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色大横枝杉优树选择
作者: 程琳 戴俊 陈代喜 陈晓明
摘要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对广西特色大横枝杉展开调查,探索大横枝杉的生长特性,初选优树35株,优势木17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了大横枝杉优树选择范围:胸径和材积分别是优势木均值的207%和569%,树高大于优势木均值。根据该范围,对35株候选优树进行复选,获得大横枝杉Ⅰ级优树19株,Ⅱ级优树6株,入选率分别为54.29%和17.14%,可为大横枝杉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提供优质种质材料。
关键词 大横枝杉;优树选择;变异规律
中图分类号 S 79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1-012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1.02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uperior Tree Selection of Guangxi Characteristic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CHENG Lin DAI Jun CHEN Dai-xi 2 et al
(1.Guangxi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002;2.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perior Timber Trees Resource Cultiv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2)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and breeding of improved varieties of Taxodiaceae plants, the growth of Guangxi characteristic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ve dominant tree comparison methods. A total of 35 superior trees and 175 dominant trees were select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ange for the selection of superior trees was determined: DBH and volume were 207% and 569% of the average value of dominant trees, respectively, and tree height was great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of dominant trees. According to this range, 35 candidate superior trees were re-selected, and 19 superior trees of grade I and 6 superior trees of grade II were obtained. The selection rates were 54.29% and 17.14%, respectively, which could provide high-quality germplasm materi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lonal seed orchard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Key words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Superior tree selection;Variation rule
基金项目 广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2023GXLK23);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桂科AB22035083)。
作者简介 程琳(1989—),女,河南漯河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林木遗传改良技术研究。*通信作者,正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研究。
杉木是我国特有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很高[1-4]。桂东北特色大横枝杉(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是杉木的地方特色种源,树体高大通直,生长快,侧枝少且粗壮、平直,侧枝较大且横向生长,呈现出独特的树形,具有很大的园林利用潜力。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木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良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筛选出品质优良的杉木种质,是解决林场和社会良种不足的有效途径。
目前大横枝杉仅发现分布在贺州一带,林木资源具有稀缺性,大横枝杉至今鲜有相关报道,国外对其研究甚少。我国杉科植物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之后对杉木种质资源展开了系统的遗传改良研究。目前对杉木选育的研究多集中于生长规律[5]、经营措施[6-7]、种子园[8]、生理生化[9]、材性[10]、分子技术[11]、经济效益评价[12]等方面,关于大横枝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研究鲜见报道,其遗传改良工作远落后于桉树、马尾松和其他杉科等主要造林树种,制约了大横枝杉产业发展。笔者以广西特色大横枝杉为研究对象,选出具有生长优势的林木单株,揭示大横枝杉生长变异规律,以期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优质材料,同时也为杉科植物产业化进程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广西贺州市(111°46′ ~111°55′E,24°24′~24°32′N)。该地属南岭山地丘陵区,桂东北山间盆地谷地岩溶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 ℃,雨量充沛,海拔150~800 m,年降雨量1 550.3 mm,土壤肥沃,pH 5.5~6.5,透水性能好。
1.2 试验方法
1.2.1 选优前提。
优树是指在天然林或人工林分中,在生长量、形质、适应性等方面表现特别优良,能满足预定选择标准的纯林单株。截至2023年7月开展了为期2年的大横枝杉资源调查、优树测定与分析工作。
1.2.2 优树林龄。
选择在30年生以上的人工林内进行。这个年龄阶段林木遗传特征表达比较完全,表现相对比较稳定,选择的结果较为可靠。
1.2.3 优树密度。
优树宜在密度较大的林分内选择。一般在郁闭度0.7以上的完整林分内进行。因为林分密度大,分化剧烈,有利于选优。
1.2.4 优树选择标准。
以目测优树为圆心、15~25 m为半径,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区域选出表现仅低于优树的5株优势木。测定优势木的生长量(树高、胸径和材积)作为比较选择的尺度,若其生长量达到既定优树入选标准,且健康、生长旺盛、无分叉,可入选为优树候选木。此次选优共测定候选优树35株,优势木175株。
将优势木均值 X加上一定的数值Δ后,与目标优树对应的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每次增加5%,以t检验差异不显著为止,最后2个相隔5%为取值范围;在入选范围内,以优势木均值增加1%后与候选优树进行t检验,确定与候选优树各因子差异显著的临界Δ值[13]。优势木均值与标准差倍数之和即为优树的标准,Δ为5株优势木均值的比例。配对t检验公式计算[14-15]:
t= d/n[ d2-( d)2/n]/n(n-1)
式中:t为差异显著性统计量,d为候选优树与对比木均值之差,n为t检验中候选优树与优势木的配对值(n=35)。
1.2.5 优树测定。
分别采用测高杆和胸径尺对树高( H )和胸径( D )进行测定;材积( V )根据相关公式计算[16]: V= 0.656 71×10-4×D1.769 412×H1.069 769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计算优树相对生长量指标。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记录、汇总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候选优树主要生长因子差异
35株候选优树的生长状况及差异性分析见表1。由表1可知,候选优树胸径、树高和材积均值分别为39.2 cm、23.1 m 和1.273 m3,变异系数分别为10.68%、11.08%和26.83%,胸径和树高属于中等偏低变异,材积属于中等程度变异。采用配对 t 检验法判断候选优树与优势木之间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差异性,经计算得出胸径、树高和材积的 t 值分别为24.820、21.779和17800,均大于查表得出的 t 0.01(2.728),说明候选优树的3个生长量因子与优势木对应的指标之间差异极显著,候选优树的生长优势明显高于优势木,选出优树的潜力很高。
2.2 优树选择标准
由表2可知,大横枝杉优树需满足胸径、树高和材积在优势木均值的基础上分别增加105%~110%、55%~60%和450%~500%,对应优树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优势木的207%、155%和569%。
根据该标准,35株大横枝杉候选优树只有19株入选,结合调查林分实际情况及尽可能增加稀缺种质资源收集率的原则,选优可放宽树高的入选标准[17]。优树的入选标准修定为优树的树高需大于优势木的100%,胸径和材积需分别≥优势木的207%和569%,其中入选候选优树25株,占参试候选优树的71.43%。
2.3 入选优树分级及生长
该研究通过差值对比确定分级标准[18],Ⅰ级优树评定标准:树高、胸径和材积中3个因子均满足≥( X+Δ ),Ⅱ级优树评定标准:树高、胸径和材积中有2个因子满足≥( X+Δ )。
由表3可知,在35株大横枝杉候选优树中,胸径、树高和材积3个因子均达到入选标准的有19株(Ⅰ级),占参试候选优树的54.29%。胸径、材积2个指标达到标准的有6株(Ⅱ级),占比17.14%。
3 结论与讨论
收集、保存和利用大横枝杉可有效补充杉科植物优良种质基因资源。5株优势木对比法因其选择效果理想而成为目前优树选择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有利于稀缺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候选优树胸径、树高和材积与优势木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候选优树的变异系数均高于10%,说明大横枝杉存在优中选优的可能。该研究在特定形质条件下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以生长因子(胸径、树高和材积)为评定因子,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优树的数量指标选择标准,共选出Ⅰ级优树19株,Ⅱ级优树6株,占比分别为54.29%和17.14%。通常情况下,优树的胸径、树高和材积需大于优势木的20%、5%和50%[19]。通过分析和修正,大横枝杉优树选择最低标准为优树的树高需大于优势木,胸径和材积为优势木的207%和569%。因优势木的生长量与当地林分小环境及遗传因子相关[20],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范围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