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 唐菲 王晶晶 高俊兰 史丹 施六林 张国龙

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和产量的影响0

摘要 为研究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树木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薄壳山核桃“波尼”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栽植环境中,考察不同施肥量处理下薄壳山核桃的树木生长与产量。结果表明:225.00~236.25 kg/hm2的施肥量适宜薄壳山核桃的田间生长和果实产量的提高,可为薄壳山核桃的栽植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施肥量;生长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 S 6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1-0126-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1.02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Rate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Carya cathayensis

TANG Fei, WANG Jing-jing, GAO Jun-lan et 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rates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Carya illinoinensis  trees, “Pawnee”of  Carya illinoinensis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growth and yield of  Carya illinoinensi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ra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rtilization rate of 225.00-236.25 kg/hm2 was suitable for the field growth and fruit yield increase of  Carya cathayensis . It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arya illinoinensis .

Key words  Carya illinoinensis ;Fertilization amount;The amount of growth;Yield

基金项目 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薄壳山核桃果材兼用林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S202103a06020186);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发展项目“江淮丘陵地区薄壳山核桃林农高效复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S202204c0602006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项目“和美乡村特色产业‘四新’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

作者简介 唐菲(1978—),女,安徽舒城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林学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研究员,硕士,从事林业生态研究。

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原产美国和墨西哥北部[1,落叶大乔木,树高50 m以上,分布于26°~42°N,于19世纪末引入我国,至今已有百年的栽培历史[2,是世界著名的高档干果和果材兼用型优良树种3。在我国10余个省市都有薄壳山核桃的种植[4

近年来,江苏、浙江、安徽、云南、江西等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薄壳山核桃产业[5,安徽省属于薄壳山核桃适宜种植区,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4余万hm 成为全国第一种植大省[6。安徽省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地理位置114°54′~119°37′E,29°41′~34°38′N,气候和土壤条件变化多样。从薄壳山核桃原产地的纬度区域来看,处于薄壳山核桃分布的适生区域。安徽省种植区域主要在淮北平原和江淮丘陵地区,发展速度快、面积大的是滁州市和合肥市。经过多年的引种栽植,薄壳山核桃大多数已进入盛果期。薄壳山核桃对水肥要求非常高,安徽省特别是江淮分水岭区域容易出现干旱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合理保水施肥才能够有效改善土壤贫瘠,提高苗木质量,促进薄壳山核桃根系以及苗木的生长发育[7,施肥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发育的促进和产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季艳红等[8研究发现,不同施肥方式及施肥量下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指标、养分积累变化呈现不同趋势,在3.5 g/株的施肥量下达到最佳状态。因此,适时适量进行施肥可以显著提高薄壳山核桃的生长状况,有效控制果实的品质与产量[6

深根性的薄壳山核桃侧根相对稀少,造林过程中林木缓苗期长,成活率低[9。要想保证薄壳山核桃的稳产高产,需要在生长期内保证水肥的有效供应,特别是生长期内的关键时期和节点。结果初期,树体营养生长大于生殖生长,该阶段生长的好坏直接影响树形的形成和后期的产量;每年7—8月结果期,是薄壳山核桃果实的灌浆期,不能缺水缺肥,否则会导致空壳和果实的不饱满,以至于大面积减产。果实采摘后,树体有30 d的营养积累期,大约在每年11月,追施氮肥,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有利于第2年的开花坐果。笔者以薄壳山核桃为材料,根据薄壳山核桃不同时期对水肥的需求,开展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的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薄壳山核桃的田间栽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址位于安徽六安叶集区孙岗乡双楼村薄壳山核桃基地,种植面积超过333 hm 该种植基地地处115.937°E,31.976°N区域,丘陵地形。试验区域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暖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全年平均气温为15.43 ℃,无霜期年平均222 d,年降水量1 170 mm。

1.2 试验材料

选择立地条件均一,树体、冠幅和树高一致,生长情况良好、长势均匀一致的7~8年生薄壳山核桃“波尼”[10嫁接苗为试验材料。“波尼”的行间距为8 m×8 m,无间作,无病虫害,常规人工管理。将用于试验的“波尼”定植于2014年,目前长势良好,树势均匀。

薄壳山核桃“波尼”[11是安徽省的主栽品种,其树干挺直,干皮灰色、粗糙、有纵裂,枝条灰褐色;奇数羽状复叶,叶片呈卵状披针形,锯齿边缘,小叶对生,镰状弯曲;雌雄同株异花,雄先型,雄花为葇荑花序,雌花为穗状花序。“波尼”的果实中等,椭圆形,果顶钝尖,果基圆。结实较早,能较早采收,产量丰富且稳定,生产适应性强。

1.3 试验设计

试验小区的植株分为7个处理,分别标记为C 1、C 2、C 3、C 4、C 5、C 6和CK,每处理16株,共计112株薄壳山核桃单株。结合土壤中有效态氮、磷、钾的含量及当地的施肥经验和专家建议,按照225 kg/hm2[8为常规(CK)的施肥标准,确定CK的薄壳山核桃配方肥用量为1 500 g/株,在CK的标准上分别开展CK±5%,CK±10%,CK±15%的施肥量处理(表1)。

1.4 土壤取样

土壤采样采用随机取样法,每处理设置2个重复样地,采集土样时,随机设置6个取样点,采集耕作层40 cm左右的土壤,采土方法一致,将所取土样集中起来混合均匀,组成一个混合土样。首先去除土壤中较大石砾,然后碾碎较大土块,过筛2 mm混匀,取土样1㎏左右装袋填写好标签。通过测定,得出试验区域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pH 5.59±0.0 全氮(1.11±0.03)g/kg,全磷(0.33±0.04)g/kg,全钾(14.6±0.2)g/kg。

1.5 试验方法

于2023年3—12月分别在薄壳山核桃树体萌芽期(3月)、果实彭大期(7月)、果实采收后(12月)进行3次根部施肥,其他肥水、管理条件一致。

施肥采用条沟状施法,在2列树中间挖40~50 cm深沟,施入基肥后将土回填平整。条状沟方向每次采用不同走向,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交替进行。使用肥料为配方肥料,其中N+P 2O 5+K 2O≥45%,N∶P∶K=15∶15∶15。

每次施肥前对试验树生长量进行测量,记录3次数据进行分析。待果实成熟期后每株核桃树随机采集50个果实,用于测定果实产量和单果重量。

1.6 指标测定

1.6.1 树木生长量。

以薄壳山核桃的胸径作为生长量指标,每次施肥前,对试验小区内薄壳山核桃离地1 m处用胸径尺进行测量,将胸径尺的尺头绕树干1周,将尺面紧贴树皮,在尺头和尺尾的会合处读数,其与卡尺在同一株树上测量的胸径数据基本一致。

1.6.2 果实产量。

10月中旬至11月初,果实成熟时,选择晴朗的天气,将参与试验的116株薄壳山核桃分别进行果实采收、脱蒲和称重,在每株树冠上、中、下3层的内部和外围中随机取50颗果实。测算平均产量、果颗数、单果重量,评价核桃果实产量。

平均产量:对从每个处理的8株树上采收的鲜果分别称重后,取平均值。

单果重量:对每株树上随机取的50株鲜果进行称重,每个试验小区共8株树,即每个试验小区随机取400颗果实,称重后的总重量除以400,得到的平均值作为该处理区块单果的重量。

1.7 数据统计

采用Excel 2016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整理后的数据采用SPSS 25.0制作图表、计算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树体生长的影响

通过对薄壳山核桃胸径生长情况开展3次测量和数据采集,统计出树体2次胸径的平均增长量,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各处理薄壳山核桃树体生长量的排序为C 4(+5%)、C 5(+10%)、CK、C 3(-5%)、C 6(+15%)、C 2(-10%)、C 1(-15%)。由此可知,适量增施化肥,有助于薄壳山核桃树体的生长,过量和减量都不利于薄壳山核桃树体生长。

2.2 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施肥处理薄壳山核桃的产量以C 4处理最佳,平均产量为18.69 kg/株,单果重量为11.72 g,其次为CK。

3 结论

施肥在育苗生产中是保证林木质量的必要措施[7,不同施肥量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及产量有着不同影响,合适的施肥配比是增强苗木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该研究以薄壳山核桃“波尼”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不同施肥量处理下薄壳山核桃的生长量与产量。结果表明:C 4处理薄壳山核桃的树体生长量、单株果实产量和单果质量表现最佳。

通过综合考察,在当地同等栽植条件和环境下,薄壳山核桃的施肥量在225.00~236.25 kg/hm2时,有利于树体和果实的生长。

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栽植的密度、土壤养分含量、施肥种类、肥料配比及管理水平不一致,施肥对薄壳山核桃的影响也不完全一致。该研究在试验设计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对果仁质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等均未涉及研究。在今后的试验中,应以更加完善的试验方案作为支撑,进一步对薄壳山核桃的施肥进行探索,包括对果实的品质、饱满度、果仁的各种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薄壳山核桃的树体和果实的生长。该研究可为在同等栽培条件下的薄壳山核桃的施肥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耿国民,周久亚.美国薄壳山核桃生产概况[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16-19.

[2] 彭方仁,李永荣,郝明灼,等.我国薄壳山核桃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策略[J].林业科技开发,201 26(4):1-4.

[3] 周樊,陈文静,曹凡,等.配比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0,40(9):96-103.

[4] 张日清,李江,吕芳德,等.我国引种美国山核桃历程及资源现状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3,21(4):107-109.

[5] 张旻,杨旭涛.滁州市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 SWOT 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2023,49(1):62-64.

[6] 董海凤,杜振宇,刘春生,等.黄河三角洲长期人工刺槐林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3):55-60.

[7] 朱海军,生静雅,刘广勤,等.控释肥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营养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1):37-41.

[8] 季艳红,汤文华,窦全琴,等.施肥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 45(6):47-56.

[9] 朱德茹.薄壳山核桃的高产管理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 39(12):53-54.

[10] 马冬梅,郭兴贵,朱福民,等.美国薄壳山核桃‘波尼’早花早果丰产栽培技术[J].北方果树,2023(1):30-31.

[11] 刘丙花,赵登超,舒秀阁,等.薄壳山核桃‘波尼’在山东威海地区的引种表现[J].山东农业科学,2020,52(5):59-6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