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黑鲈鱼舱工厂化高效节能养殖技术

作者: 葛京 吴浩 梁卓 刘丽东

大口黑鲈鱼舱工厂化高效节能养殖技术0

摘要:为探索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高效节能工厂化养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示范,配套工厂化车间,采用双循环三分离尾水处理技术,进行苗种放养、苗种适时分级、饲料选择与投喂、水体环境调控、鱼病防控等,实现一年生产两批鲈鱼,年产量10.57万kg,年单产163.12 kg/m3,年单位效益1 908.33元/m3,年投入产出比1∶1.50,每日电费仅有106.98元,每日从车间外池塘补水3.09%,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工厂化养殖;高效;节能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简称鲈鱼,原产于北美洲,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同时,又具有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无肌间刺、规格适宜等优点,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加州鲈养殖业发展迅速,其规模和产量逐年增加,已成为我国主要养殖品种[1]。针对加州鲈的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养殖户不断改进养殖技术,提高加州鲈的养殖密度和产量[2]。鱼舱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是河北良丰晓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借鉴国外先进水处理技术,研发设计的养殖专利系统,自2020年开展加州鲈养殖试验以来,设备运行稳定,该系统养殖模式具有高产、节地、省水、环保、可控性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等优点,笔者于2023年2月—2024年3月参与该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实现了周年生产两批鱼,每批单产均超73 kg/m3,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

1养殖车间

工厂化养殖车间为东西走向,长80 m、宽19 m,车间内使用面积777 m2。东西北三面为土墙,厚度6 m,棚顶为拱形钢架结构,塑料薄膜覆盖,用盖棉毡布保暖或遮阴,棚内壁设有降温水帘。

1.1配套设备

一个车间配套三组设备。每组设备包含四个养殖舱及对应的水处理设备。每个养殖舱直径5.2 m,舱体底面锥形,舱体养殖水体27 m3。每套水处理设备包含罗茨鼓风机、水分层处理器、微滤机(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病害防控生物仓(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有害气体滴流塔、消毒罐(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高效溶氧锥(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等。水处理设备包含在线监测氨、氮、溶氧系统,智能化控制进排水、增氧等。

1.2水处理技术

养殖舱微流水循环养殖,池水1 h交换一次。尾水处理采用先进双循环三分离技术,让水、粪分离,通过微生物及微滤机等设备和稻田、大池塘物理生物净化。养殖尾水不外排,节水率达90%以上。

具体为:养殖尾水第一次分离,是指在养殖舱内分为上中下层收集,第二次分离为上中下层分别做固液分离,上层净水直接流回微滤机内,经生物仓等设施,回到养殖舱进行养殖;下层黏稠尾水和微滤机的过滤尾水直接流入棚外沉淀沟,进行第三次固液分离。沉淀沟的水经过抽水泵溢出稻田流入大池塘,再流回养殖车间微滤机内。尾水处理流程见图1。

稻田1.67 hm2,整体高于地面1.5 m,底部铺设防渗膜。大池塘0.33 hm2,四壁为水泥砖,池底做防渗处理。池内放养鲢鳙等净水鱼类。

2苗种放养

养殖试验在2个温棚养殖车间进行,车间面积共计1 800 m2;包含24个圆形锥底半地下养殖舱,每舱养殖水体27 m3,即试验示范水体为648 m3。

2.1放养前准备

2.1.1养殖池及设备检查检查养殖池是否完好,是否有漏水等问题。检查过滤循环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

2.1.2消毒放苗种前一周全面消毒。密闭车间用甲醛熏蒸消毒半天;聚维酮碘浸泡消毒养殖舱和养殖工具。

2.1.3进水消毒后第三日进水,然后养殖舱中添加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活化水体。

2.2放养

2.2.1苗种选择挑选生长快、更适应人工配合饲料的大口黑鲈新品种“优鲈3号”作为苗种,2023年2月15日、2023年8月29日各放养10万尾,规格10 g/尾以上,放养前进行第三方检测确保无疫病。

2.2.2苗种三防

2.2.2.1防应激放苗前首先调整水车与苗池的水质指标(包括水温、pH值)。苗种到场后缓苗处理,调控温差在±2 ℃以内。养殖舱内泼洒VC、应激灵等,以减少应激反应。

2.2.2.2防感染鱼苗入池后2~3 h用聚维酮碘(有效碘含量10%)0.5 mg/L+五黄散(鱼虾康)3 mg/L+五倍子(腐皮康)3 mg/L泼洒消毒预防细菌真菌感染,每日一次,连用2~3 d。

2.2.2.3防病毒鱼苗入池适应后定期用聚维酮碘(有效碘含量10%)0.5 mg/L+五黄散3 mg/L+板蓝根3 mg/L清毒防病毒,1周一次。

3养殖管理

3.1苗种适时分级

鱼苗到场后先放入4个养殖舱暂养,放养密度2.5万尾/舱,根据长势情况逐级分池,以减少畸形率和相互残食的现象,力保养殖规格整齐。以1车间3组2号养殖舱为例,具体分池情况见表1。

养殖周期过半时,固定密度3 500~4 000尾/舱,不再分池。出售时在养殖舱筛选捕大留小。

3.2选择优质饲料

通过咨询、检测、对比试验等,确定选择大品牌优质鲈鱼全价配合饲料,并根据苗种长势情况及时调整粒径及营养。

3.3精准投喂

鱼苗入池后,次日投喂,前5 d内投喂5成饱即可,避免鱼苗经过运输等体弱情况下,摄食过量产生的不适反应;5 d后可逐日恢复正常投喂量;鱼苗投喂时添加有益菌、多维等,饲料湿润半小时后再投喂。

投喂频次及投喂量:日投饲率在5%~3%左右,根据鱼苗生长情况逐级调整。2—3月每日三次投喂,分别在7点、11点半、16点,投喂饲料占总量的25%、40%、35%;4—8月每日二次投喂,分别在7点、16点,投喂饲料各占总量的50%;同时,根据天气、水温及摄食情况适当调整。

3.4水体环境调控

温棚节能保温,利用日照物理增温,不需加热辅助,夏季棚内搭设遮阳网,整个养殖周期保持水温18~28 ℃。

投放微生态制剂,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每半月一次。投放一周后如果生物填料上未附着一层薄膜,需要重复添加微生态制剂。

紫外线消毒罐,幼鱼期全天开灯消毒水体,随着体质量增长逐渐降低为每天8~10 h。

每日监测水质,如果变化及时消毒或者增加微生态制剂使用频次和投放量。

3.5鱼病防控

全程在商品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6 g/kg、胆汁酸1.5 g/kg,预防肝胆疾病和皮肤溃烂病,提高抗应激水平。

注重中草药防控,半月泼洒中草药一次。由五黄散、板蓝根、鱼腥草、五倍子、穿心莲等组成,三种配方交叉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养殖舱内泼洒,泼洒浓度计算水体包含设备中存储水体。尤其是鱼苗阶段每周泼洒一次。

3.6日常管理

做好养殖记录。早、中、晚巡池,巡视尾水处理系统和固液分离器的开启和工作运行情况,并观察、记录养殖鱼类的生长状态。

观察鱼情,记录每日天气、水温、投饲量;查看水质,每天定时测量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浓度,根据结果调节水质或设备。

4结果与分析

4.1产量

4.1.1第一批鲈鱼养殖情况2月15日放养10万尾,最早5月5日开始分级分批销售。最先销往北京、石家庄垂钓场,平均规格400 g/尾。至8月27日,第一批养殖鲈鱼全部清池出售,共计生产商品鲈鱼47 408 kg,平均每个养殖舱产量1 975.33 kg,平均规格532 g/尾。折合单产73.16 kg/m3。养殖成活率为89.07%。饲料系数为1.14。产量详见表2。

4.1.2第二批鲈鱼养殖情况8月29日放养10万尾,最早2024年1月出池销售,至2024年3月28日全部清池出售,共计生产商品鲈鱼58 292 kg,平均规格640 g/尾。平均每个养殖舱产量2 428.83 kg,折合单产89.96 kg/m3。养殖成活率为91.03%。饲料系数为1.07。产量详见表3。

4.1.3两批合计两批鱼实际总产量105 700 kg,合计年单产163.12 kg/m3。

4.2经济效益

第一批鲈鱼,平均售价38元/kg,销售收入180.15万元。生产总成本108.95万元,单位成本22.98元/kg。实现利润71.20万元,单位效益1 098.77元/m3,投入产出比1∶1.65。

第二批鲈鱼,平均售价33元/kg,销售收入192.36万元。生产总成本139.90万元,单位成本24元/kg,实现利润52.46万元,单位效益809.56元/m3,投入产出比1∶1.37。

两批鱼销售收入372.51万元,总成本248.85万元,平均单位成本23.54万元/kg,总利润123.66万元,年单位效益1 908.33元/m3,年投入产出比1∶1.50。

渔场第二批产量明显高于第一批,但效益略低。渔场每批放养鲈鱼数量相同,分别在2月和8月。第一批鱼生产期多为6个月,主要出池月份为当年7—8月,此期间北方市场鲈鱼货缺价高,上市鱼规格普遍较小,产量略低;第二批鱼生长期多为7个月,主要出池月份多为次年2—3月,出池规格大些。此期间北方温度低,南方鱼挤占市场份额,市场上鲈鱼数量多、价格低,渔场分批出售大规格鲈鱼,总产量升高,但由于单价低,利润反而降低。

稻田种植“金稻919”,带壳稻米产量12 t,去壳后产量7.2 t,去壳后大米按照售价14元/kg(取得有机大米认证)计算,产值10.08万元,单位产值6.05万元/hm2。稻米收益未计入总体收益表。

4.3分析

4.3.1高产高效大口黑鲈工厂化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一年生产两批鲈鱼,年产量10.57万kg,年平均单产163.12 kg/m3,单位年效益1 908.33元/m3,年投入产出比1∶1.50。

4.3.2节省人力、节能、节水通过应用科学保温大棚、在线水质精准监测(手机报警)、进排水自动化控制、高效固液分离水处理,设备全程自动化,一个工人就可以正常管理2个养殖车间。24 h连续运转设备,养殖期间总电费39 047.7元,每日电费仅有106.98元(渔场用电见表4)。每日从车间外池塘补水3.09%。

表4渔场养殖用电一览表

设备功率/kW数量/台每天开机时间/h使用天数/d总电量/(kW·h)微滤机0.5121.063652 321.4罗茨风机4.512036532 850排水水泵0.821.5365876进水水泵0.862436542 048合计----78 095.4

参考文献:

[1] BAI J J,LUTZ-CARRILLO D J,QUAN Y C,et al. Taxonomic statu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cultured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in China[J].Aquaculture,2008,278(1-4):27-30.

[2] 李涵,张桂芳.加州鲈养殖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建议[J].江西水产科技,2024(1):18-19,33.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aquaculture technology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in fishroom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