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对合作社服务利用强度的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 刘国强
摘要 基于四川省柑橘大县74个柑橘合作社和524个柑橘社员的微观调研数据,该研究调查了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利用强度,并深入剖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利用强度普遍较低,且服务需求、邻居是否利用、服务质量满意度和服务便捷度显著提升了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利用强度,而服务宽度显著降低了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利用强度。最后,该研究提出从“需求侧”针对性引导社员利用合作社服务,从“供给侧”提升合作社服务的质量与便捷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柑橘合作社;服务;利用强度;影响因素;泊松模型
中图分类号 F 30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4-025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4.05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Utilization Intensity of Cooperatives’ Services by Members
LIU Guo qiang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Sichuan 610101)
Abstract Based on the micro survey data of 74 citrus cooperatives and 524 citrus members in large citrus counties in Sichuan Province,the utilization intensity of cooperatives’ services by members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tilization intensity of cooperatives’ services by members was generally low,and the service demand,neighbors’ utilization,service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service convenie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utilization intensity of cooperative services by members,while the width of cooperative service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utilization intensity of members.Finally,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guide members to use cooperatives’ services more effectively from the demand side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convenience of cooperative services from the supply side.
Key words Citrus cooperatives;Service;Utilization intensity;Influencing factors;Poisson model
基金项目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现代商贸研究中心重点项目(XDSM202501)。
作者简介 刘国强(1993—),男,陕西略阳人,讲师,博士,从事合作社服务研究。
收稿日期 2024-03-12
在农业强国背景下,合作社由于自身的制度优势[1-2],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2007年起几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会关注合作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鼓励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合作社,探索更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路子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合作社的数量实现了蓬勃发展。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国依法注册的合作社有221.6万家。然而,合作社 “泛化”[3] “异化”[4]“空壳化”[5]等现象引发社会各界对合作社发展质量的质疑。因此,如何提升合作社质量是当前合作社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服务是合作社的本质属性[6],合作社通常提供农资、销售、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服务[7],而合作社服务功能发挥的关键在于社员对其服务的积极利用[8]。如果社员利用合作社服务不积极,则不利于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社发展会陷入数据上虚假的繁荣,因此考察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利用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社员对合作社服务利用情况的研究,众多学者考察了农户的入社行为,比如从入社需求和合作社吸纳意愿2个视角探讨农户入社的行为机理[9]。哈密瓜种植户的品种选择、栽培方式、政府农技推广服务等与其参与合作社意愿之间呈显著的正向或负向效应[10],性别、健康、教育程度、劳动力和土地面积等因素显著影响稻农加入合作社意愿[11],是否建档立卡、外出务工家庭、村里是否有合作社等因素影响农户合作社参与的行为决策[12],资产专用性和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家庭农场入社动机更强[13]。 然而,农户入社成为社员后并不一定会利用合作社的服务[14-15],反而普遍存在将农产品私售给第三方的现象[16-17],因而部分学者开始考察社员对合作社销售或技术等服务的利用[18]。
综上所述,众多学者考察了农户的入社行为,认为社员加入合作社均会利用合作社的服务,但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虽有部分学者关注到社员对合作社服务利用情况的差异,但主要聚焦于销售或技术等服务[19],缺乏对合作社农资、销售、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服务利用的全面考察。笔者借鉴了相关成果[20-21],采用利用强度来全面考察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利用,并深入考察社员对合作社服务利用强度的影响因素。
1 研究数据、变量和模型
1.1 研究数据
该研究所用数据来自笔者对四川省柑橘合作社及其社员的微观调研。在调研区域选择上,基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的官方数据,计算四川省各个柑橘生产县2018—2019年柑橘种植面积的平均值,由此获得四川省种植面积排前9名的柑橘大县,即安岳县、东坡区、仁寿县、资中县、江安县、雁江区、南部县、蒲江县和丹棱县。2019年四川省有130个县(市、区)生产柑橘,这9个柑橘大县的柑橘种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3.61%,由此可见对上述9个柑橘大县进行典型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研主要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由样本县(区)农业农村局提供该县(区)柑橘合作社名单;调研团队在每个样本县(区)随机抽取5~12个柑橘合作社;再次,为了确保调研问卷的质量,对合作社理事长或者其他理事会成员进行合作社层面的问卷调查;每家合作社随机选择5~15个社员,并对其户主展开社员层面的问卷调查。共发放合作社问卷90份,回收问卷80份,其中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为92.50%;发放社员问卷650份,回收问卷580份,有效问卷524份,有效率为90.34%。有效问卷的样本分布见表1。
1.2 变量
1.2.1 因变量。
该研究的因变量为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利用强度(简称“利用强度”),即社员利用合作社农资、销售、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种类数量,取值范围为0~5之间的整数。调研数据显示,50.00%的社员没有利用合作社的任何一种服务;25.57%的社员利用强度为1或2,即利用了1种或2种服务;利用强度为3和4的社员分别占11.07%和8.97%,而利用5种合作社服务的社员仅占4.39%(表2)。社员的利用强度普遍较低,而影响社员利用强度的因素有待进一步实证分析。
1.2.2 自变量。
借鉴现有的分析框架[22],该研究从需求和供给2个维度来考察社员利用强度的影响因素。从需求侧来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和风险偏好等个体基本特征[11-12]以及种植规模、商品化率和非农收入占比等家庭生产经营特征[20,23]会对社员行为存在潜在的影响;从供给侧来看,经济收益和利益分配等合作社基本特征[24-25]以及销售的困难程度、政府支持和地区特征等外部环境特征[10,26]会潜在影响社员的行为。该研究从社员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合作社基本特征、合作社服务特征和外部环境特征5个方面考察了社员利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具体的变量设置及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3。
1.3 模型
社员利用强度的取值为0~5之间的整数,是典型的计数模型,由于因变量是非负整数,因此可采用泊松回归或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估计。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前者适用于因变量的方差与期望近似相等的情况,即因变量呈现出“均等分散”的特征;若因变量的方差明显大于期望,即存在“过度分散”的特征,则适用于负二项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因变量利用强度的方差(2.504)略大于期望值(1.307),且α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该研究利用泊松模型来考察社员利用强度的影响因素,其基础模型设定如下:
E(Y|x i,β)=exp(β 0+β ix i)=exp(β 0+β 1x 1+β 2x 2+…+β kx k)(1)
在上式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得到泊松模型线性表达式:
ln[E(Y|x i,β)]=β 0+β 1x 1+β 2x 2+…+β kx k(2)
式中,x i为影响社员利用强度的影响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利用Stata 18 统计软件对社员利用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泊松回归分析。经检验,该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了矫正潜在的异方差问题,模型估计时采用Robust稳健性估计。为了深入考察各变量对社员利用强度的影响程度,计算了各变量的边际系数。回归分析和边际分析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泊松回归模型Ⅰ的Log likelihood为-456.281,Pseudo R2为0.502,而Wald chi2为2 351.68,且通过0.0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个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社员个体特征和合作社服务特征对其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影响。
2.1 社员个体特征对其利用强度的影响
服务需求通过0.10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边际系数为0.121,表明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需求越大,其利用合作社服务的可能性越高;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需求每增加一个单位,其对合作社服务的利用强度平均增加0.121。邻居是否利用通过0.0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边际系数为1.215,表明邻居利用合作社服务有助于引导社员自身利用合作社服务,且邻居利用合作社服务每增加一个单位,社员自身对合作社服务的利用强度平均增加1.215,表明同群示范会促进社员对合作社服务的利用[27]。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对合作社的了解程度均没有通过0.10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