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困境与纾解

作者: 廖璐 刘圣兰 陶杨

摘要  科技特派员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伟大创新,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其中,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由于受到多方资源和多个主体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资金支持缺乏、服务供需不匹配、以及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困境。为了更好地推进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开展,从资金、服务供需和管理机制方面出发,提出了一些思考,以进一步激发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活力,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步伐。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1-0245-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Predicament and Relief of the Work of Grassroo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s

LIAO Lu1,LIU Sheng-lan1,TAO Yang2

(1.Vocational Normal College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45;2.Jiujia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Abstract  The wor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s is a great innovation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issu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rural areas,and rural people,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mong them,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resources and multiple subjects, the work of grassroo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s has difficulties such as lack of financial support, mismatch between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and imperfect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s, starting from the aspects of funds, service supply and demand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s, some thoughts a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grassroo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s and promote the pac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s;Rur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基金项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思政专项(SZ2X21087)。

作者简介  廖璐(2000—),女,江西新余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共大社会服务、高等教育。

收稿日期  2022-11-07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明确指出。要很好地总结科技特派员制度经验,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之所以产生,重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存在一定弊端,比如江西省某高校的特派员就表示,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申请时,申请材料大多由高校教师负责,然而,部分企业在项目申请通过后,却选择独占项目经费,给农业技术推广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改革传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已迫在眉睫。福建省南平市从1988年开始,就选派了一批技术人员送科技下乡,而这也被视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一个发端。自此,科技特派员工作在促进农村现代产业新业态的形成、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1]。其中,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然而,尽管其工作如此重要,但从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集中于成果性报道和政策解读等一般性分析,且对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深入分析的研究成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基于此,对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系统厘清其现状与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纾解困境的有效路径,这对我国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1  基础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必要性探寻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2]。由此可知,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还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手,更是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

1.1  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基层科技特派员大多是来自高校的一线教师和科研所的研究人员。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将一线教师和研究人员选派到有需要的企业、农户和合作社中,为双方建造沟通的桥梁,将技术端与生产端连接在一起,基层科技特派员在与企业、农户和合作社的接触中对市场发展和运作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为找到科研成果市场化的抓手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供需双方是在自愿基础上开展的合作,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跨越了科技和农业生产的鸿沟,以多样化的方式推进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对接,建立了科技示范基地,让农户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有更为直观的了解,通过培训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最终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3]。比如,泉州市基层科技特派员依靠星创天地高端的服务促使其科技成果落地生花,星创天地也充分利用基层科技特派员的智力资源,积极调动基层科技特派员所属单位的科技资源,以此不断提升其运行效率,为服务的优化保驾护航[4]。因此,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高校教师和科研所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与市场直接对接起来,成为一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1.2  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手

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众多要素的全方位支撑,人才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支撑要素。回顾整个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历程可以发现,通过派出来自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立足于区域性资源,着眼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不仅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顾问咨询等智力支持服务,而且还在开展广泛的调研考察基础上,协助服务地区确定地区经济发展项目,引进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的新品种,培植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为地区经济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比如,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和“人民楷模”的李保国,35年奋战在扶贫攻坚一线,探索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帮助山区增收35.3亿元;被誉为“时代楷模”、获得“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的赵亚夫,扎根茅山革命老区55年,给农民带来25.5亿元的收益[6]。由此可见,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在助力地区脱贫攻坚中结出了累累硕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手。

1.3  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科学技术是改造传统农业的金钥匙,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不仅为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完善了其管理制度、更新了生产技术,进而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7],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而且以各种形式向农民传播先进的科技理念,积极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科技会经营现代农业的乡土人才。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省基层科技特派员累计培训农民工超过1 400万人次[8],浙江省则充分发挥团队优势,结合基层科技特派员的专业,针对农民的需求开展了不同类型的技术培训,截至2021年2月,共举办了1 680多场培训、累计培训了15.8万农民[9]。总而言之,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所彰显的科技兴农强农理念,及其对最新农业技术的重视,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

2  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的困境

诚然,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不断完善发展,无疑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创新性思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基础科技特派员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困境。

2.1  资金支持缺乏

资金是管理活动中不可忽视的要素,而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也不例外。从目前实际实施来看,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中面临的首要困境就是资金支持缺乏。

2.1.1  政府拨款不足。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对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也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但是我国农村地区基数较大,平均下来每个地区能够分摊到的经费数额并不多,科技局和基层科技特派员所能获得的资金支持就更少。从科技局管理费用来看,无论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还是运行维护费等都入不敷出,致使很多基层科技特派员在提供技术服务过程中的交通和食宿得不到保障。比如60%的辽宁省基层科技特派员表示,无论是下乡技术推广,还是返城汇报工作,都没有安排专门的车辆,交通的不便捷大大降低了基层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在食宿报销方面,也大多是基层科技特派员自行解决,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安排[10]。广东的情况也不例外,在广东省北部山区,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十分缺乏,因此,负责当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层科技特派员的经济支持十分缺乏,甚至需要自掏腰包来补贴工作用度[11]。部分地区基层科技特派员的补助资金每年仅2万~3万元,只能勉强维持基础开支,无法满足基层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引进、技术研发以及成果转化等实际需要[12]。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局管理费用和基层特派员资助费用的不足给整个基层特派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重重阻碍。

2.1.2  社会资金注入不足。在政府现有支持资金无法满足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现实需求的情况下,社会资金的投入则是弥补缺口的重要举措。企业虽然是社会资金投入的一大主体,但是往往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上的投资少之又少。首先,部分企业考虑到大部分新技术的使用需要更新现有的机器和流程系统等,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会影响产品原本的生产进程。其次,基层科技特派员在进行指导时以专业性的技术指导为主,再加上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员执行率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少差异,如果对市场方面的把控度不准确,就会造成一定的风险。另外,企业追求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基层科技特派员则会结合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考虑,比如对环境的危害性和对资源的浪费率等,最终找到一个契合点,通过新技术来提升产品的质量,因此,基层科技特派员与企业之间的冲突也是一种“数量”与“质量”上的矛盾。以上种种因素,最终导致企业对基层科技特派员所建议新技术的投入持抗拒态度,对基层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资金投入自然就比较匮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