发症,病猪可在一段时间后自行痊愈;如果因并发症导致病情加重,则病猪可能面临死亡。
在预防与治疗猪流感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寒冷时节的保温工作,同时使猪舍环境保持一定的清洁和干燥度。为增强生猪抵抗力,还可适当在其饮食中添加维生素,并严格遵循消毒程序完成消毒工作。针对患病生猪,如果没有并发症,则可1 kg生猪体质量用地塞米松磷酸钠5~12 mg或复方氨基比林5~10 mL肌注;如果有并发症,还需搭配10%安乃近进行治疗[11]。
6 猪附红体细胞病
当生猪体内红细胞受到立克次氏体的侵袭和影响后,生猪会出现以贫血为典型症状的附红体细胞病。该疾病多集中在夏秋季发生,生猪抵抗力越低,发病率越高,一般会通过交配、吸血昆虫等途径进行传播[12]。受到生猪个体差异影响,附红体细胞病症也有明显差异。如果90日龄内仔猪染病,会表现出高热、呼吸困难、先便秘后腹泻等症状,并且生猪体表、皮肤、四肢和耳尖分别呈现黄疸、白色、紫色。如果母猪染病,会在临产前24~72 h出现高热现象,并表现出精神不振、泌乳量减少等症状。一般受附红体细胞影响的公猪精液质量会明显降低。
在防治附红体细胞病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定期消杀能传播病毒的昆虫。在治疗猪附红体细胞病的过程中,仔猪和成年猪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前者注射右旋糖酐铁200 mg、土霉素20 mg,后者则按照1 kg体质量4万单位的剂量注射卡那霉素[13]。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7 猪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传播范围广、危害严重的常见生猪疾病。生猪患病后,死亡率不会明显升高,但是其抵抗力及免疫力会明显下降。如果此时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能继发其他类型疾病,致使生猪出现死亡现象。生猪染病后无法做大幅度运动,否则会表现出呼吸加深、加快等症状,同时生猪会出现张口呼吸、连续咳嗽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猪群的健康生长[14]。
在防治猪支原体肺炎的过程中,要制定严格且精细的管理制度,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冬季防寒等工作,为其营造安全的生长环境。对于患病生猪,要在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之后服用四环素药物,每次2片,每日3次,连续用药14 d为宜,并对其生活环境喷洒2%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同群猪则选择土霉素药物拌料,1 kg饲料用药70 mg,以起到预防作用[15]。此外,猪支原体肺炎主要侵害部位是生猪肺脏,因此可向生猪肺脏注射菌苗,以获得最佳免疫效果。
8 猪寄生虫病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极易出现寄生虫病,夏、秋、冬季是寄生虫病的高发期,会严重危害生猪的健康生长。一般寄生虫病可根据其寄生部位分为体外寄生虫和体内寄生虫2种。其中,螨虫和蜱虫是最为典型的体外寄生虫,会打破生猪的正常生活规律,损害生猪的健康,甚至可能诱发其他类型疾病[16]。而结节线虫和蛔虫是较为典型的体内寄生虫,会破坏生猪体内营养平衡,甚至损害生猪脏器,对其免疫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妊娠母猪感染体内寄生虫后,极有可能出现流产现象,一部分母猪即使产出仔猪,也会出现仔猪生长发育不良等现象。
在防治生猪寄生虫疾病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猪舍清洁工作,定期消毒,全面驱虫。其次,要保证生猪日常饮食的安全性。最后,要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驱虫药,提高驱虫效果。例如,防治猪体内寄生虫,应使用盐酸左旋咪唑,按照1 kg体质量8 mg的剂量拌入生猪饲料服用;防治猪体外寄生虫,选用适量伊维菌素药物,与饲料混合均匀后连喂6 d左右,同时搭配喷洒三氯杀螨醇稀释液等体表驱虫药物[17]。
9 结语
为保障生猪健康、安全养殖,杜绝不利因素对生猪生长的影响,在生猪饲养过程中要通过优化饲养环境、定期消毒、科学饲养、及时观察与监测,降低生猪疾病发生率,同时掌握疫苗接种、药剂注射等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提高疾病预防和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丑有财,王继峰,黄超,等.北方散养猪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22):69-70.
[2]李晓江.农村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8(1):95-96.
[3]李宇.浅议农村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和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8(8):119.
[4]唐明胜.小规模猪场常见猪疾病及预防[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3):19-20.
[5]张智浩.谈猪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2(1):29-30.
[6]陈夏亮.农村养猪常见疾病预防及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20):55-56.
[7]申俊伟,鲁淑娟.畜牧养殖中的生猪常见病害及其防治[J].兽医导刊,2021(2):108.
[8]闫志楹.农村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23):55.
[9]姜满兰.规模化猪场生猪疾病类型及预防[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3):71-72.
[10]金利文.探析生猪养殖中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9(12):92-94.
[11]鲁向阳,寇都银.基层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J].农家致富顾问,2018(12):17.
[12]张晓宇.探讨基层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9(11):147.
[13]张琳琳,李美芬,杨进华,等.浅谈猪场生猪疾病预防控制措施[J].农业教育研究,2019(3):49-50.
[14]丁广胜.基层养猪常见猪疾病预防及治疗[J].农家致富顾问,2018(2):32.
[15]李广天.春季猪几种常见疫病防治的关键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54.
[16]李保慧.生猪常见疾病预防及控制建议分析[J].兽医导刊,2022(1):39-40.
[17]刘青.农村养猪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2019(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