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坝地带落叶松嫁接技术及苗木死亡原因探析
作者: 孟凡军[摘 要] 木兰林场北沟分场地处接坝地带,落叶松是该地区荒山造林和森林更新的主要树种。利用嫁接技术可缩短落叶松培育周期,在有限的林地面积内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基于此,从嫁接时间选择、接穗与砧木准备、嫁接操作方法、嫁接注意事项及嫁接后管理等方面总结落叶松嫁接技术,同时从气候因素、地形因素、生理干旱、栽植技术、嫁接技术及管理技术等方面分析苗木死亡原因,并提出科学育苗、合理栽植、做好后期管理工作及预防生理干旱等改善措施。
[关键词] 落叶松;嫁接技术;育苗
[中图分类号] S791.2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16--3
0 引言
落叶松是冀北山区常见的一种造林树种,在坝上地区应用广泛。其能够适应冀北山区及坝上地区高海拔的恶劣气候,兼具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功能,是冀北山区造林绿化的优良树种。落叶松在接坝地带的良好表现使其成为该地区森林群落中的优势树种。落叶松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能耐-40 ℃的严寒,且对贫瘠、干旱有着较强的适应性;落叶松自然整枝能力强,材质优良,可作为冀北山区森林更新和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1]。但落叶松存在生长缓慢、培育周期长、林地利用率低等不足,一般栽种10~15 a后才可盈利[2]。培育落叶松嫁接苗,不仅可保持落叶松优良种性和适应性,还可实现早期丰产。因此,总结并推广落叶松嫁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 嫁接技术
嫁接技术是利用穗材生长较快的特点,加之穗材较高的林龄对砧木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使落叶松人工林最大限度地实现速生丰产,缩短轮伐期,进而提高林地利用率,在有限的林地面积内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嫁接苗能够成活是因为接穗与砧木切口接合部形成层的薄壁细胞具有再生能力,能够使二者形成愈合组织,如此接穗和砧木才能在一起生长。简言之就是接穗与砧木的输导组织能够相连,而后形成一个完整的通道吸收和运送养分与水分,成长为一个新的个体。
1.1 嫁接时间选择
通常,落叶松适宜的嫁接时间是3—5月;若采用芽接方式,技术人员可选择在9—10月进行嫁接。北沟分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南部,地处东经117°27′38″、北纬40°54′33″,为典型的接坝地带。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分析,该地区落叶松最适宜的嫁接时间为4月中下旬。
1.2 接穗和砧木准备
1.2.1 接穗采集及处理。接穗选用华北落叶松,在北沟分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选择生长旺盛的林分作为采穗林。在当地林区选择接穗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适地适树,有利于提高林木成活率。
采集接穗时,技术人员要选择无病虫害、生命力旺盛、抗性强的优良植株作为母树[3]。接穗最佳采集时间是春季树液流动前10~15 d。技术人员应选择母树树冠中上部外缘、带顶芽的一年生枝作为接穗。接穗采集后,按嫁接时所需长度进行剪截(长10~20 cm为宜),顶芽要饱满,顶芽下保留两三个轮生芽及10余束针叶,然后剪掉余下针叶,以减少养分损耗。技术人员进行剪穗作业时,应注意剔除损伤腐烂、失水及发育不充实的枝条。将剪截好的接穗每50根或100根捆为一捆,并挂上标签做好标记。
技术人员应将采集好的接穗放在沙土中贮藏,忌在水中贮藏。同时,应控制好接穗存放地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不要高于4 ℃,也不要低于0 ℃,湿度不低于90%。或者采用窖藏方式,将接穗下半部分埋在湿沙中,上半部分露在外面,将接穗扎成大小适当的捆,各捆之间用湿沙土间隔,再用草席把窖捂盖严实,保持低温。在此条件下,接穗可贮藏到当年6月上旬。接穗未利用前,技术人员需经常检查贮藏窖温度及湿度,可适当通风,以防穗条发热而霉烂,但又不能使其过度失水而风干。
1.2.2 砧木选择。嫁接落叶松时,技术人员应选用当地长势良好、抗性强、侧根发达、无病虫害的两年生落叶松苗木作为砧木[3],且砧木基径须达到0.35 cm,苗高须达到35 cm。此外,嫁接落叶松时,要求砧木直径必须大于接穗直径。这主要是因为砧木削切的是形成层,而接穗要求切至髓心部位,这样才能使接穗和砧木的接合部分对接愈合。
1.3 嫁接方法
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多用于针叶树种的嫁接。该技术的优点是接穗和砧木的接触面足够大、形成层连接好、成活率较高,且嫁接失败后砧木第2年仍可继续嫁接,同时嫁接后接口愈合快、嫁接苗长势好。首先,技术人员需要将接穗削出一个长5 cm左右的切面,并在切面背面削出一个小的斜面。然后,选用砧木上半部枝条进行嫁接,砧木切口下刀处要略大于接穗接口处切面的长度和宽度,以保证砧木与接穗切面契合。最后,将接穗对准砧木切口插入,使接穗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准后,用嫁接专用的薄膜将切口包裹严实。落叶松苗木嫁接成活后,随着苗木生长,要剪掉切口以下的轮生枝,以保证嫁接枝条所需营养充足。
1.4 嫁接注意事项
应用嫁接技术时,采用大龄砧木、粗壮接穗和加长接口是提高落叶松嫁接成活率、提高接穗生长量的关键[3]。落叶松嫁接育苗技术易于掌握,但技术人员的嫁接操作水平直接决定了嫁接苗的成活率[4]。技术人员嫁接落叶松时要选择生长状态好的中上层侧枝的主梢作为接穗,嫁接操作要牢记“快、平、准、净、紧”五字要领。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要保证嫁接刀的锋利。其次,要掌握嫁接技术要领,削、接熟练而连贯。平:砧木的切口及接穗的切口要平,以便二者贴合时能够平整;砧木的切口要自下而上削至木质部,接穗切口要自上而下均削2~3 cm。准:砧木的形成层要和接穗的形成层对准。净:接穗和砧木的切面忌用手摸或粘上泥土,要经常用酒精棉擦去刀片上的松脂,保持刀面清洁[2]。紧:完成贴合后,用嫁接专用的薄膜自下而上将切口连接处严实包裹,芽部包裹一层薄膜即可。
1.5 嫁接后管理
加强苗木嫁接后的经营管理是嫁接成功的主要保证。落叶松嫁接完成后,技术人员要及时浇水,嫁接10 d后要及时检查苗木成活率。对于未成活的嫁接苗,应抓紧时间进行补接。
嫁接后苗木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当嫁接成功时,技术人员应及时解除绑缚物;否则,随着枝条的生长,嫁接口会形成缢痕,从而易导致嫁接苗风折。解除绑缚物后,还须检查嫁接口是否已完全愈合,否则还应重新裹严,并间隔1个月再次检查,确保嫁接口完全愈合后再去除薄膜。一般新梢长至30 cm时,解除绑缚物,以免接穗发育受阻。但解除绑缚物时间不宜过早,以防嫁接口愈合不牢而自行裂开,导致嫁接失败。
在解除绑缚物、确认嫁接苗已成活的情况下,技术人员要及时剪去嫁接苗上方的砧木枝条,以保证接穗的营养生长。同时,要加强苗木水肥管理,防止苗木徒长和冬季因苗木木质化程度不够而遭受冻害。此外,还须做好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2 落叶松苗木死亡原因
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1°35′~42°40′、东经116°32′~117°14′,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属滦河上游地区,是滦河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属西北阴山、东北大兴安岭、华北燕山余脉的交汇地带,是连接坝上高原与冀北山地的接合部。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海拔落差较大(750~1 998 m),为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寒温带向中温带过渡带,属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寒冷、多风、干旱是该地区最明显的气候特征。
随着落叶松大面积用于造林,其苗木质量成为重中之重,越冬保护措施得当、苗木质量优和失水率低才能保证造林成活率高[5]。而在培育过程中,苗木能否成活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对落叶松苗木越冬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2.1 不良气候因素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木兰林管局北沟分场地处围场县中南部。该地区冬季酷寒、干燥、多风,导致落叶松苗木发生冻害的概率较高。
2.2 立地条件不佳
不同地形的光、热、水分等差异会影响苗木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效率,进而影响苗木的生长效率。此外,土壤贫瘠、杂草丛生等都会导致苗木长势较弱。
2.3 易发生理干旱
生理干旱是指土壤中并不缺水,但受植物根系自身因素或其他因素影响,苗木吸收不到足够水分,致使植物体内发生水分短缺的现象。生理干旱也是导致落叶松苗木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木兰围场春季气候干燥,地面气温回升较快,而地下则处于冰冻状态。此时苗木地下根系吸收水分困难,而地上部分则由于温度升高蒸腾作用加强,苗木水分消耗大于水分吸收,苗木就会出现水分缺失现象,从而出现干旱死亡现象。
2.4 栽植技术不过关
在栽植过程中,水分充足是保证苗木成活的关键。苗木在运输、假植过程中最易出现失水问题,因此,应尽可能地缩短苗木从苗圃地到栽植地的时间,保证起苗前苗木水分充足。在造林栽植时,技术人员需要提前采取假植或者修枝断根方式处理苗木,在栽植过程中避免出现苗木窝根、栽植过深或过浅等问题,以免影响苗木成活率。
2.5 嫁接操作不当
嫁接技术也是落叶松苗木嫁接成活的主要影响因素。嫁接操作不当易造成接穗和砧木形成层未结合,出现接穗死亡而砧木正常成活的现象。需注意的是,倘若嫁接失败,砧木第2年仍可再次嫁接利用。
2.6 栽植后管理未跟上
苗木栽植的后期管理亦极为重要。例如,杂草生长较为茂盛、土壤养分状况逐渐变差、水分缺乏、发生病虫害及鼠害等,都会直接影响苗木成活率。
2.7 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栽植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损伤、牲畜进入造林地践踏苗木等,都会影响苗木的成活率。此外,该地区每年春季易出现倒春寒,由于气温回升明显,苗木进入生长期,抗御低温的能力大为减弱,这时突然降温会导致苗木受冻死亡。
3 预防措施
3.1 科学育苗
技术人员可通过嫁接方式,培育适应该地区环境的优质落叶松苗木,从而降低苗木死亡率。为提升苗木育苗质量,应把握嫁接和栽植技术要点,熟练掌握育苗流程。同时,定期观测苗木生长情况,及时发现苗木病变,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控制。
3.2 合理栽植
技术人员要选择适合落叶松苗木生长的栽植地,同时要精细化管理,保证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充足。例如,可选择小气候湿润、排水性好、土壤透气性好且肥沃的平缓坡地进行育苗。造林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地,根据树种、苗木特点对苗木进行处理,根据立地条件、土壤墒情等确定栽植深度。
3.3 做好后期管理工作
育苗后期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如制订科学的浇水计划,一般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保持土壤湿润;除草时可采用人工除草或者化学除草方式;减少运输及假植过程中人为机械损伤和践踏苗木;落叶松苗木发生病虫害时,技术人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做到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3.4 预防生理干旱
预防生理干旱的措施之一就是在冬季土壤上冻前和春季苗木发芽时保证林地水分充足。冀北山地易发生倒春寒灾害,而适时灌溉可平抑地温,有效预防春旱、增强落叶松的抗寒能力,防止其遭受冻害。因此,技术人员要在10月中旬前对圃地浇一次透水,早春推迟浇水,待苗木发芽后再进行灌溉。此外,为保证苗木正常越冬,在冬季来临前应做好防寒工作,如覆土、盖草、设防风障、架塑料拱棚、灌封冻水等。平时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在可预见的灾害来临前做好防护措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苗木死亡现象。
4 结语
落叶松嫁接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缩短了苗木培育出圃时间,同时能够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特性。但是,在落叶松培育过程中,技术人员要重视影响落叶松木苗木成活的关键因素,为落叶松苗木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降低落叶松苗木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李艳红.落叶松起源演化与利用价值述评[J].安徽林业科技,2013(1):46-49.
[2]华泽清.谈应用嫁接育苗促进落叶松速生丰产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6(3):31.
[3]杨月元.采用嫁接育苗方式缩短塞罕坝地区落叶松培育周期的实用技术[J].现代园艺,2021(17):65-66.
[4]严昆生,张鸿景,周庆营,等.提高华北落叶松嫁接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2002(3):7-10.
[5]刁玉利,张天才,李健,等.落叶松苗不同越冬方法试验初探[J].科技资讯,2008(34):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