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政策建议
作者: 李慧静
摘要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关系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以6所部属农林院校为例,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组成要素来分析农林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提出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建议,即要引导涉农林专业学子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将“论文”书写在大地上;构建涉农林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机制,服务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构建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等。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战略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4)070276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64
Study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LI Hui-jing
(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36)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s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service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vitalization. Therefor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should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studen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omponen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i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of guiding students to set up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building a mechanism of integrat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cultural atmosphere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establishing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mechanism of a university with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etc.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alent cultiv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12]。农林高校作为行业特色院校,承担着为农林行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农林高校如何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题。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回信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强调农林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新时代农林高校的殷切嘱托。在当前,我国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面对“两个大局”,农林高校要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呢?笔者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构成要素来分析农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讨农林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创新型人才。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林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逻辑意义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手段。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新时代,加快农林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论对于国家发展、乡村振兴、高校建设,还是对于大学生个人发展而言都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
1.1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
我国经济要实现创新发展,关键是要靠创新人才,要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承担风险责任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也只有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才能够促进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3]。农林高校大学生肩负着服务国家和社会,促进农林业现代化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要加快农林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从而推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1.2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促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智力支持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和国家对未来“三农”工作所做出的重要部署。农林高校作为行业特色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光荣的使命,农林院校培养出一批真正能够扎根基层,服务农业和林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农林高校的职责所在。农林高校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更专业的、更具奉献精神的、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科技人才,才能为促进我国现代农林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因此,农林高校必须要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为我国现代农业和林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1.3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育人功能的重要使命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提升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阶段。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做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流的大学不仅需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校舍、一流的设施,更需要培育一流的人才,只有培育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够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国家明确提出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可见党和政府对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重视[4]。农林高校作为主要为农林行业培育人才的重要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农林高校必须要将培育服务国家和社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作为首要责任,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摆在农林高校面前的重要任务。
1.4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促进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石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农林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也同样面临着就业压力,因此,大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对于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将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可以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的个人终身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涉农林专业的大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自觉承担起服务“三农”责任和使命,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梦想中,才能够真正无悔青春,书写人生壮丽华章。
2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构成要素体系的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笔者认为农林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要素体系包括培养目标体系、培养内容体系、培养支持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其中,培养目标体系是其他3个体系的顶层设计,其他三个体系均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体系而服务的,培养内容体系是核心,培养支持体系是保障,考核评价体系是反馈,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构成要素体系来探讨农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
2.1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农林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从培养目标体系上看,农林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得大学生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更具备创新思维意识、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从目前来看,农林高校能够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设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农林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6所部属农林高校为例,例如中国农业大学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水平、具有农科院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应用型大学生的培养;华中农业大学将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南京农业大学秉承“面向全体、深入专业、分类培养”的双创教育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东北林业大学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在学校的章程中明确学校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品德、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为目标等。
2.2农林高校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内容体系建设
培养内容体系既包括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又包括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理论培养体系应当考虑学科人才的培养特点,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应当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总体目标而进行,并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教学实践实训内容体系,高校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6]。农林高校纷纷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7]。例如,南京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三层次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框架;华中农业大学重视课程育人的功效,充分发挥课程建设在创新型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对课程建设进行改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新媒体授课方式,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实现全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共享;中国农业大学推进“知农爱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用人才和科技保障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8]。
2.3农林高校与政府、行业与企业共同构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支持体系
农林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组织的事情,而是农林高校内部各部门乃至社会整合资源和力量,共同协同协作的结果,因此,培养支持体系不仅包括农林高校,也包括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农林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理应起到内部主体性作用,农林高校要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氛围的营建,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也需要各方的支持体系,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为农林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指导提供了师资保障和实习实训基地,它们与高校积极频繁互动,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人才输送的重要部门,起到互动转化的平台搭建作用;政府部门则是政策法律制定和创新创业政策保障的重要部门,起到外部支持保障作用。因此,三者都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培养支持保障体系,三者之间紧密互动,缺一不可,具体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