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的机理与路径探究
作者: 彭雅婷 欧卫星摘要 基于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的目标和内容,厘清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的内在机理。同时,发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存在信息、资源与机制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要完善顶层设计、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乡村振兴;耦合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6-026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6.060
Exploration on the Coupling Mechanism and Pa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ENG Ya-ting OU Wei-xing2
(1.Changsha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sha,Hunan 410600;2.Hunan Academy of Education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upling goals and conten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article clarifie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coupl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At the same time,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constraints in the coupl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erm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mechanisms.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coupl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hould improve the top-level design,optimiz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ustr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Coupling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升乡村人力资源效能,是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的关键。2022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及类型特点,充分发挥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然而,职业院校由于专业设置培养质量等还有待完善和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缺乏主动性,往往被动参与实践,缺乏深度服务内容。职业教育供需融合不足,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严重。职业教育肩负着乡村振兴的重任,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针对性地提高职业院校的服务能力[2]。在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明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耦合的逻辑和纽带,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战略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与实现路径,以期为职业院校在更高水平上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1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的内在机理
1.1 目标耦合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其目标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我国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此进行了准确定位,并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任务。职业教育的目标可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首先,职业教育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明确职业责任,遵守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其次,职业教育要注重科学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最后,职业教育要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熟练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顺利从事各种职业工作奠定基础[3]。
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培养一大批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乡村企业家、农村电商人才,乡村治理需要村务管理人才、乡村规划人才、法律援助人才,文化传承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乡村教育人才、乡村文化工作者,生态环境需要生态环境保护人才、绿色农业人才、乡村景观设计人才。总而言之,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共同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能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保障[4]。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乡村振兴是为了提升乡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水平,使其与城市发展保持一致。因此,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乡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1.2 内容耦合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容耦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业耦合。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兴旺,而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劳动力。职业教育通过开设与乡村产业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培养出一批批符合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保障[5]。二是人才耦合。职业教育是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基地,为乡村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显示,职业学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6]。这些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回农村从事农业工作,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另一部分在乡村企业或机构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三是技术耦合。职业教育通过传授先进技术,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职业教育机构与农业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引入教学,使农民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职业教育还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四是文化耦合。职业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机构通过开设乡村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课程,培养农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有助于丰富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涵,提升乡村文化的软实力。五是生态耦合。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职业教育机构通过开设生态环境保护、循环农业等课程,使农民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掌握生态农业技术和绿色生产方式,为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在产业、人才、技术、文化和生态等方面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要素耦合,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2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的现实困境
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在耦合过程中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分析这些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2.1 信息约束
信息不对称、滞后和缺乏成为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的主要瓶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过程中,存在信息制约问题。第一,乡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网络覆盖面不足,导致职业教育资源难以充分共享;第二,乡村地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家长和学生在职业教育选择上存在误区,导致职业教育与乡村需求的匹配度不高;第三,农村地区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不紧密。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实用技能培训。然而,当前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与产业界沟通不畅,导致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就业前景,而且制约了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7]。
2.2 资源约束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第一,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由于地域差异和产业发展不均衡,农村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然而,现有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往往无法满足这些多元化的需求。以农产品加工与储运、农产品网络推广技术、农产品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课程为例,这些课程设置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上与农村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农村产业发展的需要[8]。第二,职业教育资源在农村地区的分布不均衡。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比如优质师资、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这种资源短缺使得农村学生接受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机会受限,影响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短缺,专业素质不高,同时也缺乏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3 机制约束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机制不完善,导致职业教育体系与农村产业发展不匹配,使得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此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人才流失。具体原因在于: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和终身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政策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相关政策对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耦合缺乏明确指导和实质性支持,导致二者融合程度不高。例如,农村地区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职业教育经费的保障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3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的路径优化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耦合的问题需要加以关注和改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业融合、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政策支持等措施,可以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3.1 完善顶层设计
政府应加强对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耦合工作的重视,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国家应制定针对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政策,明确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职业教育质量和农村人才培养质量。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二是加强人才培养与选拔。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强化农村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9]。建立农村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认证的有效衔接,为农村人才提供成长空间。三是加强乡村信息化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程度。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升网络覆盖率,促进职业教育资源在乡村地区的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