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的有效路径和保障机制

作者: 刘双清 刘磊 王玉生 黄国华 唐前君 张亚

摘要 倡导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科研促进研究生教学,这对于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要。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是研究生教学改革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植物保护学科研究生教学特点,分析了科研成果教学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的有效路径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 科研成果;研究生教学;教学资源;有效路径;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5)06-027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06.061

The Effective Path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High Quality Graduate Teaching Resources

LIU Shuang-qing,LIU Lei,WANG Yu-sheng et al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128)

Abstract Advoca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graduate teaching,and realizing the promotion of graduate teaching by scientific research are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teaching and talent training. How to transform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high quality graduate teaching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topic that needs to be studied in 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Starting from the necessity of transform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graduate teaching resources,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teaching in plant protection disciplin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and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path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of transforming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 high quality graduate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Graduate teaching;Teaching resources;Effective path;Guarantee mechanism

高校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共生关系,19世纪初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就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大学办学理念。教学作为研究生培养环节的重要内容,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生教学效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有利于提升科研成果本身的应用价值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当前,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探讨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提高研究生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研究生教学改革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1 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的必要性

1.1 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

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时需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研融入研究生教学就是将科研思维、科研方法、科研精神、科研进展、科研成果等作为优良素材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对所授知识进行整合,实现学术思想的“第二次飞跃”和自身能力的提升。思考把握研究生教学的内在规律,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挖掘深层次知识体系,还能激发科研项目灵感。一名出众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始终是助推其成长发展的两翼,二者缺一不可[1]。

1.2 加强课程思政教育

研究生的教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科研课题实践,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使其系统掌握该专业基本的理论方法和必备的操作技能。研究生导师带领研究生承担科研任务,完成学位论文,需要其具备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和育人精神,这对于研究生的价值观塑造、职业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开展研究生教学过程中注重价值引领,充分挖掘蕴含在教学资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紧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思政教育与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相互融合,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1.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科研成果是科研人员经过深入系统研究后,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具有理论上或应用上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蕴含着科技创新的思想和内容[2]。研究生通过接触了解该专业相关科研成果,可以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行业产业的贡献,提高学好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性认识。研究生通过学习探究该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所学专业领域面临的现实难题和技术瓶颈,提升学好专业知识的内生动力,提升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植物保护学科课程专业性较强、理论知识不易理解,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与成灾机制各不相同,绿色防控技术实践操作性强,需要将科研成果融入研究生教学环节。

1.4 实现教学创新发展

研究生教学是教师将已有的知识传授给研究生,让研究生了解相关知识点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科研则是教师引导研究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研究,重在培养研究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成果反映专业领域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多种形式的研究生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对研究生教学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利用丰富多样的研究生教学资源,可以扩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典型案例分析、课堂研讨、专题讲座等。开展科教融通的教学创新,教师带领研究生感受求知求索的过程,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效果,有利于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升。

2 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2.1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的重视度不够

在高校层面,科研成果的数量和档次是办学水平实力的体现。多数情况下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与评奖评优、职称晋升挂钩,通常将教师的代表性科研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基本指标或门槛条件,科研成果向研究生教学资源的转化往往被忽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的政策导向、资金投入、支持力度不够。尽管一些高校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但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完全落实。

在教师层面,做好研究生教学工作是本职,但科研业绩常被作为评价能力水平的标准。特别是在科研型大学、科研教学型大学,教师更加重视科研工作,完成教学工作任务、达到基本工作量的现象比较常见,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来提高教学质量的认识不足、实践应用不多。

2.2 科学研究过程与研究生教学环节的融合度不高

在教师层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资源是一个耗时多、见效慢、周期长的过程。从时间周期、效益产出等方面综合考虑,教师大多会选择备课时间短、完成效率高的上课方式,教师在教学环节主动融入科研成果讲授的较少,研究生多通过学术报告、学术讲座来了解科研进展和科研成果,存在科研与教学“两张皮”分离的现象。有些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多、科研成果丰硕,但投入教学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有些教师教学工作业绩比较突出,但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较少或级别不高,科研成果产出数量不多[3]。

在研究生层面,由于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传统基于教材的课堂讲授对研究生的吸引力不大,即使上课没听懂,课后还可以自学。由于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今通过网络数据库查找资料非常便捷,专业教材不再是研究生学习的唯一来源,传统教案、讲义、PPT讲稿等已经难以满足新的教学模式需求。研究生的学习不再像本科阶段的学习那样宽而泛,而是专注于某一领域方向开展深入研究,虽然开设了一些专业课程、学术讲座等,但有的研究生认为课堂讲授内容与学位论文选题不相关、作用意义不大[4]。

2.3 科研成果本身在研究生教学场景的应用性不强

有的教师对科研工作的产业价值思考不够,在凝练科研方向和科研选题时,没有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本省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没有针对产业链上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推广性不强,成熟度和转化度不高,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研究生教学的可行性不足。有的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与任教课程关联度不大,所产出的科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在内容和用途上有些脱节。在研究生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教师团队还不多,实质上紧密合作的教学科研团队相对缺乏,围绕“科学研究促进研究生教学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思考研讨和应用实践较少。

3 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的有效路径

3.1 科学研究与研究生教学双向支撑

在高校层面,要树立从事科研与研究生教学协同育人的高等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深入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深入挖掘科研工作中潜在的“教学性”需求和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凸显的“研究性”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科研任务紧密结合,在科研过程中将科研业绩和教学素材紧密结合,实现科研和研究生教学相互支撑促进、能量流动汇聚、联合协同育人的目标。

在教师层面,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和优势特长,结合任教课程与科研方向的关联性,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创新团队,通过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发挥最大合力,围绕教学科研互促互进,进行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融合协同创新。在科研方面,团队成员的工作要紧密围绕团队的主攻方向开展,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科研选题、项目申报、项目研究实施到成果转化应用全过程;在教学方面,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课程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5-6]。

在教学层面,应强化课程教学效果和科学研究成果并重的研究生培养理念,从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将学术前沿、科研成果等要素有效融入研究生教学环节,引导研究生将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同时,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采用案例式、讲座式、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将科研实践场景、科研成果有效结合到教学环节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生教学风格。

3.2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研究生课程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添加科研成果的内容作为课程讲授的扩展内容,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和更新,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资源;将科研成果的内容编写成教材或教材的一部分,丰富并更新教学资源;时刻关注国内外学科发展态势,向研究生介绍国内外学术会议动态以及在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将科研工作的新进展、技术路线的新方法及时补充到课堂教材中,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科研创新性、前沿性的融合;结合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生教学的重要环节,将科研过程中的科学问题、技术难题融入教学教案、讲义、课件中,为授课提供鲜活、真实的素材,使研究生通过研究项目、研究方法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概念的理解及运用[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