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 罗迪 吴雪莲 谢冯晴
摘要 以湖北省14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运用Probit模型,考察人力资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显著正向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行为,经营主体高中及以上学历员工越多,采纳电商的可能性就越大;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务农经历与再教育情况对电商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管理者年龄对电商采纳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政府应认识到人力资本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使其实现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行为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4-0214-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4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on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E.commerce Behavior
LUO Di,WU Xue.lian,XIE Feng.q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Hubei 434023)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142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in Hube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Probit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on e.commerce behavior of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human capital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commerce behavior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The more employees with high school education or above, the greater the possibility of adopting e.commerce; Managers' education level, farming experience and re.educ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commerce adoption; The age of managers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e.commerce adoption behavior.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capit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nd guid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to make full use of e.commerce, so as to achieve health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Key words Human capital;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E.commerce behavior
作者简介 罗迪(1998—),男,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通信作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农业技术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3-01;修回日期 2023-03-29
随着数字化技术与互联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一轮技术变革时期,利用互联网技术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村农业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国家级专项工作。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大力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在上述等政策的支持下,仅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就达到2.05万亿元[1],农村电商迅速发展。
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在蓬勃发展之中。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家庭农场超过100万家,农民合作社超过220万家,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农户[2]。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与消费密切对接、联通,从而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要想构建以农村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产销良性循环机制,农村数字化与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效配合至关重要[3]。但目前,缺少专业的经营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桎梏[4]。振兴农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须有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素质高的人才,紧跟时代发展,以“互联网+”为跳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实现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5]。
目前,学术界对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经营主要有以下研究:一是电商增收效果研究。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和家庭农场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6-9],电子商务会使得家庭农场的绩效提升约4%[8]。但对于增收效果的异质性,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不同:曾亿武等[6]认为电商加剧了农户间的收入差距,农户间资源禀赋状况的不同,是导致增收差异的重要因素;马彪等[7]研究后得出,在采纳电子商务的家庭农场中,中低收入水平家庭农场增收效果明显好于中高收入水平的家庭农场;朱红根等[8]认为,采纳电商后对中等绩效水平的家庭农场影响最大,对绩效处于两端的农场影响稍小。而秦芳等[1]研究后则认为,对于不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的农户,农村电商发展的增收效应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薛岩等[9]指出,对于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而言,农产品电商对他们各自的年均净收入与利润影响并不显著。
二是电商行为认知与采纳研究。对电商的认知程度会影响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电商采纳行为[10-12]。认知表现为:电商重要程度、运营管理难度、交易安全性、电商平台认知等[10],以及电商的效果易察程度、成本、复杂性、感知压力等[11];经营主体对电商认知越准确,态度越积极,采纳意愿越强[12]。人力资本[8,11,13]、社会资本[8,13-14]与财富资本[8,11]会显著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纳电商。具体来说,管理者的年龄[11,15]、受教育程度[11]、先前工作经历[11]、是否受过电商培训等[10]对电商采纳都具有显著影响。管理者年龄越大,则采纳电商的概率越低;受教育程度越高,则采纳电商概率越高;先前的工作经历也会对采纳行为具有影响。电商发展需要基础设施支撑以及物流业的发展[16],基础设施[10-11,13,17-18]会影响到农户与经营主体的采纳行为。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生产为主业,其开展电子商务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政策[11,13]支持也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经营主体的电商采纳行为。除此之外,经营主体自身规模[15,17]与经营人数[12]对采纳意愿也具有正向影响,经营主体规模越大、经营人数越多,则越有可能采纳电子商务。
三是农村电商发展困境研究。当前,电商在农村快速推进,但是仍存在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农产品缺乏标准化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上行困难[19]。我国农产品大多处于未加工或低加工状态,产品附加值低,难以达到农业商品标准,不利于在电子商务平台流通。物流体系建设落后也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掣肘[19-22]。农产品保鲜期较短,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传统公路货车运输易使得农产品变质、失活,若采用适配农产品的个性化配送,可以大幅度减少农产品在运输过程的损失[21]。目前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东西部物流业务发展差距大,西部物流业务量小,地广人稀,物流成本高,村域层面配送运力不足。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电商增收效果以及电商行为认知与采纳进行过较为详尽的研究,并总结出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采纳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人力资本所包含的方面较多,哪些方面、哪些群体对电商采纳行为有影响,如何影响电商采纳行为,学术界仍研究较少。鉴于此,笔者采用二元Probit模型,综合评估人力资本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采纳行为的作用机理,以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人力资本是指生产者自身所包含的各种知识、技能与健康素质的存量总和。
员工个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可以丰富整个公司的知识与技能[23],即人力资本具有外溢效应,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员工会对周围的人及社会产生正向影响。受教育水平是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员工个人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带动同事工作效率的提高;且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因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与技术水平,能够承接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提高生产效率[24],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受教育水平更高的员工,能够承接电子商务经营的需求,并带动同事对经营主体产生效益。因此,员工受教育水平与电子商务行为正相关。人力资本积累也是一个投资的过程,它的投资通常都会带来一定收益[25]。具体表现为,公司的薪酬支付行为能够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促使人力资本创造价值,提升公司水平[26-27],员工的薪酬水平会影响到其电子商务行为的工作积极性与效率,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员工月薪酬水平与电商行为正相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以及客服等,对这些员工的培训以及聘请需要资金投入。公司对电子商务的人力资本总投入会给公司带来一定效益,最终表现为对电商行为的采纳具有影响,因此企业人力资本总投入与电商行为正相关。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说:
H1a:经营主体员工受教育水平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1b:经营主体员工月薪酬水平对经营主体电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1c:经营主体人力资本总投入对经营主体电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较高的人力资本可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者对新技术和新技能的接受与适应能力[25]。根据现有研究,经营主体管理者自身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对电子商务、数字农业等新型技术接受能力也就越高。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年龄、培训经历、工作经历等对其电子商务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10,14]。教育水平的提升会为高管带来巨大的人力资本增值,使得高管具备高水平的洞察力与学习能力,在面对各种市场环境时能够更准确、果断地做出决策,促进公司发展[28]。因此新型经营主体管理者受教育水平与电子商务行为正相关。年龄越大,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可能越弱,因此年龄与电子商务行为负相关。
工作经历有助于个体积累相关行业的知识,提高信息吸收能力和解读能力,增强他们对潜在创业机会的发现能力[29]。行业工作经历还提高了农民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更有信心开发创业机会,做出创业决策[30];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管理者的务农经历以及从业年限会极大影响他们对农业行业的看法,有过务农经历的农民经历过传统农业的买卖,了解其利弊,所以他们会更倾向于寻找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来规避传统交易的弊端,因此,具有务农经历和从业年限较长的管理者更有可能采纳电商。培训经历在管理者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采纳电商前的培训经历有助于增进管理者对电商的了解程度和技能水平[14],因此,具有培训经历的管理者更有可能采纳电子商务。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说:
H2a:经营主体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
H2b:经营主体管理者年龄对经营主体电商行为具有负向影响。
H2c:经营主体管理者务农经历对经营主体电商行为具有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