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评估

作者: 戴清秀

乡村振兴视域下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评估0

摘要  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阿克苏地区2009—2019年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增长的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7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稳步超过农业经济增长水平。该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可划分为3个阶段:2009—2012年表现为中度协调;2013—2014年耦合协调度从中度协调转变为基本协调,且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15—2019年耦合协调度迅速提升,从基本协调转变为中度协调,并呈现出稳定状态。整体上,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保持持续增长状态。

关键词  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阿克苏地区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1-0222-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4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valua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Aksu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AI Qing-xiu

(School of Economics, Trade and Management, Xin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su, Xinjiang 8431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odel and a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re used to study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the Aksu region from 2009 to 2019.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in Aksu region was on the rise, and after 2017,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teadily exceeded the growth level of agricultural economy.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eco-environmental system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system in this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moderate coordination in 2009-2012;from 2013 to 2014,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changed from moderate coordination to basic coordination, and showed an obvious downward trend. From 2015 to 2019,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increased rapidly, from basic coordination to moderate coordination, and showed a stable state. On the whole,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the eco-environmental system and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system in Aksu region kept increasing.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Aksu region

基金项目  2022年新疆理工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SY202205)。

作者简介  戴清秀(1993—),女,四川三台人,讲师,硕士,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区域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1-16;修回日期  2023-02-14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变革进行了深刻总结,同时,也对未来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近年来,新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长期以来,新疆地区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虽得到一定程度的转型,农业生态环境日趋完善,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限仍是当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克苏地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相继实施了柯柯牙绿化工程,阿克苏流域、渭干河流域、空台里克区域、艾西曼湖区域等各项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生态红利不断释放,逐步实现了从戈壁到绿洲,从“种绿”到“种富”的美好愿景,农业经济效益良好。故笔者对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展开研究,有助于把握二者之间的演化规律,这对推进生态振兴、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稳定的生态环境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学者围绕农业经济增长质量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测度指标、耦合协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且定量研究方法和评估模型较为成熟,并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现有文献主要采用生态足迹模型[1-2]、DEA模型[3-4]、灰色关联度模型[5-6]、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7-8]、耦合协调度模型[9-12]等定量分析方法,形成了研究生态环境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研究框架,这为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借鉴。

鉴于大多数学者均选取某一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系统(如人口、旅游、生态、城镇化、经济增长等)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因此,该研究立足于乡村振兴背景,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研究区域,主要采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地区2009—2019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估,得出相关结论,并针对二者之间的协调状况提出对策建议,探索出能够助推阿克苏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践路径。

1  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

1.1  农业经济增长抑制着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农民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所,是保障国家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促进区域内生产总值提升的关键。传统的粗犷式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结构转型,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日益提高,但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过度使用、资源开发力度过大、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秸秆焚烧、畜禽粪便处理不达标等,均使得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阻碍了乡村振兴发展进程。协调好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多元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处理好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前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

1.2  生态环境支撑并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保障,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更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进一步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是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看似对立,实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系统是农业经济增长系统的依托载体和物质基础,生态环境的恶化亦阻止农业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农业系统作为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一种耦合形态,在节约、集约使用资源的前提下,推动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并发挥着生态保护的功能,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区概况

2.1.1  阿克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阿克苏地区地处78°03′~84°07′E、39°30′~42°41′N,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部。全地区总面积13.25万km2。截至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222.4亿元(含兵团一师),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5.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6%。全区总人口256.43人,人均年收入41 831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225元,同比增长11.0%,全年粮食产量187.55万t,同比增加5.2%。棉花产量100.97万t,同比下降1.2%。阿克苏地区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水源充足,无霜期长,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

2.1.2  生态环境现状。自1986年起,为改变恶劣的自然条件,阿克苏地区启动柯柯牙绿化工程,各族人民群众经过30年的携手奋斗,曾经是沙尘暴策源地的柯柯牙变得绿树成荫,并以此为原点,在南疆戈壁黄滩上孕育出百万亩“绿海”。2015年相继启动实施了阿克苏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空台里克区域等3个百万亩荒漠绿化工程,2021年,阿克苏地区启动实施了阿克苏艾西曼湖区域生态修复及荒漠化治理工程,依托国家林草重点工程,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红利不断释放。截至2019年,全年完成3.68万hm2造林面积,其中包括2.42万hm2人工造林面积。退耕还林面积1.27万hm2,森林覆盖率8.8%,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区总面积25.68万hm2。全年阿克苏地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196 d,占53.8%,同比增加7.6%。近10年年均降水量达101 mm,沙尘暴天气从年均12.9 d减少到1.9 d。

2.2  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构建  该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阿克苏地区统计年鉴》(2010—2020年)、《新疆统计年鉴》(2010—2020年)及相关政府网站公布的数据、资料和统计公报。为进一步研究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并结合阿克苏地区实际情况,考虑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获得性,将生态环境系统划分为4个维度,农业经济增长系统划分为3个维度,对部分指标进行替换,最终选取26项指标,构建了阿克苏地区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增长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2.3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2.3.1  数据标准化处理。为了消除量纲不统一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避免原始数据可能造成的结果偏差。

正向指标的标准化公式:

Zij=Zij-min(Xij)max(Xij)-min(Xij)(1)

负向指标的标准化公式:

Zij=max(Xij)-Zijmax(Xij)-min(Xij)(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