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治理政策量化评价及优化研究
作者: 刘亚男
摘要 利用文本挖掘工具和PMC指数模型,基于构建的政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5级政府的9项粮食安全治理政策文本进行了结构性的量化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粮食安全治理政策整体质量良好,评价等级均在合格之上,政策内部结构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和均衡性,能够基本满足当前粮食安全治理的政策需求;当前粮食安全治理政策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仍存在操作性匮乏、受体范围局狭、工具配置失衡、宣传引导缺失等共性缺陷。研究成果致力于为我国粮食安全治理政策实践、确保粮食安全之路行稳致远提供有价值的参鉴。
关键词 粮食安全治理;PMC指数模型;政策评价;文本挖掘
中图分类号 F 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4-0243-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4.05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Food Security Governance Policies—Based on PMC Index Model
LIU Ya nan
(Toruism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Yangl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 Shaanxi 712100)
Abstract Using text mining tools and the PMC index model, the paper provides a structur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nine food security governance policy texts from five levels of govern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nstructed policy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e study found that: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na’s food security governance policies is good, with evaluation ratings above qualified,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policies shows good consistency and balance, which can basically meet the current policy needs of food security governance;the current food security governance policy has not yet reached an ideal state, and still suffers from common shortcomings such as a lack of operationalization, a narrow range of recipients, an imbalance in the allocation of tools, and a lack of publicity and guidance.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re intended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food security governance policies in China and to ensure that the road to food security is stable and far reaching.
Key words Food security governance;PMC index model;Policy evaluation;Text mining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课题(SGH24Y3377);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人文社会类科研基金项目(SKYB-2424)。
作者简介 刘亚男(1994—),女,陕西西安人,助教,硕士,从事政府治理与社会保障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6-02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关系国家自立自强和长治久安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对于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从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方面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工作擘画了全新图景。毫无疑问,立足中国国情、运用中国智慧生产出的粮食安全治理政策方案,无疑为推动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做深做实、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然而,紧张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使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治理依然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和巨大压力[1]。在此情形下,为研究作为治理“压舱石”的粮食安全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及其还能否一如既往为粮食安全的平稳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输出和支撑,就需要对粮食安全治理政策进行科学评价。
1 模型构建
PMC指数模型(policy modeling consistency index)亦称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最初是由Estrada 等[2]基于“Omnia Mobilis(世间万物相连相通)”假设提出,后被广泛应用于科技、金融、民生服务等领域[3]。PMC指数模型的构建涵盖4个核心步骤:一是变量提取与指标设置;二是建立多投入产出表;三是测算PMC指数;四是绘制PMC曲面。
1.1 变量提取与指标设置
该研究以各级政府部门公开出台的粮食安全治理政策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2条途径搜集粮食安全治理主题政策文本数据:一是以“粮食安全”为搜索关键词在“北大法宝”和“法律之星”等国内权威性法律数据库检索主题政策文件;二是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依托专业性的网络爬虫工具从中央和各地政府部门官网、媒体报道以及学术文献获取政策文本资料。形成涵盖256条记录的原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剔除文本重复、内容缺失、主题不符、失效以及形式为函、批复、公告等政策,最终筛选出195份符合标准的政策文本(包含国家级16份,省级77份,市级81份,县镇级21份,总字数130余万字)。最后,借助ROSTCM.6文本挖掘工具对上述收集到的政策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Net Draw工具构建网络语义网络矩阵,绘制出粮食安全治理政策的社会网络知识图谱(图1)。图1中的每个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连线数越多,表明节点的度数中心性越强,关键词越重要。由图1可知:从核心主题上看,粮食、安全、储粮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表明政策文本内容紧密贴合粮食安全治理主题;从关注内容看,涉及“生产、储备、流通、应急、监管等环节活动;从主体对象上看,涵盖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民等群体;从要素上看,涉及财政、技术、制度等层面。上述文本挖掘的结果可为下一步PMC指数变量的设定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高频词和关键词统计结果和粮食安全治理政策特征要义,同时参考国内外关于 PMC 指数模型修订和粮食安全治理研究文献,在确保变量识别和指标选取科学性与合理性前提下,最终构建出粮食安全治理政策的PMC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含政策性质(X 1)等9个一级指标和预测(X 1-1)等39个二级指标,二级变量的参数设置采用二进制,每个变量均被赋予相同权重。具体变量设置见表1[4-14]。
1.2 建立多投入产出表
多投入产出表本质是用来储存大量数据来测度特定变量的数据分析框架。基于前述搭设的评价体系,建立粮食安全治理政策的多投入产出表(表2),全方位对政策进行量化赋值。为尽可能地降低人为理解偏误对评价结果的干扰,该研究采取双人独立赋值的方式对政策进行打分,再将打分结果进行比对,对其中异议项邀请第三人裁决,最终形成粮食安全治理政策的多投入产出表。
1.3 计算PMC指数
借鉴Estrada[15]的研究, PMC指数的计算包含4个子步骤:①将粮食安全治理政策评价指标中的一级变量和二级变量填列进多投入产出表中;②根据式(1)和式(2),对照文本挖掘结果,对二级变量进行赋值;③根据式(3)依次计算一级变量;④根据式(4)计算出每个粮食安全治理政策样本的PMC指数。
X:N[0,1](1)
X={PR:[0-1]}(2)
X in j=1X ijT(X ij),i=1,2,…,9(3)
其中:i表示一级变量;j表示二级变量。
PMC=X 15 j=1X 1j5X 23 j=1X 2j3X 35 j=1X 3j5
X 45 j=1X 4j5X 54 j=1X 5j4X 63 j=1X 6j3
X 75 j=1X 7j5X 84 j=1X 8j4X 95 j=1X 9j5(4)
参照 Estrada提出的政策评价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如下判定:PMC指数得分在0~3.9,表示政策为低一致性政策,评级为不及格;得分在4.0~5.9,表示政策为可接受的一致性政策,评级为及格;得分在6.0~7.9,表示政策是为较好的一致性政策,评级为良好;得分为8.0~9.0,表示政策为完美的一致性政策,评级为优秀。
1.4 绘制PMC曲面图
为了直观呈现各项粮食安全治理政策的优劣,该研究对PMC指数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绘制了PMC曲面图,以此多维度展示出所评估政策的质量。基于一级变量的数量为9个,因此该研究构建的曲面图是一个33的对称的立体矩阵,矩阵形式如式(5)所示:
PMC=X 1X 2X 3
X 4X 5X 6
X 7X 8X 9(5)
2 实证分析及结果
2.1 评价样本选取
基于PMC模型,根据该领域政策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综合考虑政策来源、主题相关性、时效性以及可比性,该研究从195份粮食安全治理政策中抽取9项代表性和权威性较高的政策作为政策量化评价样本(包含国家级政策2项,省级政策2项,市级政策3项,县级和乡镇级政策各1项)。样本具体信息见表3。
2.2 计算PMC指数和绘制曲面图
按照评价体系,借助建立的多投入产出表对9项粮食安全治理政策进行赋值,再根据公式(3)和(4)计算出各自的PMC指数,并判定出政策等级,得出政策排名,相应结果见表4。在此基础上,将每项粮食安全治理政策的一级指标结果导入式(5),运用绘图工具绘制出PMC曲面图(图2)。
2.3 结果分析
2.3.1 整体评价。
据表4结果可知,从总体得分看,9项粮食安全治理政策的PMC指数排序从高至低依次为P 1>P 3>P 7>P 6>P 2>P 5>P 4>P 8>P 9,PMC指数最高值为8.55,最低值为5.70。从等级看,1项达到优秀,6项达到良好,2项为合格。所有政策的PMC整体均值为7.13,等级为良好。表明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时候考虑较为全面,粮食安全治理政策具有一定合理性和科学性,能够适应粮食安全治理工作的实际,为具体的粮食安全治理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基本满足后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