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时空特征及其协调性研究

作者: 高玉良 胡国长 郑晓彦

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时空特征及其协调性研究0

摘要  基于2011—2020年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数据,采用GIS空间计量和耦合协调度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时空格局特征,评估了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的协调度。结果显示:2011—2020年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数量、建设规模、新增耕地规模和投资金额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总体呈现波浪式变化。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不均衡性,农用地整治项目的重心移动轨迹变化显著。2011—2020年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的协调度总体较低,处于严重失调向中度失调过渡的状态,空间格局呈现中部协调度略高、南北两侧协调度偏低。未来应强化农用地整治规划编制,明确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的资金要素配置,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升农用地整治项目区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农用地;整治;时空特征;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4-0177-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4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ordin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Jiangsu Province

GAO Yu.liang1,HU Guo.chang2,ZHENG Xiao.yan2

(1.Jiangs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Survey,Nanjing,Jiangsu 210001;2.Jiangsu Shanshui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Nanjing,Jiangsu 210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0,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explored by using GIS spatial metrology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nalysis,and the coordination of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was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project construction scale,new cultivated land scale and investment amount in Jiangsu Province showed wave changes during 2011-2020.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uneven,and the movement trajectory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changed significantly.From 2011 to 2020,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in Jiangsu Province was generally low,and it was in a transition state from serious disorder to moderate disorder.The spatial pattern showed a slightly higher coordination degree in the middle and a lower coordination degree in the north and south.In the future,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epar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clarify the allocation of capital elem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 area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land;Consolidation;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Coordination

基金项目  江苏省地质局2022年科技项目(2022KY16)。

作者简介  高玉良(1970—),男,江苏东海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土地整治工程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研究。*通信作者,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矿山生态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7-12

自1997年正式开展大规模有组织的土地整治以来[1],我国通过农用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复垦等项目的实施有效补充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及土地利用效率、优化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在支撑粮食安全和改善农民生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长期以来,农用地整治是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被认为是改善农村资源本底条件和促进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3]。基于新时期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资源配置的现实需求,探明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时空特征及其协调性有利于为农用地整治工程安排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决策支撑,对于合理调整土地整治实施决策和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4]。

现阶段,国外学者对土地整治的研究多集中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5]、土地整治政策制度[6]、生态环境效应[7]等方面,研究尺度多聚焦于地块或者项目区等小尺度[8],而关于土地整治实施状态的评价[9]较少。随着我国土地整治内涵的延伸和实践认知的深入[10],相关研究尺度延伸到村镇[11]、市域[12]、省域[13]、国家[14]等。囿于土地整治项目宏观尺度数据,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某一具体实施要素分析,而关于从宏观上分析特定阶段农用地整治实施状态的研究较少[15]。研究方法涉及重心模型[16]、空间自相关[17]、Ward系统聚类[15]、区位基尼系数[18]、标准差指数[13]等方法,用于分析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投资规模、建设规模、新增耕地规模和项目数量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和制定差异化整治策略。尽管目前土地整治研究内容比较丰富,但是由于不同省份的自然禀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整治政策执行能力差异较大[19],关于省域尺度的研究仍然受制于长时间序列的整治项目数据追踪获取而导致农用地整治时空变化及其协调性研究较少[20]。因此,对中宏观尺度整治项目长时间序列变化的评价与追踪缺失将使决策部门难以及时掌握项目空间布局特征并做出优化调整;此外,在整治项目安排上,注重计划安排和指标下达,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均主义”和“短期效益”[21],致使资金与耕地资源整治需求不完全匹配,因此有必要分析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协调性,并提出针对性的项目布局优化建议。

该研究以2011—2020年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数据为基础,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GIS空间计量方法对项目数量、投资金额、建设规模和新增耕地规模进行空间分析,分析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时空分异特征;构建基于整治强度、潜力、难度的项目实施协调性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评估江苏省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协调度,以期为新时期江苏省农田建设类整治项目布局规划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116°18′~121°57′E,30°45′~35°20′N),地跨长江、淮河南北,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截至2022年,江苏下辖13个市95个县(市、区),国土面积10.72万 km2,常住人口8 505.40万人,城镇人口6 299.89万人,城镇化率73.9%。地势低平,水网密布,主要有苏南平原、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江苏省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2011—2020年江苏省共实施19 100个农用地整治项目,整治规模达4 028.97  km2,累计项目投资231.72亿元,新增耕地面积623.93  km2。随着耕地保护与建设需求的日益强烈,急需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数量,实现“稳定耕地空间格局、提高耕地质量等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多维目标。因此,江苏省开展农用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时空特征分析和协调性研究兼顾典型性和现实性。

1.1.2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包括土地整治数据和耕地自然质量等数据。土地整治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土地整理中心“江苏省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库,基于2011—2020年江苏省农村土地整治监测数据库中的土地整治项目位置信息进行地理编码,得到2011—2020年江苏省土地整治项目点位数据,筛选土地整理和占补平衡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农用地整治)。耕地自然质量等数据来源于《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电子数据光盘。

1.2  研究方法

1.2.1  空间集聚分析方法。

核密度分析方法是计算要素在其周边领域密度的非参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22]。核密度分析方法的原理如下:统计以P点为圆心、以阈值r为半径的范围内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数量,并除以圆的面积[23]。农用地整治项目的核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P(x)=1nhni=1k(x-xih)(1)

式中:P(x)为核函数;n表示距离尺度范围内农用地整治项目的个数;h表示距离阈值(h>0),即核密度分析方法的尺度;k(·)表示核密度函数;x-xi表示估计点到样本xi处的距离[24]。该研究以市(县)区为统计单元,将农用地整治项目数量、建设规模、投资金额和新增耕地规模核密度均值统计到江苏省市(县、区),借助ArcGIS 10.2软件中的自然断点法将其划分为高、中高、中低和低4个等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