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调查及主要病害风险分析

作者: 蒋萌萌 姜海燕 房钰欣 兰佳贺 吴云菊 党海龙

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调查及主要病害风险分析0

摘要 为更好地掌握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的发生特征及危害程度,对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采用踏查法、样地调查法对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草原病害共发现23种,为锈病6种、白粉病12种、叶斑病4种、煤污病1种;草原病害病情指数较高的有田旋花白粉病(13.20)、蒲公英叶斑病(12.50)、少花米口袋白粉病(12.50)和菊叶委陵菜锈病(12.00),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2%、25%、25%、30%;对主要病害菊叶委陵菜锈病和田旋花白粉病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其中菊叶委陵菜锈病的风险分析R为1.705,田旋花白粉病的风险分析R为1.538,均为中度风险有害生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关键词 植物病害;风险分析;发生特征;病害调查

中图分类号 S 8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5-012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5.025

Grassland Plant Disease Survey and Risk Analysis of Major Diseases in Manzhouli City

JIANG Meng-meng,JIANG Hai-yan,FANG Yu-xin et al

(College of Forestry,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u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8)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grasp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degree of damage of grassland plant diseases in Manzhouli City, a systematic survey on grassland plant diseases in Manzhouli City was conducted.In this study, the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of plant diseases in the steppe in Manzhouli C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method of field survey and sample site survey. It was concluded that a total of 23 diseases were found in grassland, including 6 rust diseases, 12 powdery mildew diseases, 4 leaf spot diseases and 1 coal stain disease;the high disease index of grassland were powdery mildew of petunias (13.20), dandelion leaf spot (12.50), rice pocket powdery mildew (12.50) and chrysanthemum leaf rust (12.00), with an average incidence of 22%, 25%, 25% and 30%, respectively;the potential risks of the main diseases, chrysanthemum leaf commiphora rust and field spinach powdery mildew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risk analysis R of chrysanthemum leaf commiphora rust being 1.705 and that of field spinach powdery mildew being 1.538, which are both medium-risk pests, an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ggestions were made.

Key words Plant disease;Risk analysis;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Disease survey

草原植物病害可危害整个草地生态系统,不仅对草地植物的产量和饲用品质有重要影响,严重时还会危害家畜健康,改变草地植被特征,影响草地可持续利用[1-2]。长期以来,我国天然草地植物病害的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缺乏系统性的调查,只有少数省份(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过简单调查[3-6]。1994年兰州大学草地保护研究团队编辑出版了《牧草病害真菌病害名录》,报道了由929种菌物引致的15科903种草类植物的2 831种病害。截至2016年,我国已报道2 831种草类植物病害。其中禾本科牧草病害最多,有1 289种;豆科和菊科牧草病害分别排在第二、三位,数量分别为764和410种。这3科寄主植物共计751种,占我国牧草寄主总数的83.2%[7-8]。2021—2022年调查显示,我国草原病害整体发病率偏高,草原病害发生面积约14.94万hm2,同比下降62.20%[9]。据报道,我国草原植物病害年均发生面积为86.3万hm2。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及西藏等各大草原区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危害程度显著时,可引起草原退化,进而导致牧草减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问题。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监控与防控草原病害,合理开发利用草原,是草原治理与保护中的重要挑战之一。笔者通过对满洲里草原病害的整体调查,总结了满洲里草原病害的种类、发病情况,并对目前防治工作中面临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估,旨在为满洲里市日后开展的草原植物病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北部,介于117°12′~117°53′E、49°19′~49°41′N,调查地为扎赉诺尔区、满洲里婚礼宫、情人岛、达永山。扎赉诺尔区为117.561°E、49.423°N,地势西高东低,草原辽阔,是天然草原的主体类型,境内植被属短草植被类型。满洲里婚礼宫为117.512°E、49.583°N,位于城市边缘地带,草原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情人岛为117.305°E、49.584°N,拥有成片的草原,地势平坦,植物资源丰富;达永山为117.617°E、49.533°N,属山地草甸草原,植物种类繁多。

1.2 调查方法

调查参照《全国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根据样地的地貌特征,制定合理调查路线,并采集病害样本。踏查采取5点取样法,以整株为单位进行调查,调查其危害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发生症状、危害寄主、危害部位、危害时期、发生区域和分布范围。对采集后的病害样本进行显微镜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各菌株的产孢结构、产孢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孢子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进行观察,最后根据观察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查阅相关文献。参考《真菌分类学》[10]进行种类鉴定。

1.3 发病情况

(4)评定标准及分值。

参考蒋青等[13]建立的风险评估体系,同时结合不同物种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依据计算出的风险分析R值,进行风险程度判定。

根据R值来决定风险程度。2.5~3.0,极高度风险有害生物;2.0~2.4,高度风险有害生物;1.5~1.9,中度风险有害生物;1.0~1.4,低度风险有害生物(表1)。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原病害种类

满洲里市草原植物病害共采集鉴定23种不同植物的4类病害,分别是锈病、白粉病、叶斑病和煤污病,其中以白粉病和锈病危害的植物种类最多,其次是叶斑病(表2)。

不同采集地植被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略有不同,鉴定出的植物病害主要集中分布于扎赉诺尔区和满洲里情人岛,其余分布于满洲里婚礼宫和达永山地区。植物病害平均发病率在5%~30%。病害发病率≥25%的病害有6种;发病率为15%~<25%的病害有8种;发病率<15%的病害有9种。植物病害频度在10%~60%。病害频度≥50%的有4种;病害频度在40%~<50%有2种;病害频度30%~<40%有4种;病害频度<30%有13种。

锈病病情指数最高的是菊叶委陵菜(12.00),其次是鹤虱锈病(10.50)。菊叶委陵菜、鹤虱以及星毛委陵菜的发病

2.2 草原病害发病情况

白粉病、锈病、叶斑病和煤污病4类病害的发病情况见表3。由表3可知,病情指数高的有田旋花白粉病、少花米口袋白粉病、蒲公英叶斑病和菊叶委陵菜锈病。

率和严重度指数偏高,由此可知,锈病发病情况集中在委陵菜属和鹤虱属,对此寄主危害症状明显。

白粉病在满洲里市发生普遍度高、病害频度大。其中病情指数最高的是田旋花白粉病(13.20),平均发病率为22%;其次是少花米口袋白粉病(12.50),平均发病率为25%,两者在病情指数上相差不大,但少花米口袋白粉病的严重度等级比田旋花白粉病高,有1/4~1/2叶片感病。

叶斑病的病情指数呈两极分化。其中病情指数最高的是蒲公英叶斑病(12.50),危害部位广,平均发病率为25%。病情指数最低的是针茅黑斑病,仅发生部分危害,平均发病率为7%。

综上所示,满洲里市草原病害发生总趋势为白粉病危害草本类植物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病害频度最大。锈病中等发生且比较集中分布,叶斑病和煤污病少量发生。锈病和白粉病这类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不减;叶斑病病情指数两极分化,煤污病病情指数最低。

2.3 主要草原病害风险分析

根据病害分布、危害程度、病情指数等,分别对菊叶委陵菜锈病、田旋花白粉病2种病害进行风险分析。

2.3.1 菊叶委陵菜锈病风险分析。

由表1及菊叶委陵菜的实际调查情况可知,菊叶委陵菜锈病地理分布P1=(P11+P12+P13)/3=1,潜在危害性P2=0.6P21+0.2P22+0.2P23=1.2,受害作物经济重要性P3=Max(P31+P32+P33)=3,传播扩散可能性P4=5P41×P42×P43×P44×P45=3,危险性管理难度P5=(P51+P52+P53)/3=4/3。

根据公式计算可得,R1=5P1×P2×P3×P4×P5=1.705,为中度风险有害生物。

通过对满洲里市的实地调查,得出菊叶委陵菜在满洲里市的病情指数较高,病原物对寄主的危害面积大,病害频度也较大。菊叶委陵菜锈病在全国范围内适生地广,多地存在该病菌的潜在危害性。病菌依靠气流传播,满洲里市草原植被丰富,风力条件充足,更利于该病生长繁殖,根据已有数据可知该病病原有3种,其风险性大大升高。目前数据分析暂时判定菊叶委陵菜锈病为中度风险有害生物。

2.3.2 田旋花白粉病风险分析。

由表1以及田旋花的实际调查情况可知,田旋花白粉病地理分布P1=(P11+P12+P13)/3=1.6,潜在危害性P2=0.6P21+0.2P22+0.2P23=1.346,受害作物经济重要性P3=Max(P31+P32+P33)=1.90,传播扩散可能性P4=5P41×P42×P43×P44×P45=1.502,危险性管理难度P5=1.4。

根据公式计算可得,R2=5P1×P2×P3×P4×P5=1.538,为中度风险有害生物。

通过对满洲里市的实地调查以及查询田旋花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可得出田旋花在北方地区的适生性较强。该病菌喜高温高湿交替环境,在降雨量多的年份易发病,满洲里的半干旱气候有利于病菌生长。目前数据分析暂时判定田旋花白粉病为中度风险有害生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