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姜锦鹏 赵春芳 李小金

摘要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全方位培育人才的有效途径。以专业基础课程—动物生理学为例,通过重构课程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深入提炼动物生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知识点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着力培养农科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生态文明观、法治意识、创新意识、“一懂两爱”情怀和中华传统美德等,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培养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3-027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3.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Teaching—Taking the Course of Animal Physiology as an Example

JIANG Jin peng, ZHAO Chun fang, LI Xiao ji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Fengyang, Anhui 233100)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stage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their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talent cultiv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Animal Physiology as an example. By restructur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expan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reform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deeply refi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of Animal Physiology, and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them into the course knowledge points, while imparting knowledge, we focus on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students’ patriotism, ideal belief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view, legal awareness,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the sentiment of “one understanding, two lov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etc., and achieve the organic unity of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value guidanc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动物生理学”省级教学示范课项目(皖教秘高〔2020〕165号文);安徽省教育厅“基础兽医学教研室”省级示范基层组织项目(皖教秘高〔2020〕165号文);安徽科技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xj201929);安徽科技学院校级教研项目(X202016,x2019023)。

作者简介 姜锦鹏(1967—),男,江苏淮安人,教授,博士,从事动物生理学教学与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1-31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肩负继往开来的重任。大学阶段尚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课程思政”是构建全课程育人系统的关键要素。“课程思政”即课程德育,指的是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以课程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蕴含在课程教育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渗透、贯穿于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1。课程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事关教育的根本问题。笔者以动物类专业基础课程动物生理学为例,探讨了思想政治(简称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1 动物生理学课程特点及其课程思政的建设优势

动物生理学课程在安徽科技学院已有50多年的开课历史,于2007年被评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获批为安徽省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020年又获批为安徽省省级教学示范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淀,形成了“敬业奉献、修德育人、治学严谨、精益求精”的良好教风2-3。动物生理学课程于大二下学期开设,学时数为72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24学时),具有授课人数多、开设时间早、教学用时长的特点。动物生理学课程中蕴含爱国主义、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创新精神等众多的隐性育人元素。上述因素说明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改革具有良好的基础。

2 思政内容融入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转变教学理念,树立“思政意识”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4,但受传统分学科教学理念、专业教学模式等因素影响,专业课程教学中面临知识传授与价值培育协同不够、相互割裂等问题5。高校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参与者与实践者,需要转变以往专业教学与育人“两张皮”的教学现象,树立“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教育理念。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动物生理学是一门 “讲道理”的学问,教师不仅要讲授动物生命活动的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揭示“生命活动的道理”,也要传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形成遵循规律讲道理的特色育人体系,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2.2 明确育人目标

前期动物生理学的课程目标主要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而育人目标相对不足。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文件精神和安徽科技学院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动物生理学课程大纲,在传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基础上,增加了课程思政目标(育人目标)。即通过学习动物生理学,使学生了解动物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深刻理解动物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与生命现象有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生态文明观、法治意识、创新意识、“一懂两爱”情怀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等。

2.3 拓展教学内容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拓展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授课教师首先根据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的德育目标,按照实效性、针对性和“近体效应”的原则6,从下述4个方面深入挖掘动物生理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动物生理学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收集整理近代中国生理学家无私奉献、报效国家的感人故事、生理学发展史中科学家创新求实的典型事迹以及动物生理学知识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热点新闻事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生态环境、食品质量安全、动物福利等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促进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皖北地区红色资源丰富,其中在本校附近即有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蚌埠孙家圩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暨纪念馆和定远县藕塘烈士纪念馆等影响较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优选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有助于培育学生品格,陶冶高尚情操,培养时代新人7。校园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宣扬校园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如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杨俊森的先进事迹、吴培金同学勇救落水学生的见义勇为事迹等,容易获得学生认可,培养学生爱民助人的优秀品德。其次,寻找思政教育内容的切入点,落实落细在教案和课件中,使思政教育内容与课程具体知识点自然结合。

2.4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课程思政是以隐性教育为基本特质,强调思政教育过程的内隐性、柔和性与渗入性,更加注重潜移默化、育人于无形地开展教育8。从教学方法设计层面看,课程思政教育方法是对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嵌入式、协同性、灵活性的揉入9。因此,课程思政教育对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单一的讲授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授课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法、问题导入法、专题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手段(如微视频、微课、动画等)和教学载体(如雨课堂、学习通、微信群、QQ群等),让“课程”与“思政”自然融合,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3 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3.1 爱国主义教育

讲授“胰岛的内分泌”时,介绍我国科学家探索用化学方法合成胰岛素的典型案例。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学领域中的重大创新。该项目在1958年提出,经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所、上海有机化学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8年的不懈努力,于1965年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为人类认识生命、揭开生命奥秘迈进了一大步,造福全人类。通过此案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职业选择与人生规划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正确预防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慢性疾病,提升学生的健康生活素养。

3.2 理想信念教育

讲授“心脏的泵血功能”时,介绍当代共产党员优秀典型、新时期农村带头人、凤阳县小岗村的原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热爱农村,扎根基层,为民谋利”的先进事迹10,引导学生学习沈浩同志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情怀,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奋斗精神,坚定同学们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结合小岗村的发展变化向学生介绍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沈浩同志和校友杨俊森为榜样,立志为“三农”服务。

3.3 创新意识教育

动物生理学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渗透了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11。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具有促进动物蛋白质合成,降低脂肪沉积,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等作用,而腺垂体GH的分泌受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GHRH)和生长抑素(somato statin,SS)的双重调控,GHRH促进GH的分泌,SS则抑制其分泌。在讲授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GH分泌,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然后分别介绍3种调节策略:半胱胺作为SS耗竭剂,耗竭动物体内的SS,进而促进GH分泌,提高畜禽生产性能,这是由我国动物生理学家首先提出,并经过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的一种高效、安全的生理调节剂。南京农业大学杜念兴教授在国际上率先研制SS基因工程疫苗,通过免疫中和动物体内的SS,促进动物生长。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于1984年率先开展了转基因鱼研究,研制出世界首例转GH基因鱼。1991年,朱作言将草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黄河鲤受精卵,获得的转“全鱼”GH基因黄河鲤,不仅生长快,饵料转化效率也高。通过这些案例介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法、多方位思考,学会用不同的科学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