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体系的研究

作者: 刘军 刘文武 杨庆 王金娜 王俊华 彭承胜 向城颖

摘要  科技是现代农业的主要支撑,在开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农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与技术培训是兴农强农的前提、人才是第一资源,构建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体系;针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统筹整合农业培训主管部门与机构、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实施“三大战略”等3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构建一体化体系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关键词  一体化体系;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现代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5-0276-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5.06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Building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s

LIU Jun1, LIU Wen-wu2, YANG Qing3 et al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ization,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125;2. Institute of Tea,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125;3. Baojing County Office of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Baojing, Hunan 416500)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main suppor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o start a new journey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e must always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tha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training are the premise of promoting agri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nd talents are the first resource, so as to build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highly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s.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argeted policy suggestions on building an integrated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overall integration of agricultural training competent departments and institutions, strengthe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vigorously implementing the “three strategies”, so as to provide basic and strategic support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Integrated system;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Reflection

基金项目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创新基金项目“湖南省分区分类推进农业现代化研究”,湖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湘财教指[2021]60号);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与模式创新研究”子课题“现代农业集聚区发展策略创新与典型区域示范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  刘军(1974—),男,湖南安乡人,研究员,从事农业区域经济、农业产业经济、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研究与咨询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3-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由以往的政策、资金、科技三大法宝向科技是主要支撑转变,不是说“政策”“资金”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不重要了,只是在当下“政策”“资金”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远不于“科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的53.50%提高到2021年61%,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内生增长动力;在科教兴国战略引领下,我国教育发展成效明显,在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10年8 930人提高到2020年的15 467人,1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到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到2.67%,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主体农民的综合素质,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养了一批农业人才队伍,也为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可能。

教育、科技、人才为我国农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发挥了基础性保障作用,其涉农领域的教育、科技、人才的总体形式是好的,但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农业技术培训的主管部门与机构多且培训预期不明显、农业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匹配度不高、农业科技推广缓慢且覆盖面不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辐射作用发挥不充分、乡村产业振兴主体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相对欠缺且推广受众接受能力有待提高、农业科技政策支持效果不明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体系未真正构建等问题。基于此,二十大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将教育、科技、人才整合在一起进行系统谋划、系统部署、系统推进、系统实施,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体系,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开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扎实推进农业改革开放与合作步伐,加快构建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助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1-2]。

1  统筹整合农业培训主管部门与机构,培养农业现代化人才队伍

1.1  统筹整合不同部门科技推广与技术培训的同一职能,统一归口农业农村部门

继续深化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整合农业农村、科技、组织、人社、团委、文化旅游、商务等不同部门涉及农业科技推广与技术培训的相关职能,统一归口农业农村部门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能;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职称评定办法,制定基层农业不同部门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实施细则,鼓励职称评定与区域性农业生产经营相挂钩,逐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推广并下沉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收入水平、社会待遇;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创建不同形式、层级的农业技术专家团队、产学研用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农业技术推广专项,逐年提高其预算;逐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占农业项目资金的比重,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因地制宜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3]。

1.2  统筹整合农业技术培训机构,组建区域性乡村振兴学院

目前涉及农业技术培训的机构众多,既有事业单位,也有民营机构,规模、质量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的效果。应进一步发挥区域性农业科学院的应用研究与技术推广作用,把区域性农业农村部门的农广校纳入区域性农业科学院,以此为主体并结合区域性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生院或科技示范基地,组建区域性乡村振兴学院(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挂靠在区域性农业科学院,把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培训、乡村产业人才培育作为主要职责之一。同时加大民营农业技术培训机构的整合力度,设置准入条件,充分发挥民营培训的最大效能[3]。

1.3  加大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培育力度,培养“一懂两爱”乡村振兴人才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人才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乡村人才服务机制,搭建乡村人才输出输入平台,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高效配置;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打造综合素质高的农村带头人队伍。激励年轻干部下沉基层,传好乡村振兴“接力棒”。挖掘乡土人才并加大培养力度,当好乡村振兴“主力军”。加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相关政策与农业技术培训,逐步提高其管理、技术等综合素养。鼓励涉农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下沉基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乡村,逐步提高农业专业人员比重。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力度。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及技术骨干、村干部、基层农技/农机人员、大户等作为主要培训培养对象;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也包括管理、规划策划、营销、政策与法规宣传等;丰富完善技术培训形式,不仅有课堂的理论教学、典型案例诊断与顶层规划设计,也有田间地头的现场教学与指导,还有先进典型的经验分享与现场参观学习。大力做好高素质农民的示范与引领作用[4]。

2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提升内生发展动能

2.1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集聚区,发挥农业集聚示范效应

加大农业科技示范集聚区建设力度,因地制宜地创建不同主体型(政府、新型经营主体、科研院校等)的产学研用无缝对接的农业科技示范集聚区。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农业科技示范集聚区,促进农业生产由小规模向适度规模、分散经营向集聚生产、传统人工向现代科技转型升级,进而促进人才、资金、科技、土地等农业资源向集聚区的合理集聚与高效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大推广与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科技集聚区的示范效应,从而带动区域农业的协调、全面发展[2]。

2.2  组建农业科技示范集聚区科技创新平台,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与成果转化,引导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向农业科技集聚区合理流动;在集聚区内依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专家大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创新团队工作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激发其创新活力,强化其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中的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环境,鼓励其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拓宽技术创新投入渠道,使之成为优良品种与先进技术的试验田与孵化地、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示范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孵化地、乡村振兴人才尤其是先进适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地、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地等于一体,以此提高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率与覆盖面[5]。

2.3  科学编制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手册,全面提升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