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工作机制及路径优化

作者: 陈志林

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工作机制及路径优化0

摘要 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国家政权体系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载体,与群众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举措。在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行政性强,治理手段传统;方法性弱,治理机制不畅;专业性低,治理理念偏差;协同性差,治理主体单一等现实困境的情况下,社会工作以其“以人为本、方法科学、实务专业、过程严谨”的专业优势,通过“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机制在助力农村社区“治理手段更新、治理机制焕新、治理理念革新、治理主体创新”方面发挥专业作用,为新时代实现农村社区治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贡献专业力量。

关键词 社会工作;农村社区治理;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C 9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4-024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4.05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Work Mechanism and Path Optimizatin of Social Work Participating in Rural Community Governance

CHEN Zhi lin

(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engdu,Sichuan 610506)

Abstract Town(streets) and villages(communities)are the most basic units of social governance,as well as important carriers for the extension of the state power system to the grassroots and the most direct and close connecition with the masses.Strengthening the rural community governanc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solidate the ruling foundation of the party and consolidate the grassroots power.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community governance in China facing strong administrative nature, traditional governance means;weak method, poor governance mechanism;low professionalism, governance concept deviation;poor coordination, single governance subject and other realistic dilemmas, social work with its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of “people oriented, scientific method, professional practice, rigorous process”,

plays a professional role in helping rural communities “governance means update, governance mechanism renewal, governance concept innovation, governance subject innovation”through the “12345” working mechanism,contributes professional strength for the new era to achieve the new pattern of rural community governance “co consultation, co construction, co governance, sharing”.

Key words Social work;Rural community governance;Rural revitalization;Working mechanism;Practical path

作者简介 陈志林(1997—),男,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管理,儿童、农村社会工作。

收稿日期 2024-06-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这为新时代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指明了方向,农村社区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以及新时代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场域,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农村社区治理不仅是基层治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梳理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论述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专业优势,尝试探索社会工作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工作机制和实践路径。

1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

1.1 行政性强,治理手段传统

农村社区治理在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党政主导式治理。具体表现为上级发布命令,下级贯彻落实,层层分配任务,是一种典型的科层式治理模式2。这种行政化的治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基层组织干部的工作负担,还影响基层治理效率。依靠行政命令下达这种传统的治理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没有真正立足于农村社区村民的需求与实际问题,导致农村社区的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社区治理成效也无法得到保证。尽管我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在不断改善,逐渐从党政主导的管理式治理转变为党建引领的参与式治理,但目前这种治理模式的运行状况并不乐观。许多农村社区虽实行新型治理模式,但本质上依然是党政主导的传统治理模式。

1.2 方法性弱,治理机制不畅

农村社区治理方法性弱,治理机制不畅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治理主体不明确、资源配置不合理、组织结构不完善、权责划分不明确、沟通协调不畅通、监督评估不到位等方面。社区工作者多是依靠经验开展治理工作,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方法模式。一些农村社区的组织结构设置也不合理,各部门职能重叠,某些职能又缺乏专门执行机构,权责划分模糊,在实际工作中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互相推诿,严重影响治理成效。一些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甚至存在个人或少数人的独断专行,使得决策结果往往没有真实反映社区的实际需求和意愿。一些关键领域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足够的资源支持,而一些非关键领域则可能存在资源的浪费。监督和评估机制的缺乏导致农村社区治理的效果无法得到保障,激励和保障机制的缺乏导致农村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无法得到保障。

1.3 专业性低,治理理念偏差

农村社区治理缺乏专业治理人才3。因农村社区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待遇偏低,许多高学历人才不愿返乡干基层工作,导致人才流失,同时,现有村委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年龄偏大,缺乏专业能力,使得农村社区治理专业性降低。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用于社区治理的资金投入较少,社区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往往是身兼数职,又因其待遇偏低、工作条件差等缺乏积极性,服务意识欠缺,没有很好回应和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需求4。加之受历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农村地区仍坚守着陈旧的治理观念,如家族观念、宗法制度等,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削弱了现代治理理念的推广与实践。

1.4 协同性差,治理主体单一

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主要由乡镇政府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导,缺乏其他社会组织和力量的参与,在具体治理实践中,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行政化严重,大多为党政一体化运作,对行政手段过分依赖,没有将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人的职能分开,也未充分调动群众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参与,导致农村社区治理主体单一。同时,缺乏有效的协同治理机制,导致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合作不顺畅,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在农村社区治理实践过程中矛盾处理不及时、不公正。由于农村社区受到村规民约影响较大和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治理实践中惯于运用系统、模糊的处理方式乃至弹性较大的传统习俗,也进一步加剧了协同性差的问题。

2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的专业优势

2.1 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精确

社会工作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注重尊重、接纳和个别化原则,能够更精确地回应和解决农村居民的需求。在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能够保持价值中立,公正地处理不同主体的利益,有利于促进治理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5。社会工作注重运用系统思维和优势视角来开发社区自身治理资源,能够根据村庄社区的具体情况精准界定治理问题,并寻找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有助于提升农村社区治理的专业性和效率。社会工作具有“扶弱济贫”的社会使命和“助人自助”的专业使命,这与农村社区治理的需求和目标高度契合。通过社会工作介入,可以充分挖掘服务对象的潜力,增强他们的自决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促进农村居民人格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社会关系,形成邻里互助模式,实现社区共同发展。

2.2 方法科学,治理靶点精准

社会工作在实践中不仅形成了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等直接工作方法,还有社会工作行政、研究、督导等间接工作方法,同时发展出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的通用工作模式。这些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程序,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在解决具体的农村社区治理问题时有章可循,做到全面精准、系统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一方面可以倡导政府调整和完善农村社会福利制度,构建普惠全民的福利体系;另一方面,可以积极争取来自社会、社区、社会组织等的力量,来帮助农村弱势群体克服困难,增进福利,实现发展6-7

2.3 实务专业,治理能力精细

社会工作具有自己的科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一名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具备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巧、受过专业的社会工作实践训练,秉持专业的价值理念,遵守专业伦理。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些科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农村社区的问题,针对农村社区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6。农村社区治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社会工作者凭借着注重细节、实务领域具体、回应需求专业、服务能力精细的优势能够将治理措施精准精细的落实到具体的实务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精细、有效的社工服务,推动社区治理朝着更加精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