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探索

作者: 刘仁芳

华侨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探索0

摘要 华侨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从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目标出发,遵循育人目标精准化的原则,探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课程组成,总结思政建设逻辑与内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内涵,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标准等,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搭建全过程课程思政体系,打造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平台,以实现风景园林专业专业课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关键词 风景园林;三全育人;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育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4-0257-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4.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All round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of Huaqiao University

LIU Ren f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uaqiao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21)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three all round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jor of Huaqiao University obeyed the principles of accurate education objectives. Starting from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s construction goal,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urse composition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summarized the logic and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excavated deeply the connota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reformed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we built an all staff education community, built a whole proces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created a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ractice platform, and realized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ree all round education;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Talent cultivation

基金项目 华侨大学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HQJGYB 2227)。

作者简介 刘仁芳(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海绵城市建设与园林植物应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4-10-16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讲话,并指出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还应该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作为福建省一流专业的华侨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按照“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全面修订了教学培养计划,修订了教学大纲和教案;培育部分主干课为“课程思政”示范课堂,撰写课程思政教学详案;依托通识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课,构建“一轴两翼”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与评价体系。

1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目标

1.1 育人目标

华侨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遵循育人目标精细化原则,构建“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从专业角度出发,强化教学研究方向与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华侨精神、中国园林文化自信与海外传播、环境史与园林史1、涉侨人居环境建设、福建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保护、园林类世界遗产保护等课程思政内容有机融合,构建“一轴两翼”、融合科创、融合专业研究、融合学科竞赛的“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评价体系。同时,在新工科背景下,融入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精益求精的实践精神、责任担当、创新能力等,适时融入爱国、爱家、爱校、爱专业的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专业观2,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海内外专门人才。

1.2 价值导向

风景园林专业“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关注城市与自然区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以课程设计为主轴、以理论类课程+夏季学期实践类课程为两翼”的教学模式,培养掌握风景园林学、生态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艺术设计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的综合技能;具备侨乡以及海外侨居地景观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等领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思维与国际视野,能不断追踪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前沿的高素质复合型风景园林人才。

2 “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育人逻辑与内容

在育人逻辑与内容上,从大学一年级至五年级所有专业课,构建“以课程设计为主轴,以理论类课程+夏季学期实践类课程为两翼”的教学模式,见图1。课程分别与行业学科竞赛、科创、社会企业联合项目实践相融合,层层递进,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搭建全过程课程思政体系,打造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平台。

2.1 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

“全员育人”强调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力量等全方位育人要素,突出育人核心、抓住德育关键3,风景园林专业调动校内外多方资源,打造“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协同育人共同体。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学校和学院分别组建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及学院课程思政工作政策、制度的制订以及师资力量的全面培养与定期培训工作,全面指导风景园林系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风景园林系成立工作小组,负责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开展,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

二是建立课程思政导师库及专属境外生课程思政导师库。课程思政导师库由学术导师、竞赛导师、境外生导师、企业导师等组成。依托国际级和国家级行业竞赛、“挑战杯”竞赛和“互联网+竞赛”,聘请境内外优秀校友作为课程思政的企业导师,与校内学术导师、竞赛导师、境外生导师一起全方位指导境内外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构建境内外及校内外多元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健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激励机制,激发全员育人动力。学院将课程思政业绩作为聘期完成任务之一,并纳入教师年度评优评先指标。专业课教师作为教育过程和教学环节的实施者,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以更开阔的思维视野、更突出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四是完善家庭-学校沟通机制,激发全员育人动力。定期开展家庭、学校在教育目标和计划、学生情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观念等方面的沟通,实现家校共育、共促成长。

五是打造“学校-企业”全员育人共同体。对标社会需求,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专业的参考建议,并提供真实项目作为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共同研发搭建实验平台、实习实训基地,借助企业导师与学校专职教师等师资力量,开展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建设,让学生接受项目实践育人、科研育人锻炼,实现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方共赢,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奠定基础。

2.2 搭建全过程课程思政体系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基于“新工科”,确定以地域化和内涵化为核心理念,打造“一轴两翼”课程体系,以设计课为主轴,理论类课程教学和实践类课程教学两翼并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上,依托“一轴两翼”课程教学体系,贯通大一至大五所有专业课,实现全过程育人。

2.2.1 将美育融入课程思政全过程,构建“大美育”课程体系。

在大学一、二年级美育类基础课“设计基础”“素描”和“色彩”课上,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打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在大学一、二年级夏季学期“风景园林认知”“设计与表达”和“风景写生”实践中,打造校内校外相配合,构建“美育+实践”双育人模式;在大学三、四年级美育类选修课“中国风景文化”和“中国山水画”等课程上,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和审美相结合,让学生感受逻辑美、工程美和人文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充分体现“大美育”元素4,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2.2.2 将思政融入专业设计课全过程,构建“一轴”核心课全过程思政体系。

贯通大一至大五的专业设计核心课,打造“一轴”核心课全过程思政体系,实现全过程育人纵向衔接。专业设计核心课选题基于地域化和内涵化循序渐进渗透课程思政元素,大一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主,重点在于唤醒学生的思政意识和丰富学生课程思政相关的知识储备。大二、大三、大四以“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课程为主,与学科竞赛、科创、社会企业实践项目相融合,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科研训练和行业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爱专业、爱校、爱国、爱家的情怀。大五以“毕业设计”课程为主,注重团队能力、职业道德、综合专业素养的培养(图1)。

2.2.3 将思政融入理论课和实践课全过程,构建“两翼”全过程思政体系。

“两翼”全过程思政体系由“理论类课程+夏季学期实践类课程”构成,横向衔接“一轴”核心课思政。“理论教学+夏季学期9个项目实践”采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授课的方式,在项目实践场地开展教学,借助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理论课内容应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比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注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观思政内涵全过程融入。夏季学期项目实践通过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国际国内行业设计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教学实习等教育环节,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培养,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校、爱专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