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作者: 努尔孜巴•阿布都塞拉木 安瓦尔•买买提明

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0

摘要 以新疆为研究区,通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相对发展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深入探究2010—2022年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2010—2022年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虽有起伏,但整体呈上升趋势;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对发展度从2010年的2.998 3下降至2022年的0.624 0,协调特征由2010年的新型城镇化滞后型转变为2018年的同步发展型再转变为2019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滞后型;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0.489 4上升至2022年的0.845 8,耦合协调类型由2010年的濒临失调型转变为2022年的良好耦合型,整体向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

中图分类号 F 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5-0185-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5.039

Study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ed Industrial System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Xinjiang

Nuerziba Abudusailamu,Anwaer Maimaitiming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Tourism,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Xinjiang 830054)

Abstract Taking Xinjiang as the research area, through constructing the index system of modernized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and us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 relative development degree model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o explo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odernized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Xinjiang from 2010 to 2022,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 that: from 2010 to 2022,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 of modernized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Xinjiang fluctuated but showed an overall upward trend; the relative development degree of modernized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new urbanization in Xinjiang decreased from 2.998 3 in 2010 to 0.624 0 in 2022, and the coordinated characteristics change from the lagging type of new urbanization in 2010 to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type in 2018 and then to the lagging type of the modernized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 in 2019; the coupled coordination degree increases from 0.489 4 in 2010 to 0.845 8 in 2022, and the typ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is transformed from the dying dysfunction type in 2010 to the good coupling type in 2022,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owards benign interaction.

Key words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construction;New urbanization;Coupled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但其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新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外,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加速构建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及人力资源为协同推进的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在这一背景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动新型城镇化成为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路径,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研究视角有所不同。国外学者主要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美国学者Perroux是世界上最早探索城市与产业之间的联系的学者,他提出城市化应超越工业化发展,产业集聚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1]。这一理论为理解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视角。Komorowski[2]强调工业化和城市化应通过提高劳动社会效益,提升社会及其成员生活水平,这表明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的集中,更是社会福利的提升。Michaels等[3]从全球化视角分析城市化发展规律,指出产业分工变化和新行业模式的产生促使产业集群升级。Pereira[4]提出巴西城市化进程控制着现代工业设施的扩张、城市间的劳动分工以及生产结构的调整。国内学者主要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展开了研究,王晓艺[5]指出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有利于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吴尔斯林等[6]阐述贵州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通过数字经济引领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和“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马博等[7]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刻地改变了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的规模、方向,增强了科技创新的集聚效应,改善了科技创新资源与要素的配置效率。

综上,国内外学者对两者的关系和作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是针对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仍缺乏。基于此,笔者以新疆为研究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相对发展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2010—2022年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关系,以期为助推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3°40′ ~96°18′E,34°25′~ 48°10′N),简称“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广袤的土地资源、独特的气候条件以及“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地貌。新疆与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界线超过5 700 km,这一地理位置使得新疆在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疆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新疆正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体系以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为基础。参考黄仁全等[8]的研究,用第一产业增加值与从业人数的比值代表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用第二产业增加值与从业人数的比值代表新疆工业现代化水平,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从业人数的比值代表新疆服务业现代化水平,2010—2022年新疆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见图1。新疆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仍然较慢,截至2022年末,新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89%,低于全国65.22%的水平。2010—2022年新疆城镇化率如图2所示,新疆城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加强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1.2 数据来源 选取的所有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10—2023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疆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及有关政府部门公开的数据。

1.3 研究方法

1.3.1 构建指标体系。

为了更好地研究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在借鉴其他学者[9-11]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内涵以及新疆产业升级与转型的迫切需求,并按照数据的可获性、科学性和研究的需要,分别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4个维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从人口、经济、环境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对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1.3.2 数据标准化及处理。

熵权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指标变异性的大小来确定客观权重即权重越大,提供的信息量和指标的变异性就越大,信息熵值越小。

(1)数据归一化。由于各项指标计量单位不统一,因此需进行归一化处理:

式中:xij和yij分别表示第j项指标标准化前和标准化后的指标值;minxj和maxxj分别表示原始数据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标准化处理中为避免数值“0”对后续计算的影响,将对无量纲后的数据进行整体平移:y′ij=yij+0.000 1。

1.3.3 综合发展指数。将标准化后的值和各指标的权重之积进行求和计算新疆2010—2022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8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公式如下:

1.3.4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模型只能反映系统间静态相互作用大小,不能反映动态协调程度[12],耦合协调度模型可以反映系统间的综合关系[13]。该研究采用耦合协调度(D)模型来测算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性。计算步骤如下:

其中:C表示耦合度;U1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综合值;U2表示新型城镇化综合值。

其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T表示综合协调指数;α、β为待定系数,一般取值为α=β=0.5。参考杨帆等[14]研究,将耦合度协调发展类型、发展阶段按如下标准划分(表1)。

1.3.5 相对发展度模型。

运用上文计算得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计算两者之间的相对发展度反映两者的协调特征,计算公式[15]如下:

式中:U1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综合评价值;U2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E为两者之间的相对发展度。当E>1时,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发展类型,当E≈1时,属于同步发展类型,当E<1时,属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滞后发展类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综合评价指标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权重分别为0.407 7、0.186 5、0.228 7、0.177 1,其中,实体经济权重最高,人力资源的权重最低。说明新疆以国家重大战略为政策背景,将其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了实体经济上,而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技能人才短缺、人才培养不足、劳动力市场分散、人力资源观念和管理体系缺失等短板。新型城镇化中人口、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的权重分别为0.420 1、0.159 6、0.209 6、0.210 7,其中,权重最高的是人口系统,经济系统最低。人口系统中,权重最高的是城镇化率,为0.087 3,是因为新疆在提高城镇化率方面制定并实施了多项政策如放宽落户限制、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等。

2.2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相对发展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2010—2022年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相对发展度及耦合协调度见表3。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综合发展指数从2010年的0.414 8上升到2022年的0.565 1。2018—2021年有所下滑,是因为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发展[16],这一过程新疆也淡化了经济增长的速度目标,开始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目标,加之新疆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中一直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过程中出现了短期的波动。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从2010年的0.138 3 上升到2022年的0.905 6,在这一时间段内,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新疆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