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背景下畜牧兽医新农科人才培养与实施路径

作者: 贾艳艳 余祖华 丁轲

摘要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农科建设“三部曲”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促进畜牧业生产力的变革,这对涉农院校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阐述了当前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智慧+”背景下畜牧兽医新农科人才跨学科培养的紧迫性,并提出了构建“智慧+”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畜牧兽医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与措施。

关键词  “智慧+”;新农科;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5-027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5.06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alent Training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isdom Plus”

JIA Yan-yan, YU Zu-hua, DING Ke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Internet plus” and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major strategic plans such as the “trilogy”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construction, more and more advanced technologi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vity, which puts forward deep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talents in agriculture-relate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raining mod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talents, and analyzed the urgency of interdisciplinary training of new agricultural talent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isdom plus”, and put forward the path and measures to construct the training mode of new agricultural talents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isdom plus”.

Key words  “Wisdom plus”;New agriculture science;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Talent training mode;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基金项目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SJGLX379)。

作者简介  贾艳艳(1983—),女,河南洛阳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动物性传染病的防控以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4-12

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畜牧兽医专业是我国农业行业的重要部分,其宗旨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和维护兽医公共卫生等[1]。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即将来临,对现代畜牧业提出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挑战,这些迫使人们对传统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新的思考[2]。

在信息技术全面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已步入“智慧+”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反哺着育人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基于畜牧产业发展前沿、基于学科交叉跨界融合发展理念,主动布局新兴农科专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重构教学目标、建设优质资源,运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改造并提升传统畜牧兽医专业,奋力打造成新农科一流专业[3]。笔者针对当前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智慧+”背景下新农科畜牧兽医人才跨学科培养的紧迫性及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

1  “智慧+”背景下畜牧兽医新农科人才跨学科培养的紧迫性

1.1  新农科建设的提出及内涵

在传统农林学科的带动下,截至2022年我国猪牛羊禽肉类产量、禽蛋总产量及奶类总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畜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比如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随着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在绿色生态和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传统农林学科将很难支撑未来农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探索投入少、产出多和质量高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模式[1]。2019年,为了改变目前传统农业面临的问题,国家提出了新农科建设,并通过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新农科建设“三部曲”行动为全面建设发展新农科、全面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作出了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回应[3-4]。新时代赋予了高等农林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要使命,新农科改革势在必行,其中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新农科建设的关键[5]。

1.2  新农科畜牧兽医人才跨学科培养的紧迫性

传统单一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跨学科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大趋势。教育部提出新农科建设,希望将农业领域与信息领域、生命科学领域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相互渗透,拓展传统农业专业的内涵和外延,重构专业体系,并在交叉融合中创新,在创新发展中育人[6]。为了落实好国家发展战略,使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新农科发展战略,必须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元化创新创业模式,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从而满足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需求。

2  目前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农业不再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应该是高科技支撑的智能化农业。针对当前社会发展进程,笔者分析了当前高等院校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明确

随着智慧时代的到来,面向“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需求,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当前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涉农院校要逐步调整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状况,从而改变学生因为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而导致学生对行业的认可度低,毕业生行业忠诚度低、跳槽率高的现状[7]。

2.2  课程设置不完善

用人单位表示目前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知识面狭窄,而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畜牧业需要集专业、科技及信息技术等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凸显出畜牧兽医类人才培养中跨学科课程体系匹配度的问题,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动物全产业链生产大数据记录、产品质量与安全追溯等课程设置不到位的问题。

2.3  对实践教学不重视

畜牧兽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实践教学是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一些高校在向研究性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实践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手段过于传统,学生重视程度不高[8],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缺乏吃苦耐劳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4  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跨学科师资配置也应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学科背景单调,且大多数教师都是从一个校园进入另一个校园,身份由学生直接转换成教师,缺少行业相关工作经验;此外,很多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到科研上,自身行业经验积累不足。高等院校需要通过多学科交叉专业人才引进以及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与优化,弥补专业改造提升对新知识、新技能师资队伍的需求。

3  “智慧+”背景下新农科畜牧兽医人才跨学科培养的路径

3.1  定位畜牧兽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农林特色优势专业

在智慧型新农科教育的背景下,应不断促进全球畜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转型升级。为了适应现代化畜牧业的需求,高校要积极推进“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和基础教育课程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在大类方向下挑选主修专业。大类招生打破了专业壁垒,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兴趣为导向的专业选择,可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内驱力。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智慧型新农科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9]。新的畜牧兽医人才培养体系应纳入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系统化物流、可视化追溯、电子化交易、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现代影像技术、现代文明与动物福利等方面知识,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广视野、擅创新的复合型和创新型领军人才。

3.2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培育跨学科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根据制定的畜牧兽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梳理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衔接关系,避免重专业教育、轻通识教育等问题。建设新农科背景下畜牧兽医专业,要基于全产业链实际问题,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成果任务导向法、科学前沿引领法等),开发畜牧兽医专业优质课程,加强传统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积极打造一批农林类金砖课程。

跨学科课程体系是需要打破原有学科的壁垒和专业边界,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深度整合与融合,使知识应用灵活化,从而使课程体系变得更加系统和开放[10]。在课程设计上,需要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抓手,将国家战略、前沿技术融合渗透进去;设置学科进展课程、融学科课程、精品案例课程及跨学科课程四大模块,最终形成系统、完备的跨学科知识体系。另外,可与牧原集团、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及温氏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探讨畜牧兽医专业方向的用人需求,结合“云生产”“云识别”“云诊疗”等模块,优选智慧牧业的相关课程,比如设置信息技术、动物全产业链实时信息化管理、产品质量与安全追溯等跨学科课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