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益康花园理念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作者: 李季璇 柳鑫 唐轶凡

基于益康花园理念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研究0

摘要 基于目前居民接触较多的环境空间——社区公园并未合理有效地促进公众健康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益康花园内涵要素的解读及环境影响人群健康作用机制的梳理,提出融入益康花园理念的社区公园空间营造策略,即建立满足健康资源可及的空间单元,实现全面健康的功能单元以及满足社会共振的成长单元3种复合型空间实体,并补充其框架内容。以贵阳市黔山秀水园景观设计作为实证案例,通过自然与人文景观交互设计助益人体健康,从益康角度出发为贵阳市社区公园的健康可持续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益康花园理念;社区公园;景观设计;贵阳市

中图分类号 TU 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5-0111-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5.022

Research on Landscape Design of Community Park Based on Healing Garden Concept —Taking Qianshan Xiushui Garden in Guiyang as an Example

LI Ji-xuan, LIU Xin, TANG Yi-fan

(Guizhou Communications Polytechnic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550025)

Abstract Based on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community parks,the environmental space that residents have more contact with,do not promote public health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this paper proposes a strategy for creating community park space that integrates the concept of Healing Garden,namely,establishing three kinds of composite spatial entities:the spatial unit to meet the accessibility of health resources,the functional unit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health,and the growth unit to meet social resonance,and add their framework contents.Finally,the landscape design of Qianshan Xiushui Garden in Guiyang City is used as an empirical cas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parks in Guiyang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design of natural and humanistic landscapes for the benefit of human health.

Key words The concept of Healing Garden;Community park;Landscape design;Guiyang City

健康是与人类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关键因素之一。2020年全球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事件暴露出城市脆弱性特征与健康韧性等问题。社区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活动基本可达的单元类型,对于居民健康获得的影响尤为重要,引发人们对社区公众健康更深层次的思考。当前我国风景园林学科更多关注的是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美好环境功能[1],虽然许多规划设计人士提出了一些积极健康生活的对策,但数量和内容仍较为有限,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角度的理论初探或者从绿地层面探讨康复作用等方面,而从社区环境的角度关注居民身心健康的研究不多,对从社区公园内部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态层次等角度讨论的研究较少,这是制约深入探析社区公园环境促进人群健康、缓解人群精神压力机理的直接原因,实为引发笔者开展该研究的直接原因。

社区公园通常指服务半径为0.4~1.0 km的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满足居民日常游憩、锻炼等需求[2]。研究表明,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可能会增加诸如癌症、抑郁症等疾病发生的可能性[3]。因此,社区公园不仅可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娱乐活动的场所,更承载着为居民带来健康裨益及健康生活方式的使命[4]。笔者引入益康花园理念,梳理其概念及相关要素,提出益康花园理念的三维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健康的空间元素,构建促进健康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框架与策略,并以贵阳市黔山秀水园景观设计作为实证案例进行应用探讨。

1 益康花园理念解读

益康花园源于西方“Healing Garden”一词。不同作者从不同专业角度来定义该词汇,通过不同的理论机制来阐释其潜藏的因果关系。笔者选择“益康”而不是“康复”作为中文译词,表现出益康花园的使用者不仅仅局限于以医疗康复作为译词的所谓的“病人”,而是更多用于亚健康或身体健康的人。“益康”一词意味着具有对健康有益或保持健康的能力,正是由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的效果,这强调了自然疗愈的强大渗透力[5]。

2 益康花园理念的作用机理

益康花园理念的作用机理是指其发挥功效的原理和途径。相关研究一致认为,人类对绿色空间使用的感知过程是益康效益发挥的基本途径[6],也是通过这一中介机制来实现健康效益的转化,完成有益健康行为的动作闭环。绿色空间影响健康的主要机制有“鼓励体力活动,缓解精神压力,促进社会交往”这3个方面[7]。笔者以花园对人体生理康复、心理疗愈、成长认知三大健康效益为主线进行梳理和探讨,提炼出益康花园理念的三维作用机理模型。三维作用机理实则是时时互动、互为因果的整体性模型,最终获得持续的康复效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构建了益康性社区公园三维作用机理模型(图1),并总结归纳了影响健康的关键要素(表1)。

3 基于益康花园理念的社区公园空间营造策略

在过去的20年里,依赖卫星与遥感技术的空间测量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很难在人的尺度以及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准确描述现状或营造感知空间。“以人为本”是益康花园的核心所在,旨在通过人与环境的交互行为,从而提高居民身心健康,并引导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基于这一想法,笔者提出“空间叠加”的方法模型,利用“抽象研究法”将社区公园空间划分为不同的以健康获益为主体的“单元”需求的概念。该模型将人体健康需求分为3个层面,即基础物质层面、心理精神层面以及社会交往层面,继而分别建立以“功能单元”“空间单元”“成长单元”3个空间单元的叠加与之对应,构成贵阳市社区公园空间模型构架(图2)。

其中,“空间单元”是健康资源可及利用的前提,功能单元是健康获益的有效保障,成长单元是公共健康循环的延续推进。这3类单元分别对应着不同层面的健康获益。功能单元从人体积极锻炼与活动行为概念出发,分为心肺健康和强身健骨、自然润养3类。可达性以及空间形态等决定了社区公园健康资源的主体感知获得。最后,居民蕴含的共同情感认知决定了社区空间表现出的统一人文特征。因此,益康理念下的社区公园在满足物质基础的前提下,整体空间应为“自然体验”属性与“社会人文”属性的叠加。

3.1 建立满足健康资源可及需求的空间单元

空间单元,即根据一定的系统关系形成完整集聚的空间实体。这里提出的空间单元实际上就是以可达性为核心的社区“步行生活圈”路径。调研中发现78%的被访者通常以步行距离20 min以内到访公园进行活动,36%的居民表示距离太远宁愿在室内活动。这说明在时间成本影响下的山地空间可达性成为居民是否愿意户外活动的佐证[9]。因此,入口空间与周围环境的开放连接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应在全园可及范围内布置无障碍式通道,在重要节点布置扶手栏杆,以满足视听障碍以及行动不便使用者的需求;提供有效的自然信息与感官刺激,重视规划种植适宜当地生长的芳香园林植物,以及具有药用价值的园林植物、食疗花卉等。

3.2 建立满足全面健康的功能单元

功能单元主要体现以心肺健康斑块、强身健骨斑块和自然润养斑块三大类的结合共治[10]。其中,心肺健康斑块主要针对目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高脂肪、高血压、肥胖等疾病,通过有氧运动为主要承载对象的场地空间供给,重视参与性与协作性[11]。强身健骨斑块主要为提升居民自主生活能力,针对力量型与柔韧性方面的锻炼。自然润养斑块对于空间的要求更强调地是自然的可进入性、可参与性和可渗透性,以及带给人感官刺激的特性。自然的力量有助于改善情绪,提高抗癌蛋白的细胞内水平等[12]。尤其针对目前儿童“自然缺失症”等问题,儿童本是在自然游戏活动中获得智力开发、心肺耐力提升以及智慧增长的,且只有在进行娱乐或体育活动时,绿色空间的益康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有效作用[13]。

3.3 建立满足社会共振的成长单元

共同享用绿色空间有助于缓解人们心中的烦闷、压力和精神疲劳,获得尊重感与自我实现[14]。人在社区空间中获得成长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一方面直接作用于主体,通过意识引导、教育示范、公众参与等途径产生影响[15];另一方面,通过社区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精神渗透、地域情脉输出、场所依恋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主体行为活动[16]。因此,具有参与感的地域文化符号更能强化主体对于益康能量价值的获取。

4 基于益康花园理念的社区公园景观设计实践

该研究以贵阳市黔山秀水园为例,基于上文框架与提升策略探讨社区公园景观设计。通过对原场地进行梳理规划,建立人工与自然之间的有效联系度,强化社区游园的益康功能及可持续开发。

4.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南校区教职工住宿区附近(图3)。北为居民社区与教职公寓,南为山头绿地,西侧为田园北路,东邻贵大驾校。属旧式老城区社区公园绿地,设计总面积约4 800 m2。场地内有贵州独特的喀斯特山地岩石地貌以及长势良好的生态植被景观,但总体这些生态资源尚未被充分开发利用。在进行项目改造提升时,对用户的个人社会属性以及对于场地的建议或意见进行了搜集。周边居民家庭成员多以研究型职业为主,游憩活动频率较高,主要集中在下午和晚上。附近居民注重公园设计细节,如植物、水景和地形的处理;喜欢富有思考、意境的景观环境,提出了冥想、散步以及交流娱乐的空间需求。

4.2 设计理念

该项目以“筑黔山秀水景、传本土益康情”为设计主题,以满足居民各项需求的功能单元,满足资源匹配可及的空间单元以及满足居民心灵慰藉的成长单元相叠加,作为构建整体社区游园的空间规划模型框架(图4)。2条游憩主线,一是借黔山秀水营造连续性的亲自然游憩场所作为游园主线,取义山水,道法自然,以文脉诠释归属传承。二是以药用植物疗法为营造基础的益康花园主线,综合考虑使用者心理生理的健康需求。全园将喀斯特山水意境作为形象主景,巧妙地对山、石、水等景观要素进行布局融合,提升立面视觉效果(图5),形成立意丰富、健康和谐,具有内在意境的作品。

4.3 设计策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