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饲草生产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作者: 单贵莲 韩博 段新慧 罗富成 初晓辉
摘要 饲草生产学是畜牧学及相关学科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加强该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而且可以筑牢思想根基。充分挖掘了饲草生产学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了课程思政体系,并结合饲草生产学案例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特点,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旨在为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为涉农高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饲草生产学;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思政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5-0271-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5.06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Mining and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Forage Prod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SHAN Gui-lian, HAN Bo, DUAN Xin-hui et al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Yunnan 650201)
Abstract Forage prod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y structure of professionals in animal husbandr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course can not only consolidat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but it also can build a solid ideological foundation.This paper fully excava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forage production science,buil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course, and appl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se and discussion teaching of forage production science, and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cases close to life,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new talents who know and love agriculture,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of specialized courses in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Forage produc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mining and integr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s construction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一流本科课程——饲草生产学;云南农业大学思政项目(YAUKCSZJG0025)。
作者简介 单贵莲(1982—),女,云南沾益人,教授,博士,从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探索、饲草栽培与加工研究。
*通信作者,高级实验师,硕士,从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饲草栽培与加工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1-11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要素,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应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1]。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指出立德树人的落实需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2]。《纲要》还指出,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知农爱农创新人才[3]。
高等农业院校担负着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勉励和期望。笔者以饲草生产学课程为例,着眼于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充分挖掘整理课程知识点包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旨在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使价值塑造内生为课程教学中有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知识、技能和人生价值的全面发展。
1 饲草生产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思路
饲草生产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植物学、栽培学、土壤肥料学及动物营养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是畜牧学及相关学科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饲草生产学授课内容涵盖饲草高产栽培、加工调制及组织轮供几个模块,各模块相关知识点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从“三农”情怀、社会责任、创新精神、乡村振兴、法律意识、“两山”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强农、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构建饲草生产学课程思政体系,并通过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实现“使学生了解饲草丰产栽培的基本理论,认识常见饲草并掌握其高产栽培及加工调制技术,学会饲草组织轮供技术并能在生产中加以应用”的知识目标以及“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素养”的育人目标,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
2 饲草生产学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融入思政元素,构建饲草生产学课程思政体系,为培养具有“大国三农”情怀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奠定基础[4]。饲草生产学课程包含绪论、饲草的特征特性及生长发育、饲草的栽培管理、主要栽培牧草、人工草地建植与管护、牧草混播与草田轮作、青贮饲料调制技术、粗饲料调制技术、饲草生产计划的制订及青饲轮供制等内容[5]。各章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比如绪论章节蕴含着社会责任、生态文明建设等,人工草地建植与管护章节蕴含着科技兴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自然和谐发展等。通过对思政元素的挖掘,初步形成了涵盖精神命脉类(创新精神、质疑精神等)、生态文明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等)、科技创新类(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等)、责任担当类(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四大类别的饲草生产学课程思政体系(表1)。
3 在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整体设计
饲草生产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案例式、讨论式教学是该课程主要的授课方式。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饲草生产学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的特点,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和讨论话题(表1)。比如在讲授国外饲草生产现状时,以新西兰草地畜牧业为例[6],介绍发达国家人工草地的发展及饲草生产现状,让学生从国外草地畜牧业发展中获得“草多—畜多—粪多—肥多—粮多—钱多”的经验启示,并充分认识到草地畜牧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培养学生将“小学科”融入“大格局”的时代担当精神和职业素养。在讲授冷地型及暖地型牧草的生长发育特点及气候适应性时,以教学案例“暖地型牧草巨菌草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引种栽培”[7]为切入点,引出植物也会“水土不服”,让学生认识到植物有其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和水肥条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思辨能力。在讲授土壤免耕耕作时,以“贵州晴隆免耕种草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案例为结合点[8],融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在讲授牧草之王——紫花苜蓿时,引入“奶业振兴苜蓿行动”及“三聚氰胺”事件,培养学生的诚信精神及农牧业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在讲授牧草混播时,以“牧草混播减轻病虫草害”为结合点,通过对朱有勇院士“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成果的介绍[9],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知农爱农创新型人才。在讲授青贮饲
料调制技术时,以“青贮可以扩大饲料来源”为结合点,开展“万寿菊茎叶青贮开发利用”的分析讨论[10],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思辨能力。在讲授秸秆氨化利用时,介绍秸秆焚烧的危害,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回归秸秆过腹还田的农牧结合传统,引领农牧业经济绿色发展。综上所述,课程组在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和讨论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思政元素,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4 结语
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和改革过程中,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培养知农爱农型人才为目标,积极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将价值塑造内生为课程教学中有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并应用饲草生产学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的特点,通过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贴近生活的教学案例。通过思政元素与教学案例和讨论话题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 号[A/OL].(2019-10-12)[2021-04-15].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2/content_5438706.htm.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 号[A/OL].(2020-05-28)[2021-04-15].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刘勇健,刘长彬.高职涉农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融入:以《蔬菜生产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农村科技,2022(11):101-102.
[4] 熊王丹,马利超,张昆,等.草业科学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4):275-277.
[5] 曾兵,单贵莲,陈超,等.饲草生产学(案例版)[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6] 任榆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草地畜牧业[J].中国畜牧业,2014(10):54-55.
[7] 候国庆,张利民,赵永刚,等.巨菌草在新疆奎屯垦区种植应用适应性初探[J].草食家畜,2019(2):43-47.
[8] 洪晓洋,杨意志,宋青峰.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模式”的总结与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20(22):30-33.
[9] 朱书生,黄惠川,刘屹湘,等.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控作物病害的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22,49(1):42-57.
[10] 侯志江,刘彦培,蔡明,等.不同添加物对万寿菊茎叶青贮品质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1,36(6):1065-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