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方法的农业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基于AHP方法的农业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0

刘新伟 张攀华 高逢敬 孙洁 王璐 刘大华 王明国 畅彦丽

摘要  基于实地调查,对镇原县种植业中主要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特尔斐法赋值和矩阵测算,得出种植业产业竞争力的综合分数和排名,为农业部门选取未来可引导支持的主导产业提供策略依据,同时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种植业;发展优势;产业竞争力;层次分析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9;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1-0213-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4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Based on AHP Method—Taking the Planting Industry in Zhenyuan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U Xin-wei, ZHANG Pan-hua, GAO Feng-jing et al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Planning and Engineeri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eijing 100125)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trips,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jor industries in the planting industry in Zhenyuan County. The paper builds an index system for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throug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 overall score and ranking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lanting industry are produced based on Delphi method assignment and matrix calculation, which provides a strategy for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to select leading industries that can be guided and supported in the future, as well as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Key words  Planting industry;Development advantages;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作者简介  刘新伟(1981—),男,北京人,工程师,从事农业政策、产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1-04

镇原县是陇东农业大县,种植业以玉米、小麦、蔬菜、油料、豆类为主,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南部,总面积3 500 km2,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塬区地势平坦,为农作物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提供较好基础。镇原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较分明,夏季多行东南风,总体呈干旱、温和、光富的特点,历年有效积温2 700 ℃左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淀粉的富集。镇原县交通条件便利,地处陇东地区庆阳交通枢纽的辐射区,周边青兰高速环绕,县域北部有G309国道贯穿东西,南部S318和S303两条省道交汇,2023年启动建设的陇南铁路和G22青兰高速镇原段将大力提升县域交通能力,加快融入“一带一路”西北陆海联动通道物流枢纽的重要节点建设,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础。

1  镇原县种植业发展优势

1.1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镇原县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农业产业培育力度,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粮油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加强,产业合作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利益联结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基于“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

1.2  种养循环模式全面推广

遵循种养结合与清洁生产的原则,以有机肥加工为纽带,大力推广“禽-肥-粮”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格局。有机肥采用“畜禽粪便生物处理技术”,应用槽式和条垛式相结合处理工艺,添加专用除臭腐热发酵剂加快有机物料的发酵升温,新鲜物料由提升式翻抛机械自动翻动,并进行有氧高温发酵,提升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有机肥加工产业推动种植产业发展,形成了有机饲料和绿色畜禽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

1.3  “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实行

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模式。围绕“控、替、精、统”四字方针,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开展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坚持“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的原则,围绕农作物秸秆,推进还田处理和饲料化利用。加强残膜回收利用,建立起镇回收站、村回收点、企业回收再利用的农膜回收再利用体系,加强对废弃农膜的统一回收。

1.4  税收政策优惠

从事主导产业的投资项目,且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60%以上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从事循环经济并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按照省委省政府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部署要求,省级将原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部留“两市一县”(即庆阳市、平凉市、会宁县),对革命老区资源税原基数部分全部留市县,增量部分省与市县按3∶7分成[3]。

2  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该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将决策的有关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进行建模。层次分析法是现实经济活动中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的最常用方法,可以统一处理决策中的定性与定量因素,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等优点。它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决策,避免行为偏离和数据偏离。该研究从镇原县若干种植业产业中初步选取4个产业作为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的备选对象,分别是玉米、小麦、油料、豆类产业。

2.1  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指标

依据镇原县基本经济情况、种植业发展的规律和客观选择基准,充分考虑产业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建立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指标体系。

(1)比较劳动生产率C1。

比较劳动生产率反映i产业的生产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C1=Gij/LijG/L(1)

式中:Gij为i区域j产业的增加值;Lij为i区域j产业的劳动力人数;G为全国各产业的增加值;L为全国各产业的劳动力人数[4]。

(2)就业吸纳率C2。

就业吸纳率反映产业对社会的贡献,该值越大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越多,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计算公式如下:

C2=LiYi,i=1,2,…,m(2)

式中:Li为i产业的从业人数;Yi为i产业的总产值[5]。

(3)产业产值增加率C3。

产业产值比重可以反映一个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现阶段的地位及发展情况,而产业产值增加率则从产品需求的角度反映一个产业的发展潜力。计算公式如下:

C3=yi,n-yi,n-1yi,n-1×100%(3)

式中:yi,n为区域内i产业在n年的总产值;yi,n-1为区域内i产业在n-1年的总产值[6]。

(4)区位商C4。

区位商通过测定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来间接反映产业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用来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其测定指标有产值、产量、就业人数、固定资产额等。计算公式如下:

C4=yi/ni=1yiei/ni=1ei(4)

式中:yi为区域内i产业的产值,ni=1yi为区域内所有产业的总产值;ei为全区域内i产业的产值,ni=1ei为全区域内所有产业的总产值[6]。

(5)规模优势指数C5。

规模优势指数反映某产业规模具有的优势。计算公式如下:

C5=GSbf/GSbGSf/GS(5)

式中:GSbf为b 区f 作物的播种面积;GSb为b 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GSf为全国f 作物的播种面积;GS为全国农作物播种总面积。C5值越大,生产规模优势就越明显[7]。

(6)需求收入弹性系数C6。

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表示产业的需求增长趋势和发展潜力,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计算公式如下:

C6=ΔQi/QiΔY/Y(6)

式中,ΔQi/Qi为i产业的需求增长率,ΔY/Y为同一时期国民收入的增长率[8]。

(7)生产率上升率C7。

生产率上升率表示技术进步对产业的影响,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越高,其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成为主导产业的可能性就大。计算公式如下:

C7=(Xni/X0i)1/n-1,i=1,2,…,n(7)

式中:X0i为i产业初始状态的产品需求量;Xni为i产业第n年的产品需求量[9]。

(8)产业产值比重C8。

产业产值比重能有效反映一个区域内各产业经济的运行情况,是某个产业的产值在区域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C8=yini=1yi×100%(8)

式中:yi为区域i内产业的产值;ni=1yi为区域内所有产业的总产值[6]。

(9)产量集中指数C9。

产量集中指数反映区域此产业同全国相比较的优势。计算公式如下:

C9=qxi/qxQi/Q(9)

式中:qxi为x区域i产业产量;qx为x区域主要农产品总产量;Qi为全国i产业产量;Q为主要农产品总产量[10]。

(10)经济带动力C10。

经济带动力表示产业对经济的带动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C10=xki/y(10)

式中:xki为k地区i产业产值增加值;y为全国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1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