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段方俊 肖绪培 余明娟 姚静

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0

摘要  传统村落的创意性传承性保护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道路。识别河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对于河南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和体制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以河南省5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利用核密度估计、热点探测揭示河南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总体上呈分散分布,小范围内呈集聚分布,且形成了“两核一带”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豫西、豫北为主要核心区,豫南为次核心区,豫西和豫北之间呈带状分布。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特征的形成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该研究可为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和传承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影响因素;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4-0184-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4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Villages—A Case Study of Henan Province

DUAN Fang.jun, XIAO Xu.pei, YU Ming.juan et al

(School of Food Engineering, Xinx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Xinxiang, Henan 453700)

Abstract  The creativ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spond 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dentifying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 has importantly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system upgrad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enan. This paper takes five batches of national.level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nuclear density estimation and hot spot detection to reveal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nan national.level traditional vill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level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 has obvious differences and imbalances. Generally, they are scattered and concentrated in a small area, and form a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the two core areas. Among them, western Henan and northern Henan are the main core areas, the south of Henan is the sub.core area, and the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west of Henan and the north of Henan is in a belt shape, and the east of Henan is getting colder. The formation of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comprehensively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level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egree of transportation convenience, the natur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al and humanities.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inheritance and utilization of national.level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patial differentiation;Influencing factors;Henan Province

基金项目  新乡工程学院2023年度创新基金项目“非惯常环境下”传统村落地方感构建研究——以河南省郭亮村为例(2023SK-4)。

作者简介  段方俊(1987—),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助教,从事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4-11;修回日期  2023-06-19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且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现存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民风民俗未有大的变动,具有较高历史、文化、艺术、旅游、社会、经济价值,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在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传承性,能够深刻贴切的体现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了传统村落的旅游发展,同时也为村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政策支持[2]。自2012年9月以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陆续公布了5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并出台详细的传统村落等级评定方案,使更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走入大众视野,得以被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传统村落也在探索合适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学术界对传统村落的研究越来越多,涉及层面更加广泛,涵盖了传统村落文化、村落乡村旅游的开发、时空格局的演化、村落地方感等多方面的研究。德国学者科尔(Johann Georg Kohl)经过对传统村落的系统研究,认为地形地貌对传统村落的交通和形态有深刻影响[3]。Little D对传统村落的村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构建了村落居民的社会特征[4]。国内学者对传统村落的研究成果也颇多,研究范围主要涉及传统村落的景观基因空间识别[5-9]、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旅游发展关系[10]、传统村落的旅游竞争力分析[11]、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12-15]、传统村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路径[16]等,但是针对省域层面传统村落的相关研究还尚缺乏。传统村落的地域特征以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可以揭示村落的历史发展演变和人地关系嬗变,还可以探索村落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地域影响因素,从而给村落管理者在制定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和保护开发方面提供借鉴。

基于此,笔者以河南省5批20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6软件对各点要素进行可视化处理,构建河南省传统村落要素分析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呈现,从总体上对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热点分布区域进行识别,并结合河南省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特征客观分析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河南省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现实参考和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内容

河南省简称“豫”,地处中原腹地,历来是华夏文化地理中心地,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独特的村落形态和地域文化。河南传统村落众多,可以划分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和省级传统村落。其中,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创建评定工作始于2012年,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评审认定并公示,截至2020年共公示了5批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国家级传统村落总计6 819个。其中河南省拥有总计20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从总体上来看,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布广泛,散落在大部分地级市,但在空间分布上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图1)。

1.2  数据来源

选取河南省5批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其中第1批国家级传统村落16个、第2批46个、第3批37个、第4批25个、第5批81个总计20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数据来源于中国传统村落网—国家名录(http:∥www.chuantongcunluo.com)。采用百度地图API对河南省20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地理坐标提取和精确定位,工作底图采用河南省测绘局提供的1∶25万河南省行政区划图。

1.3  研究方法

利用ArcGIS 10.6软件对地图矢量化,建立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分布图。利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Kernal density)和冷热点分析等工具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格局以及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来对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进行宏观层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2.1.1  空间分布均衡性。河南省域范围内,通常可以划分为豫西、豫东、豫中、豫北和豫南5个区域。国家级传统村落总量在各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豫西、豫北和豫中多,豫南次之,豫东最少的空间分布态势。依据河南省18个地市205个样本,计算各地市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占全省的总数比重,同时计算出相应的累计比重,并绘制出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洛伦兹曲线,以了解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均衡性,结果表明,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呈上凸态势(图2),说明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为非均衡态势。

各个地市拥有的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以及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豫西地区涵盖洛阳、三门峡和平顶山3个城市,共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2个,占全省国家级传统村落比例35.12%,其中平顶山市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最多,为33个,占比16.10%;豫东地区包含开封、商丘和周口3个城市,分别拥有1、2和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总计4个,占全省总量的1.95%,所占比重在5个区域中最低;豫北地区覆盖了新乡、安阳、焦作、鹤壁、济源和濮阳共6个城市,共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5个,总计占比36.58%;豫南地区有信阳、南阳和驻马店3个城市,共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39个,占比19.02%;豫中地区的郑州、许昌和漯河3个城市拥有国家级传统村落总计15个,占比7.3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