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推动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 萨其拉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总方针,也是内蒙古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是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农牧业结构单一、乡村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着重分析了乡村振兴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内蒙古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意义,并提出具体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8-0229-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8.053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Inner Mongolia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aqira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the general polic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for Inner Mongolia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ner Mongolia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region in China, with rich natural resources, known as east forest and west mining, south agriculture and north animal husbandry, but it is also faced with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ngle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tructure, rural population aging and other proble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expounds the key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Inner Mongolia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research.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High-quality development;Inner Mongolia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旨在实现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区之一、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任务。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2]。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牧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理念来引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实现农牧业发展[3]。坚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适应农牧业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高度站位,始终关注内蒙古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可持续发展,作出“着力抓好农牧业和牧区工作”的决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的方针政策,推动农牧业发展向优质高效转型;坚持绿色兴农兴牧,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的必然要求,对推动农村牧区产业兴旺、实现农牧业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大力推进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牧业绿色化、农村牧区美丽化、农牧民富裕化,该研究论述内蒙古地区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意义,并提出具体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

1.1 乡村振兴要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要求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食品需求,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科技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例如,山东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如苹果、葡萄、花卉等,采用智慧农业技术,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对农牧业种养结构进行不断优化,全区农作物产量有了很大的突破,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创历史新高。2020年,总播种面积约888.3万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683.3万hm2,占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76.9%[5]。在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6]。会议还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6]。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实际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推行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三年行动计划”,即农牧业生产标准化行动计划、农牧业产地环境净化行动计划、农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农牧业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农牧业综合执法行动计划、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旗县创建行动计划、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追溯管理行动计划、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行动计划、农牧业创新性突破性工作行动计划[7]。内蒙古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夯实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推动绿色发展模式,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求。

1.2 乡村振兴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农牧业的抵御风险能力。乡村振兴要求建设美丽乡村,实施乡村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推动农业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内蒙古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坚持草畜平衡、草原生态优先的原则,实施草原退牧还草、草原生态补偿等措施,有效恢复了牧草再生资源,提升了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据统计,2020年,内蒙古草原植被平均盖度45%,比2010年提高了8百分点,草原生产力增加了210 kg/hm2。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也让农牧民草原保护意识显著提高,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从“多养”向“精养”转变。同时,畜产品供给能力稳步增强,2020年,内蒙古牛羊肉产量稳定在179.3万t左右,牛奶产量稳定在611.5万t,均位居全国首位[8]。以上数据说明了生态与产量双赢效益。

1.3 乡村振兴依赖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依赖农牧业高质量发展,以增强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和创造力,激发农牧民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搭建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牧民参与和受益。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乡村产业发展工作围绕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一产重塑计划,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的利益联结模式,加快构建农企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农牧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65家,其中自治区级30家、市级35家。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46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68家、市级275家,带动农牧户21万户,农企紧密型利益联结比例达到65.3%。全市家庭农牧场4 167家,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牧场3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牧场252家、旗级示范家庭农牧场478家;全市农牧民合作社7 657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4家、自治区级示范社60家、市级示范社92家、旗区级示范社349家。各类农牧业经营主体培育呈现“梯次方阵”新态势[9]。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10]。因此,可以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内蒙古乡村振兴战略。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只有实现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生态基础和人才基础;只有推进乡村振兴,才能创造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2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则

2.1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

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省份,草原是其最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内蒙古要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11]。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作为[12]。为了保护草原,内蒙古实施了草原禁牧、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等措施,有效控制了草原退化和沙化,提高了草原植被覆盖度和生产力。同时,内蒙古也积极发展草原生态旅游、草原文化产业、草原特色产品等,增加了草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例如,呼伦贝尔市根河市利用其独特的森林草原景观,打造了“根河国际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2.2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内蒙古自治区面临着农牧业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市场竞争等挑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农牧业的效率、质量和附加值。为此,内蒙古自治区加强了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了对农牧业科技项目的投入和支持,加快了农牧业科技研发成果的转化并提高了实效。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也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了一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创新型企业。例如,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巴达荣贵利用自己在畜牧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创办了“巴达荣贵家庭牧场”,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改良饲料、采用科学管理等方式,提高了牛的品质和产量,成为当地的养殖示范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