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评价研究

作者: 吴业东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评价研究0

摘要 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以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脉络为主线,构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评价模型,运用yaahp软件进行问卷生成、统计与分析,得出各层级指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绩效的贡献度(权重),从而评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结果表明:第二层评级指标对决策目标的贡献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清产核资与成员界定、资产量化与股权配置、运营方式与收益分配、发展模式与资源开发、民主管理与财务制度。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层次分析法;运行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1-019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1.04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WU Ye-dong

(Hangzhou Wanxiang Polytechnic,Hangzhou,Zhejiang  310023)

Abstract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taking the reform of rural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 system in our country as the main thread,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of rural property right system reform and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using yaahp software to generate the questionnair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the contribution degree(weight) of each level index to th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the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is obtained, thus, evaluate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the contribution degree of the second rating index to the decision-making goal from high to low is asset verification and member definition,asset quantification and equity allocation,operation mode and income distribution,development mode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syste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system,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rural property rights system.

Key words Rural property right system reform;New rural collec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Performance evaluation

基金项目 2024年度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24B100)。

作者简介 吴业东(1968—),男,山东单县人,副教授,硕士,从事职业教育、农业产业化研究。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1。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2016年纲领性文件《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推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要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集体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更加现代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形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自给自足型”的特别法人进入市场体系[2,担负着激活农村内生动力、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摆脱财政依赖,最终实现兴村富民的重任3,经过几年的实践,成效显著,形成了多种发展模式和运营方式,“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发展势头逐渐形成4。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伴随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形成的5。笔者以浙江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研究对象,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构建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各阶段运行绩效评级模型,运用定量测定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进行评价与分析,同时提出进一步改进与提高的建议,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质量,助力乡村集体资产的不断发展壮大,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进程。

1 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评价模型

1.1 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在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评价模型基础上,运用yaahp软件生成调查问卷,通过调研、访谈和发送电子问卷等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并将其导入yaahp软件,yaahp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判断后对有效问卷进行计算和统计,经过判断矩阵、均值判断矩阵、群决策计算等过程,得到各层次指标权重及排序,即各层次指标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的“贡献度”排序,在此基础上,结合访谈所获得的信息,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进行评价与分析。

1.2 评价指标选择与模型构建

该课题以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为研究目标,以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历程为主线,从“清产核资与成员界定”“资产量化与股权配置”“民主管理与财务制度”“发展策略与资源开发”“运营方式与收益分配”5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构建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将层次结构设计为3层,分别为目标层(A)、第一准则层(B)和第二准则层(C),分别包含1个、5个和40个指标,具体见图1[6

2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群决策计算结果和判断矩阵

课题研究涉及我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研究内容多且复杂,由于目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对同一指标会出现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因此要求课题研究在获取数据时既要覆盖所有参与主体,又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该研究数据来源包括乡镇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各级“乡村经营”主管部门、村委会成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成员、村民(社员)、“乡村经营”团队成员、乡村产业投资人和返乡(投资)创业人员等。共收回调研问卷70份,经过课题组成员初步遴选和甄别,选择其中与实地调研结果无重大相悖的55份导入软件,在输入问卷时有17份问卷数据判断失误导致判断矩阵不一致,需要修正数据量占总输入数据项的10%以上,故废弃该类问卷,其余38份问卷利用最大改进方向算法进行自动修正均达到一致性要求。

2.1 第二层评级指标对决策目标的“贡献度” 第二层评价指标中各要素对决策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贡献度”排序见表1。

2.2 第三层评级指标对决策目标的“贡献度” 第三层评价指标中各要素对决策层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贡献度”排序见表2。

3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3.1 第二层要素群决策计算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基础性工作“清产核资与成员界定”和“资产量化与股权配置”成效显著,其贡献度分别为0.436 4和0.309 3,说明这几项工作受到广大农村集体组织成员和各方参与主体的认可和赞同,这为下一阶段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行奠定了基础。

排第三位的是运营方式与收益分配,贡献度为0.115 7,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贡献度”低于均值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不均衡[7,发展不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给予的评价较低,对于发展较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成员的认可度较高,这主要归功于目前浙江省开展得轰轰烈烈的“乡村运营”活动,大批“乡村运营CEO”的参与,给乡村发展带来生机,返乡创业人员逐渐增多,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排第四位的是发展模式与资源开发,贡献度为0.080 5,与均值相差较多。该研究认为其原因有二,首先与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成效不均衡有关,应该说差异巨大;其次是发展模式单一,目前“乡村运营”的主要模式是“农文旅”融合发展,对农业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对集体成员的“普惠性”也不够高。

排在最后的是民主管理与财务制度,贡献度为0.058  远低于均值。该研究认为其原因如下:一是目前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合署办公,其管理模式基本与村委会管理模式一致,集体成员没有感受到产权制度改革后管理模式本质性的变化;二是由于留守乡村的集体成员多数年龄较大,且学历结构严重失衡,对于各项民主管理的举措缺乏理性和感性认识。

3.2 第三层要素群决策计算结果分析

第三层共计40项指标,其平均贡献度为0.025 0,将贡献度≥0.050 0指标列为第一梯队、0.025 0≤贡献度<0.050 0指标列为第二梯队、0.012 5≤贡献度<0.025 0指标列为第三梯队、贡献度<0.012 5指标列为第四梯队。

由表2可以看出,第一梯队有8项指标,均为清产核资与成员界定、资产量化与股权配置两中间层评价指标,分别为C 1、C 2、C 6、C 3、C 13、C 16、C 4和C 15,该结果与调研情况基本一致,这2项工作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规定,实施过程的前期宣传工作到位,中期务实规范,后期动态管理,受到广大参与主体的高度认可。

第二梯队有3项指标,均为清产核资与成员界定、资产量化与股权配置两中间层评价指标,分别为C 11、C 9和C 8。经过回访和分析,这3项指标贡献度低于第一梯队,主要原因这3项指标均属个例,不是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会出现这2种情形。如C 9将土地补偿费和集体资产置换增值等的收益足额追加到总股本中,只涉及发生此类情况的城市近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C 11、C 8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应将村级经营性净资产和公益性净资产全额进行折股量化是杭州市萧山区的规定;C 11股权设置中设置劳龄股也不是普遍存在的。

第三梯队共有14项指标,分别为C 10、C 23、C 29、C 5、C 38、C 40、C 22、C 35、C 7、C 39、C 36、C 37、C 28、C 27。14项指标中有6项指标指向“运营方式与收益分配”、3项指标指向“发展模式与资源开发”、2项指标指向“民主管理与财务制度”,说明目前集体成员在关注所有权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营方式,集体成员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发展意识逐步清晰化,这几项指标“贡献度”低于均值也说明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就浙江省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方式来看,主要是引入乡村经营专业团队,着力挖掘乡村特色资源,重点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但兴旺发达的农业产业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涉及乡村运营方式和带动集体成员增收指标的“贡献度”不高,笔者认为这与目前经营方式单一有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