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女性数字素养调查研究

作者: 吴娟 王雅琳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女性数字素养调查研究0

摘要 提升农村女性数字素养是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采用中国综合调查2017年数据,基于1 272个有效样本,从操作域、信息域、交流域、内容创作域和安全伦理域5个递进的素养域层面,不仅关注农村女性自身数字素养表现,还通过城乡女性对比以及农村男性和女性对比,全方位深刻探究当前中国农村女性群体数字素养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全面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强化操作域数字素养、重点提升商务交易数字素养以及聚焦个体特征差异化分类施策4个方面科学助力农村女性数字素养提升,促进农村女性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素养;女性;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农民

中图分类号 T 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4-0232-08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4.04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Rural Women’s Digital Literacy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WU Juan1,WANG Ya lin2

(1. School of Humanistic Medicine,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2;2.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12)

Abstract Improving rural women’s digital litera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ountryside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Based on the 1 272 samples from the CGSS2017,this paper not only focuses on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rural women themselves, but also compares urban and rural women as well as rural men and women, and deeply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literacy of rural female groups in China through the five progressive literacy competence areas includ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operations, information and data literacy,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and safety. Based on the results, it proposes to scientifically promote rural women’s digital literacy from four aspects: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digital infrastructure, steadily strengthening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operational area,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business transactions and focusing on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women.

Key words Digital literacy;Female;Rural revitalization;Digital village;Farmer

基金项目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20D21)。

作者简介 吴娟(1987—),女,安徽明光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数字经济与女性创业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5-09

数字乡村建设是中国“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方向和重要路径。其中,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任务之一。此前,2021年11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不仅指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作,而且专门强调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数字素养与技能与提升的重要性。

当前,农业女性化、农村劳动力女性化趋势明显1-2,农村女性已然成为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和关键力量3。与此同时,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近年来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问题也日益凸显且不断加剧。因此,如何激发农村女性数字乡村建设的内驱力,盘活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助推了农产品电商、农耕体验、民宿康养、田园养生等数字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蓬勃发展,涌现了诸如“苗医妈妈”杨惠、女“鸡倌”王恩梅等一批在乡村振兴中崛起的巾帼新农人,这为盘活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女性可持续发展,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有益思路。

因此,该研究关注农村女性群体,聚焦数字素养这一主题,使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2017年的数据,CGSS是中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其通过系统、全面地收集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多个层次的数据,为学者们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可信的数据资料。特别地,CGSS2017年数据库中包含居民使用互联网情况的相关问题,拥有目前国内罕见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个体互联网使用数据资料,这为该研究提供了恰当且可信的数据来源。综上,该研究基于CGSS2017年数据库,通过整体描述、城乡女性对比以及农村男性和女性群体对比3个层面深刻揭示当前农村女性数字素养现状,总结当前农村女性群体存在的数字素养困境并构建有效的提升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提升中国农村女性数字素养,促进农村女性高质量,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有益参考。

1 数字素养相关研究

“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一词最早是1994年由以色列学者约拉姆·埃谢特·阿尔卡莱(Yoram Eshet-Alkalai)正式提出。1997年,保罗·吉尔斯特(Paul Gilster)在其著作《Digital Literacy》中首次提出数字素养的内涵。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其中,较为系统的当属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认为数字素养内涵是沿着“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数字能力—数字素养”的脉络演进的,并重新定义了数字素养,提出了一个囊括7个层层递进的素养域和26个具体素养的素养框架4

数字素养研究兴起于20世纪初,当前全球数字素养研究主要围绕内涵研究、与其他素养的关系研究、教育模式研究和图书馆资源服务研究四大方面展开,且以理论研究为主,相关实证研究受限于测度工具的开发5。国内数字素养研究起步晚,成果少,2019年之后才呈现升温态势。虽然研究主题基本覆盖国外四大主题,但成果分散且深度有限6。信息素养、数字素养、网络素养等概念在政府文件、学术研究和宣传报道等不同的语境中频繁出现,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字素养框架、指标体系以及测度评估工具7。直到2021年11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纲要》,明确使用了“数字素养与技能”一词,且指明了相应内涵,即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并将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未来相关研究指明了方向。此后,国内学者围绕相关主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相关研究成果呈现井喷态势。其中,最为基础且核心研究主题依然是数字素养概念框架解析及其测评工具的开发,然而截至目前,相关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领性的素养框架8-10

目前,欧美在数字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测评方面一直走在国际前沿,其中欧盟主导的《欧洲发展和理解数字能力框架》(DIGCOMP: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and Understanding Digital Competence in Europe)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全球数字素养技能参考框架》(A Global Framework of Reference on Digital Literacy Skills for Indicator 4.4.2,简称DLGF)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2个框架。DigCom旨在为理解和发展数字能力建立一个欧洲的参考框架,制定之初是以欧洲国家的中产阶级为主要评测对象,其将数字能力划分为5个能力领域(信息、沟通、内容创建、安全和解决问题),这些领域又划分为21个能力。从2013年首次发布DigComp 1.0以来,迄今已进行多次更新,2022年3月发布的DigComp 2.2版本对数字素养框架及其指标进一步进行了细化与修订,修订后的框架包含了信息与数据素养(Information and data literacy)、交流与协作(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数字内容创造(Digital content creation)、安全(Safety)、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5个素养域,更具时代性与针对性。而DLGF则是在DigComp 2.0的基础上,增加了“设备与软件操作”“职业相关的能力”2个素养域,共包含7个数字能力域和26个具体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相较而言,DLGF的测评体系则更具普适性,其将发达国家与地区视为已经普及设备与软件操作素养纳入进来,对欠发达地区数字素养的评价与数字素养教育的实施更具指导性9。综上,DLGF的测评体系对该研究农村女性群体的数字素养更具指导意义。

近几年,已有学者开始关注农民群体的数字素养主题,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成果十分有限。研究人群重点还是围绕农民整体,且以理论和案例研究为主,探究农民数字素养赋能乡村振兴(如数字乡村建设、共同富裕等)的相关主题11-13,也有一些学者从实证角度探究数字素养相关内容与农户创业之间的关系14-17。此外,也有少数学者聚焦一些农村特殊群体展开相关研究,如张济洲等18关注农村学生群体的互联网使用偏好问题,董瑞昶等19基于案例分析探究农产品电商对农村女性群体的发展问题,毛飞等20聚焦互联网使用这一素养指标,探究其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虽然现有研究从某些方面证实了数字素养对于“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并解释了内部赋能机理,然而截至目前,对于农村女性这一重要建设主体的关注仍然非常有限,这对于从数字素养视角赋能农村女性高质量发展,开展乡村振兴极其不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