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 闫玥 王晓静 牛艳 陈翔 王劲松

摘要  宁夏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是自治区政府大力发展和培育的“六特”产业之一。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的自然资源优势、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为促进酿酒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  葡萄酒产业;现状;对策;贺兰山东麓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1-0254-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5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untermeasures for Vinifera Industry Development at the Eastern Foot of Helan Mountain of Ningxia

YAN Yue1,2, WANG Xiao-jing1,2, NIU Yan1,2 et al

(1.Institute of Quality Standard and Testing Technology for Agro-Products of Ningxia, Yinchuan, Ningxia 750002;2.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tandard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Yinchuan, Ningxia 750002)

Abstract  Ningxia vinifera industry is one of the “Six Special” industries that the government of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strives to cultivate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wine grape industry, the natural resource advantages, industrial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wine grape industry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development ideas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wine grape industry.

Key words  Vinifera industry;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Eastern foot of Helan Mountain

基金项目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2021BBF02038);宁夏区自然基金项目(2021AAC038282);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2022AAC03437)。

作者简介  闫玥(1991—),女,山东青岛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农产品产地识别与质量评价工作。

*通信作者,研究员,硕士,从事园艺作物研究与农业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2-11-16

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能够种出优质的葡萄,是全国第三个获得葡萄酒原产地域保护区的产区,被誉为中国“波尔多”。2016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宁夏视察时,都对宁夏酿酒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示。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更是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确定为重点发展“六特”产业的首位。随着产业的高速发展,如何使产业持续高质量健康成长是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需要关注的问题。

1  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自然资源情况

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37°43′~39°23′N、105°45′~106°47′E,地处黄河流域平原地带,东接黄河和其他重要的引黄干渠,享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美誉[1]。区域内的活动积温非常充足,日照时间适宜、降水比例适宜、气候干旱适宜栽培多品种酿酒葡萄。贺兰山东麓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表现和土壤条件,使该产区成为品质优异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

贺兰山东麓位于银川平原的西部,土壤母质主要为冲积物,透气性能好,地势相对平坦。该区域土壤以灰钙土为主,占本区域土壤总面积46%,土层厚度40~100 cm,土壤pH 为7.5~8.5,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土壤钾含量高,磷含量较少,有机质含量在10 g/kg左右。土壤表面为砂面多孔,下部土壤紧密而松软,有利于控制葡萄的水分,非常适宜葡萄的生长[3]。

贺兰山东麓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全年日照时数2 851~3 106 h,平均气温8.5 ℃左右,年降雨量200 mm,年无霜期达170 d[4],在农业生产季,气温的变动较小,8—10月的相对湿度在69%左右,8月中旬的降水逐渐下降。适宜的天气环境适合培育高品质的葡萄。

2  酿酒葡萄种植与葡萄酒生产情况

2.1  酿酒葡萄种植情况

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3.667万hm2,形成了5个主产区,分别为银川、青铜峡、红寺堡、农垦、石嘴山。产区主栽红葡萄品种以赤霞珠、蛇龙珠、梅鹿辄、品丽珠、黑品诺、西拉为主;白葡萄品种以霞多丽、贵人香、雷司令为主[6]。

宁夏酿酒葡萄的种植水平已经不断努力向世界看齐。酒庄自有葡萄园要种植适宜品种,严格按高标准种植,重视吸收先进种植经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这样才能让宁夏葡萄酒香漂洋过海,享誉世界。葡萄园作为葡萄酒生产“第一车间”,严格把控质量标准,在大田中推广一系列浅沟定植、深沟培肥、水肥一体化、农业机械化等技术,并将国外的新品种引入宁夏,使得本地区的品种品系分布更为科学。

2.2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业发展情况

宁夏酿酒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目前综合产值280亿元,建成酒庄101家,110家葡萄酒相关企业拥有自己的葡萄园。初步形成了西夏区镇北堡、青铜峡甘城子及鸽子山、贺兰县金山、永宁县玉泉营、红寺堡区肖家窑等葡萄酒酒庄集群[7],成为全国葡萄酒酒庄最集中的地区,葡萄酒年加工能力超过20万t。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宁夏葡萄酒出口额达到265万元,对比于2019年同期增长幅度达46.4%,主要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2016—2020年宁夏葡萄酒的年产量稳定在1.2亿~1.5亿瓶,并且带动了投资、电商、旅游等其他产业发展。

2.3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与市场

从 2005 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品牌”和“品牌战略”,近年来,宁夏葡萄酒品牌建设在政府的引领下,定位精准,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宁夏贺兰山东麓在2003年获得“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认证,“贺兰山东麓葡萄酒”2011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宁夏本土葡萄酒加工企业崭露头角,许多家喻户晓的国内外葡萄酒企业也先后入驻贺兰山东麓。近年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先后荣获国内外重要奖项700多个,年度获奖总数占全国60%以上。宁夏更是成为我国首个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省级观察员,贺兰山东麓成为世界葡萄酒产区新成员。

3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葡萄苗木培育和葡萄基地建设有待提高

虽然产区现在葡萄种植面积大,但是种植的土壤环境不一致,再综合建园标准不一、苗木品种不同、抗逆性差、管理水平欠缺等原因,导致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过高,每年采摘葡萄时会出现用工荒,人员严重不足。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制约,现存在葡萄园管理粗放、病虫害防治不规范、农户对品质重视程度低等问题,在葡萄生长发育过程中水肥不能严格按照葡萄生长各个最需要的节点进行管理,用量不规范,影响优质酿酒葡萄产量的提升[8]。就葡萄品质而言,普通葡萄产量大,优质葡萄比重相对偏小,严重影响了优质葡萄酒酿制。

3.2  销售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除了张裕、长城、类人首等大品牌之外,大部分的酿酒企业都缺少专业的销售团队和市场推广工具,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销售系统[9],电商销售人才尤为匮乏,导致大部分中小型酒庄重生产、轻营销,导致好酒没有好销路。虽然多家葡萄酒品牌已名声在外,但葡萄酒整体品牌优势和效应不突出,缺乏更加完善统一的市场销售体系。企业间缺乏沟通联系,单打独斗,欠缺市场竞争力,葡萄酒产品销售量低。

3.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该地区还处于以葡萄栽培和酿酒为主导的阶段,产区内还没有酒瓶、酒具、酒塞、酒标及葡萄残渣加工利用等葡萄酒配套企业,需要从国外采购相关的包装材料和设备,增加了生产的费用,行业的经济潜力还没有完全开发。同时,可供选择的农药、肥料的生产企业选择性较少,尤其在葡萄酒分析检测方面,产区缺少社会化公共服务机构。

3.4  专业技术力量薄弱

近年来,虽然产业发展劲头迅猛,但在葡萄栽培、病害防治、葡萄酒酿造等方面仍然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葡萄酒品质提升仍存在困难。在葡萄酒质量体系研发和科技支撑体系方面薄弱,与葡萄酒发达国家比较,宁夏在优质抗旱抗逆酿酒葡萄品种选育、酿酒葡萄精准栽培技术体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管理智能化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5  进口葡萄酒的冲击

我国葡萄酒进口量逐年递增,外资品牌的加入,使得葡萄酒行业竞争也不断加大,这也为宁夏葡萄酒产业带来了压力。为此,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推广具有产区风土特色、高性价比的萄酒产品,建立产区自信、风土自信和民族情怀,提高市场占有率,是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面对进口葡萄酒的新挑战。贺兰东麓是中国葡萄酒的新兴产区尚未深入挖掘葡萄酒文化,如何通过整合全产业链文化资源和要素及产区故事,加强消费者培育,加快塑造产区文化,全面提高葡萄酒产文化影响力,是塑造产区葡萄酒文化和提升产区知名度的关键。

4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宁夏的酿酒葡萄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一项特色优势产业,产区聚集已经形成。但是通过调研发现,酿酒葡萄总量与质量的矛盾逐渐显现,目前以量取胜的传统生产模式导致葡萄酒口味风格缺乏特色,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以贺兰山东部地区特有的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其特有的原料品种,注重全链条的品质控制,以突出其产品的风味特点,已成为一种潮流。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葡萄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质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产区,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4.1  提高酿酒葡萄质量,完善产区标准体系

种植高质量酿酒葡萄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葡萄地的种植管理水平,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制定严格标准对地块进行划分,产量进行限定,标准架苗,提高机械化程度,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特点,选择最适合、最具特色的品种,进行区域、科学的安排,种植的品种也要契合企业需求。同时以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在现有各项标准的基础上,依托科研院校,在新优品种引进选育、葡萄栽培和酿酒工艺等方面制定、完善产区技术标准体系,促进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10]。产区应建立科学的产品分级标准,指导酒庄对产品定价合理,使其进一步获得大众的接受和认可,进一步提高产品销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