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金课”建设探索

作者: 朱新萍 梁琼 石生伟 刘云 王敬贤 华玲玲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金课”建设探索0

摘要 结合新农科建设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从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新农科背景下建设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金课”的改革思路,以期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和新农科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新农科;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金课;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2-027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2.05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ZHU Xin-ping,LIANG Qiong,SHI Sheng-wei et al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Resources Environ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 102206)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construction for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quality,focusing on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eaching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we explored the reform ideas for building a“golden cours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eaching content construction,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ls,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and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so as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majors,as well 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regulations;Gold course;Curriculum reform

2019年随着《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中国新农科建设三部曲的发布,拉开了我国新农科建设的序幕[1。《安吉共识》作为新农科建设的国家顶层设计,为新时代涉农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涉农高等农林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安吉共识》指出:开新路,以“融合发展”推动农林高校的内部改革,打破固有的学科边界、专业壁垒,推进农科与理工文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2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全面加强知农爱农教育,大力推进农林类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引导学生学农知农、爱农为农,将相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3。现阶段在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需要强化学科交叉融合。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土地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进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体系建设和发展对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意义重大。

1 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特点与主要建设难点

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主要介绍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涉及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了解我国的生态环境法制建设,掌握农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增强学生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基于新农科建设的背景,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将所学相关法律法规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以下难点需要进一步突破:①从课程知识体系来看,该课程既包括法律基础,又包括涉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诸多法律、法规和条例等。单行法律非常庞杂,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将所有的法律都介绍给学生,课堂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作出取舍,更多的课程内容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急需对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②从教学方法来看,法规法条严谨且枯燥,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文条款解释及分析难度非常大,且学生理解也很困难,课程内容学习互动性差,学生参与程度低。③从考核方式来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能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2 新农科背景下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金课”教学改革措施

金课是指高质量的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特征[4。“高阶性”是指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要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成果要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金课对教师备课和学生的要求较高,考试具有一定的挑战度[5。以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对该课程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持续改进,全面提升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金课”建设思路见图1。

2.1 教学内容建设,突出课程“高阶性”

优质的课程内容是建设“金课”的关键,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农科金课建设的突破点[6。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内容多学科交叉融合。针对新农科金课建设要求,该课程首先要解决因“法规更新快、教材内容更新慢”而导致的“教材法规数量少于颁布法规数量”的问题。教师应选择最新教材,及时查阅和补充教学内容,做到与国家农业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同步更新;运用互联网教学平台,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推荐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要解决该课程“理论基础知识多、实践案例运用少”的问题,增加课堂实践案例教学内容所占的比重。该课程将建设丰富的案例资源库,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法规知识的基础上,在法规运用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要解决“教学内容条理性不强、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教学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将其划分为“法学基础知识”和“具体法律法规”2个模块。第1个模块关注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第2个模块根据新农科的要求,结合当前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问题,对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内容进行优化。具体来说,应该包括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农村自然资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环境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同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内容,使课程系统性更强、整体思路更清晰,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法规体系和内容。

2.2 实行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改革,增强课程“创新性”

教学方式的创新可以提升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适的教学创新和改革方式是建立在课程特点与实践教学经验上的。该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教师讲授、学生听为主,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实践活动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将朝着多样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教学可以采用课堂讲解、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方式进行。同时,应该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在线教育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案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重视互动交流的教学方式,是当前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7。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践行“先学后教、重学轻教”的理念,让学生获得更主动、更有参与感的学习体验[8。通过筛选和建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法规案例资源库,采取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与翻转课堂有机融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升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课程实用性[1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教学内容“取长补短”[9。利用雨课堂、学习通等互联网教学平台向学生发放相关慕课资源,配套线下教学的案例库资源、法规、练习题和思考题,在线下教学前让学生提前预习、查阅资料。将课程重点讲述内容录制成简短且完整的视频发布在教学平台,供学生随时反复观看和学习,巩固知识点。教师可通过在线平台统计数据,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例如,某个章节学生点击观看次数高,说明该章节学生关注度高,可能也是学习的难点,在线平台可为教师提供相关信息,提示教师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述该部分知识点。此外,还可以通过点击率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评估该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线上教学平台的利用,大大延伸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中单行法律教学部分,运用线上学习平台可弥补因单行法律庞杂、教学学时有限而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条例的问题。学生除了教师规定的学习内容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观看学习该课程教学中未深入涉及的知识点。

2.3 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提升课程“挑战度”

评价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以挑战度为评价标准[10,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笔试考核基础概念占分高、综合应用题型少、实践环节薄弱、过程考核量化不足”等问题。根据该课程内容模块设计和学习形式,对课程考核评分标准进行优化,突出覆盖全学员、全过程的考核。应调整课程考核评分标准,将阶段性模块考试成绩(理论部分)占比从原来的60%调整到50%,课后作业占20%,教学实践参与的积极性和完成效果由原来的20%提高至30%。在闭卷考试中,适当增加发散性、综合性题目所占的比例。该课程可以采用考试、论文和教学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利用雨课堂、学习通等线上平台,通过学生对资料的阅读、线上线下学习、课程签到以及课堂汇报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度,从而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2.4 打造素质过硬、团结合作的教学团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