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景观视角下环巢湖传统村落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 孙超 杨培奥

摘要 地域文化景观是传统村落的重要载体与景观要素,实现环巢湖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延续乡村文明的重要内容。通过挖掘环巢湖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提取其点线面景观要素,探讨如何营造差异性。经过实地调研与走访乡野,得到环巢湖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资料,分析环巢湖传统村落景观中点、线、面的营造思想。借助分析环巢湖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中点、线、面空间结构,从局部到整体,从中分析环巢湖传统村落目前发展问题,并对环巢湖传统村落提出“点—线—面”3个维度的发展策略,即“乡愁”激活“点”文化资源,红色串联“线”文化资源,差异营造“面”文化资源。由此以点带线,由线成面,再现环巢湖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关键词 地域文化景观;环巢湖;传统村落;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 TU 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2-026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2.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round Chaohu Lak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SUN Chao,YANG Pei-ao

(School of Art,Anhui University,Hefei,Anhui 230601)

Abstract The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landscape ele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round Chaohu Lak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tinua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excavated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round Chaohu Lake, extracted its point, line, and surface landscape elements, and discussed how to create differences.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visits to the countryside, the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data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round Chaohu Lake were obtained, and the construction ideas of the point, line and surface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round Chaohu Lake were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th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round Chaohu Lak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round Chaohu Lake were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oint-line-surface” was proposed for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round Chaohu Lake, that is, “nostalgia” activates “point” cultural resources, red connects “line” cultural resources, and differentially creates “surface” cultural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ecological value,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value of the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round Chaohu Lake were reproduced.

Key words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Around Chaohu Lake;Traditional villages;Differences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传统村落,多次对传统村落保护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同时国家层面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目前已有8 155个传统村落被列入名录,实施挂牌保护制度,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得到保护[1。2023年4月,据安徽省住建厅数据,全省共有470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818个村落被列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安徽省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已位居全国第七。其中环巢湖地区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省级传统村落18个。近年来,安徽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村落保护作出的重要指示,发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合肥市政府认真落实各部门关于传统村落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巢湖大堤考察时所指出的“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重要指示精神[2。随着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经验,有力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传统村落人居环境问题备受学者们关注,当前学者们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村落保护、乡村振兴、村落空间、传统民居、村落景观等[3-5视角,整体上侧重于乡村振兴的规划、建设和旅游,而缺乏对地域文化传承与活化研究,急需学者们从新视角关注传统村落发展策略研究,确保传统村落的发展。基于此,笔者以环巢湖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视角对环巢湖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进行系统构建,为环巢湖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环巢湖传统村落景观资源

1.1 环巢湖传统村落的自然景观资源

巢湖,曾称居巢湖,俗称焦湖。由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2市3县环抱,东西长54.5 km,南北宽21.0 km,湖岸线长超过170 km。水位8 m 时,面积755 km2,容积17.17亿m 深度2~5 m,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6。巢湖市是安徽省著名的风景旅游疗养区,素有“皖中明珠”之称。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景三绝”。自然旅游景点有姥山岛、银屏牡丹、王乔古洞、紫微洞、仙人洞、龟山、大秀山、双井洞、神墩和大城墩遗址等著名景点[7。环巢湖传统村落大多依山傍水,随坡就势,其充分汲取巢湖的自然风光与地理环境资源。如巢湖东侧依山傍水的巢湖市苏湾镇方涂村,巢湖西侧水圩布局的肥西县铭传乡刘老圩,巢湖南侧依水而建的庐江县龙桥镇黄屯老街,巢湖北侧“九龙攒珠”布局的巢湖市黄麓镇张疃村。这些传统村落的自然景观资源大多包含村落中的水系、山体、街巷、农田等,具有生态、田园、朴素的自然景观风光。

1.2 环巢湖传统村落的人文景观资源

环巢湖传统村落的人文景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环巢湖地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村落特色鲜明,有体现淮军圩堡文化的刘老圩、唐五房圩、张老圩、六家畈古民居群;有展现商贾云集的三河古镇、黄屯老街、长临河老街、烔炀老街;有延续红色文化的洪疃村、小井庄村、启明村、中李村;有借势湖咀发展的唐嘴村、六家畈村、齐咀村、张疃村。这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不仅在空间布局上互为联系,而且在人文景观方面也构成了“点—线—面”的格局。

1.2.1 点——礼制文化景观。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有巢氏诞生于巢湖流域,其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有巢文化是环巢湖地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源泉之一,贯穿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礼制文化对后期环巢湖地区传统村落影响深远。千百年来,礼制文化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其中巢湖北侧民众对礼制文化的追求颇为重视,例如,环巢湖北侧的庙宇、祠堂数量相较于环巢湖其他地区更多,营建也颇为考究。巢湖姥山岛中的华藏净寺庙、巢湖北侧的中庙寺、观音禅寺、相隐寺、淮军昭忠祠、六家畈吴氏祠堂、张疃村张氏祠堂等都是分布于环巢湖北侧传统村落周围,因而形成环巢湖北侧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且以点辐射四周的现状。

1.2.2 线——红色文化景观。

围绕巢湖,合肥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巢湖市都有大量的革命历史遗迹,也有许多新建成的纪念馆。如: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好人馆、安徽名人馆、张治中故居、李克农故居、大蜀山烈士陵园、渡江战役纪念馆、盛习友纪念馆、罗炳辉铜像、倪映典烈士纪念馆、肥西县孙仲德纪念馆、新四军四支队花岗伏击日军汽车队纪念馆、山南小井庄中国农包产到户纪念馆、刘铭传故居、杨振宁故居、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六家畈革命烈士碑林及康复医院旧址、六家畈淮军纪念馆、白龙镇青龙厂东进抗日纪念馆及新四军纪念馆、长临河吴家老宅、蔡永祥纪念馆、包公镇包公文化园、中庙昭忠祠、丁汝昌纪念馆、金牛镇抗日将军孙立人故居、汤池镇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等[8。这些具有厚重且崇高的红色文化景观影响着周围村落一代代人,而这些红色文化正是环巢湖民众在各个时期构筑的一条红色路线,使之如前进的直线,指引着每个人砥砺前行。

1.2.3 面——村落平面景观。

环巢湖传统村落在村落选址及平面布局方面因地势起伏、时代背景的不同,而促成了不同村落在平面布局方面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可分为条状形、网格形、扇面形与圩堡形。其一,条状形村落有三河古镇、黄屯老街、烔炀老街、北闸老街。这些村落因临近水运、交通便利,故逐渐形成商贾云集的条状临街商铺,其商铺的门面与店招正是当下环巢湖传统村落文旅发展真实的地域文化元素。其二,网格形村落有长临河老街、张疃村、洪疃村。这些村落聚水而居、街巷相通,故在平面布局上形似“九龙攒珠”之势。其民居因地势高低而前后分布,民居与民居通过巷道相连,进而汇聚与水口或“中心塘”,从而各巷道相互交织如网格形。这种“九龙攒珠”的村落平面布局正是目前有别于其他村落发展的底蕴。其三,扇面形村落有齐咀村、六家畈村、唐嘴村。这些村落空间多呈现扇形展开的形态。其选址多毗邻湖咀地区,依托湖咀突出的扇形区域展开营建,因此这些村落环境优美、视野开阔,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四,圩堡形村落有刘老圩、唐五房圩、张老圩、周老圩。这些村落营建于丘陵之间,引水而建、环水而居,其是在晚清时期大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防御性村落。因晚清时期清政府皇权摇摇欲坠,加之农民起义四起、外国军队侵袭的内忧外患,淮军将领参照自身安营扎寨的布局在家乡营建具有防御性的聚落,使之免遭战火侵扰。这种具有防御性的圩堡型村落布局后被当地士绅竞相效仿,现成为环巢湖地区独树一帜的传统村落。

2 环巢湖传统村落存在的问题

传统村落蕴含着古老人居环境营建思想,其村落选址、建筑设计、空间格局等伟大智慧与精巧工艺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意义与借鉴价值[9。然而,随着新农村、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的迅速开展与无序介入,传统村落由相对封闭状态被快速发展或过度开发,引发了诸如生态环境破坏、建筑风貌损毁、传统文化侵蚀和聚落空间无序等问题[10。近年来,环巢湖地区因毗邻城市近郊,因而其成为市民假日休闲之地。与此同时因城市化不断推进,环巢湖地区较多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村落正处于弥留之际。经过调研,基于地域文化景观视角对环巢湖传统村落研究,当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