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发展评价研究
作者: 吴园 查茜
摘要 根据数字乡村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数字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数字乡村环境、乡村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乡村数字治理、农业信息服务5项一级评价指标和11项二级评价指标。应用熵权法构建评价模型,对重庆市5个数字乡村试点区县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结果表明,5个试点区县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性不大,在数字乡村发展的不同方面各有优势和特点。最后,根据制约数字乡村发展的因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乡村;发展;评价;熵权法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1-0227-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5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Digital Village Development—Taking 5 Pilot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Chongqing as Examples
WU Yuan, ZHA Xi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hongq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ongqing 40132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village,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digital village development was constructed. The system included five first-level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11 second-level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cluding digital rural environment, rural digital econom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pply, rural digital governance an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was used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five digital village pilot districts and counties in Chongqing was calculated and evalua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digital village development in the five pilot districts and counties was not very different, and each had its own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aspects of digital village development.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villag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Digital village;Development;Evaluation;Entropy weight method
基金项目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2020PY52)。
作者简介 吴园(1986—),女,重庆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数字乡村、农业信息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1-0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和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成为驱动经济增长、产业形态变革和治理效能提升的动力源泉。为顺应新时代发展前沿和趋势,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同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同年,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工作,对数字乡村的试点内容等进行了安排。2021、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年对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要求,提出推动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并提出研究制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数字乡村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对全国和不同地区的数字乡村建设进展情况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监测和定量评价。《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乡村理论研究,开展数字乡村发展评价工作,不断提升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因此,跟踪评价全国各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程度和发展水平,即可以为数字乡村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以为数字乡村工作的考核监督、激励约束提供相关的依据和参考。鉴于此,笔者根据数字乡村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数字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构建评价模型,对重庆市5个数字乡村试点区县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和评价。
1 文献综述
数字乡村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涉及乡村地区的数字经济、数字生活、数字治理和数字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内容[1],数字乡村具有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精准化和服务在线化等系列特征,其内涵十分丰富[2]。
从数字乡村的评价指标来看,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的 《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构建了发展环境、基础支撑、生产信息化、经营信息化、乡村治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3]。2020年11月,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从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大数据、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化治理、乡村信息服务、智慧绿色乡村、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网络扶贫9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进展和经验探索[4]。崔凯等[5]基于数字乡村建设视角下,遵循投入产出的框架,构建了数字环境、数字投入、数字效益和数字服务4项一级指标及对应的16 项二级指标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常倩等[6]从智慧乡村的概念特征和实践入手,结合乡村振兴的总体发展要求,从能力和成效2个方面构建了一个智慧乡村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框架,整个指标体系由9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构成。沈剑波等[7]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农业信息化产业、农业信息化人力资源以及农业信息化政策与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开展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从数字乡村发展评价方法来看,朱红根等[8]使用熵值法、泰尔指数、莫兰指数等研究方法对数字乡村发展的时间演变、区域差异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析。侯光文等[9]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对陕西省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评价及排序。张鸿等[10]引入就绪度的概念,在构建数字乡村发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AHP—熵权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测算并评价了全国31个地区的数字乡村就绪度水平。李振等[11]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组合预测的方法对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就绪度进行了评价。
以上分析可知,众多学者对数字农业、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评价指标做了积极探索,但对数字乡村发展的评价指标及方法的研究较少,对区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评价就更少。因此,笔者在把握数字乡村内涵的基础上,对首批重庆市的5个试点数字乡村区县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找出其制约及影响因素,为因地制宜打造数字乡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 数字乡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数字乡村的内涵与特征,构建了数字乡村环境、乡村数字经济、农业科技创新供给、乡村数字治理、农业信息服务5项一级评价指标体系和11项二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体系构建遵循以下原则:①科学性。参考国内相关学者关于数字经济、智慧乡村、乡村振兴、农业信息化等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年)》等报告的主要内容,以《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等政策文件为指导,进行指标的科学设计。②全面性。设计的指标体系包括了数字乡村的主要目标及重点建设任务,有数字乡村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信息服务等主要内容。③指导性。根据数字乡村的内涵,在把握数字乡村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数字乡村的关键特征和主要内容,可为各地区开展数字乡村发展评价工作提供指引和参考依据。
3 数字乡村发展评价与分析
3.1 指标数据来源及处理
涉及重庆市渝北区、巴南区、大足区、荣昌区、垫江县5个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的2020年数据主要来源于课题组实践调研获取的一手资料和各区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由于评价指标体系量纲与指标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离差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变异大小的差异影响,使每项评价指标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文章所用数据均为标准化后的数据。
3.2 数字乡村发展评价
目前在指标评价方法中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等。主观赋权法存在主观随意性强、容易受专家经验限制和决策制定者的偏好等影响。熵权法具有客观赋权、人为干预影响小的特点。该研究选择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来开展数字乡村发展评价。
(1)对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中各项指标均为正向指标,采用以下公式(1)进行处理。式中的Xij为评价指标体系中第i个指标的第j项原始值。
Xij=Xij-min(X1j,X2j,…,Xnj)
max(X1j,X2j,…,Xnj)-min(X1j,X2j,…,Xnj)
,i=1,2,…,n;j=1,2,…,m(1)
(2)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指标占该指标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Pij=Xijni=1Xij(j=1,2,…,m)(2)
(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常数K=1lnm,0≤e≤1。计算公式如下:
ej=-K×ni=1Pijlog(Pij)(3)
(4)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dj=1-ej,指标值Xij差异越大,对指标评价的作用越大,熵值就越小,dj越大,指标越重要。
(5)求权重Wj,其计算公式如下:
Wj=djmj=1dj,j=1,2,…,m(4)
(6)采用线性加权方法,计算渝北、巴南、荣昌、大足、垫江等试点区域的综合得分Si,计算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