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华东 尹冰冰 徐运红

华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0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乡村旅游业的振兴与发展。以在CNKI文献库检索到的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华北地区)乡村旅游为主题的中文文献为综述对象,对其关键词的使用频率、核心作者和机构的贡献等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从而了解关键词的分布和权重以及在该领域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者或机构。分析华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基础设施、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可实现的路径进行分析和综述,考虑如何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层面取得平衡。最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未来华北地区乡村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 乡村旅游;共同富裕;计量可视化分析;华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5-0207-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5.043

Review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North China—Visual Metr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Cite Space

WANG Hua-dong YIN Bing-bing1,XU Yun-hong1

(1.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Hebei 056000;2.Xin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orla,Xinjiang 841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scholars and policy makers pay attention to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We reviewed the Chinese literature on rural tourism in Beijing,Tianjin,Hebei,Shanxi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North China) retrieved from CNKI library.The frequency of use of keywords 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core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were quantitatively and visually analyzed,so as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weight of keywords and the scholars or institutions with high influence in the field.We analyz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North China,including policy environment,market demand,infrastructure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We also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the feasible paths,and considered how to strike a balance among 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Finally,with the aim of common prosperity and combin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we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North Chin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Rural tourism;Common prosperity;Quantitative visual analysis;North China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已将乡村旅游业纳入“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之中,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乡村旅游发展作出相关安排[1]。为推动新时代乡村旅游取得显著进展,文化和旅游部与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和务实举措。这些措施旨在加速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使其融入快速发展的轨道[1]。包含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和天津市在内的华北地区是我国七大地理分区之一,旅游资源丰富,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旅游胜地。自2020年,北京自贸区、天津自贸区、河北自贸区的相继成立,给华北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这些自贸区的建立旨在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自贸区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进入华北地区,增加了人口和消费者的数量。这将促进人们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自贸区之间通过合作与共享资源,不同地区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有机衔接,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共同富裕。自贸区的建设将促进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总体而言,自贸区的建设为华北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新动力,为不同层面的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提高经济水平、增加就业机会,这些自贸区有望为整个地区的繁荣和共同富裕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国家对乡村旅游大力扶持,在理论界也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但是目前,学术界关于华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综述较少,所以该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在CNKI数据库中,以华北5省份乡村旅游为主题进行搜索,共得到相关文献1 458篇(北京453篇、天津106篇、河北455篇、山西336篇、内蒙古108篇),时间跨度为2002—2023年。利用Cite 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除重处理,最终剔除后得到文献1 382篇。

运用Cite 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以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要素为主要的检索内容,生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运用该软件,能够明确分析发文数量、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并且能准确把握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发展的研究趋势,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体概括和梳理。

1 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1.1 核心作者分析

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Cite 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图1显示的连接节点上看,目前国内逐步出现几个较为明显的作者合作团队,以北京农学院的何忠伟、河北农业大学的张润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邹统钎等为核心的团队,已经在乡村旅游研究领域建立了自己的研究网络。另外,一些团队规模较小,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耿红莉、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的王健、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刘军萍等。然而,一些学者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张义丰、河北师范大学的高艳红、大连民族大学的闫沙庆等相对独立。这也说明学者独立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类学者之间缺乏合作,也导致了优质资源的共享不够充分。这表明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合作关系,但整体的合作趋向和联系强度并不高。图1中存在联系的合作者大都为同一机构或者同一地区的内部合作,这也充分地反映出加强不同机构、不同地区的跨界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1.2 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对研究机构的聚类分析与发文数量统计,其中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为河北农业大学(40篇);其次为山西农业大学(31篇)、山西大学(21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20篇)、河北师范大学(10篇);发文量在8篇以上的机构有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北金融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北京农学院,其他机构的发文数量均在8篇以下。通过对研究机构的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发文量在5篇以上的研究机构有22个。该研究仅对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发表数量最多的河北农业大学,该研究机构主要针对河北省各县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困境与对策及休闲农业的发展和效益评价进行研究。刘诗雯[2]以河北省张家口蔚县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同时对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深刻思考。提出了6方面的措施,包括加强统一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开发创意产品等,旨在提升蔚县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水平。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大学则是以推动乡村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随着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市场日趋升温,农家乐、休闲农业等不断涌现。新兴业态的形成与发展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鲜活力。在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农学院发表的文献中,李晨等[3]对北京延庆区民宿产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和相应的措施。

1.3 研究热点分析

1.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运用Cite Space,对2002—2023年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可视化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很少有散落的节点,这说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关键词字体的大小与其出现的频率成正比。从图中也可以看出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休闲农业、河北省等关键词的字体略大,这也表明其出现的频率也就略高。图中乡村振兴一词就出现了127次,乡村旅游一词出现频率则高达608次。其次是河北省出现了120次,休闲农业出现了111次,山西省出现了81次,北京市出现了58次。像对策、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出现频率也都达20次以上。这些高频的关键词也反映了目前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话题和研究领域。

1.3.2 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

研究中关键词的突显强度和出现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确定某一时期的研究热点。由图3明显可见,乡村振兴是具有最大突显强度的关键词。其次包括北京市,以及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发展、精准扶贫、高质量发展、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空间分布等。

图3展示了2002—2023年间出现频率排名前25的关键词,按照关键词的突现变化将其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为2002—2015年,突现关键词为北京市、发展模式、旅游业等。国家旅游局在2010年《加快发展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若干建议》座谈会上,强调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

第2阶段为2016—2020年,突现关键词为对策建议、全域旅游、旅游扶贫、产业融合等。在《农村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中对乡村旅游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政策要求进行了细化。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表明要支持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

第3阶段为2021—2023年,突现关键词为高质量发展、乡村民宿、文旅融合等。韩钟毅[4]从内核发掘、规划管理、品牌宣传、产业体系等角度总结了河北省乡村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

1.3.3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分析。通过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研究数据进行聚类,并以时间线的形式呈现在图4中。图4右侧展示了华北地区乡村旅游领域内形成的8个主要聚类,分别是#0乡村旅游、#1乡村振兴、#2对策、#3影响因素、#4内蒙古、#5河北省、#6可持续发展、#7山西省。对这8个聚类的归纳和总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华北地区乡村旅游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