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牧区振兴的路径选择

作者: 包玉珍 明霞 苏雅拉图

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减少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等优点,是改善收入不均衡,加强金融包容性的有效方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牧区数字普惠金融,具有促进牧民消费升级、激发牧民创新创业的活力、改善牧区社会信用环境等重要意义。分析了增强金融知识教育并提高牧民金融素养、优化牧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建设等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牧区振兴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牧区振兴;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8-024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8.055

The Path Choic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to Assist the Revitalization of Pastoral Areas

BAO Yu-zhen, MING Xia,Suyalatu

(Institute of Pastoral Development, 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ohhot,Innt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ducing financial service costs and improving financial service efficiency.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pastoral consumption,stimulating the innovative vitality of herdsmen, and improving the social credit environment in pastoral area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ath choices for enhancing financial knowledge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improvinge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gtal inclusive financial ecosysem.

Key word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Pastoral revitalization;Path analysis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国家。之前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意见》中提出过要发展农村牧区数字普惠金融,并明确了相应的目标和任务。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减少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等优点,是改善收入不均衡,加强金融包容性的有效方法。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相互影响,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的平衡发展机制。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发展牧区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推动牧区金融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激发内需活力来促进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交融,助力我国牧区经济高效率健康发展。因此,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重大[1],实现牧区振兴需要不断优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促进作用。

1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牧区振兴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促进了牧区居民的消费升级

在传统金融中,牧区小微企业和牧民缺少有效抵押担保,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较低。高服务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金融体系对牧区普惠金融主体的支持仍然不足。而数字普惠金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科技手段,凭借“成本低、覆盖范围广、可获得性高”的优势,为我国的普惠金融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

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在我国牧区的进一步发展,牧民的存贷款和支付等金融服务不再约束于金融实体网点,扩大了金融服务的渠道,解决了牧区经济资金循环不畅等问题。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牧区居民可以享受到互联网保险和互联网消费信贷,从而有更多的消费支持,消费意愿得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供保障从而增强牧民的消费意愿。与此同时,为了向牧民提供更加充足、实用的金融服务,多种新业态的应时而生也提高了牧区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以适应牧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电商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2022年底,建立旗县级电子商务中心6个,建设农村牧区电子商务服务站1 559个,牧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得以解决。

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牧民消费升级[4]。支付、借贷、保险、投资等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在牧区的普及应用,促进线下商业活动的线上化,有效释放了牧民的消费需求。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可以改变牧区消费形式,在便利牧民消费的基础上,有效缓解牧区信贷约束问题,以刺激牧民拓展消费视野[5]。数字普惠金融也可以为牧民提供数字保险等金融服务,降低牧民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升其消费水平。为了更好地支持畜牧业养殖并提高牧民的消费水平,农业银行鄂温克旗分行推出“智慧畜牧贷”,该产品抵押物为肉牛,贷款最高期限3年。截至目前,鄂温克农业银行发放活体抵押贷款11笔,余额为1 030万元。该产品通俗易懂、使用简便,极大增强了牧民的消费积极性。

1.2 减少普惠金融服务成本,激励了牧民创新创业的活力

传统的金融服务中,只有增加实体网点或金融服务站点,才能扩展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这样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增长。数字普惠金融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技术,一方面,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栏和边际成本,减少了牧民和小微企业的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更有效地服务牧区普惠金融客户;另一方面,减少牧区金融机构营业成本,提高金融机构盈利能力。数字普惠金融拥有的独特优势还有先进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大数据的应用提高了获取客户数据信息的效率,积累更多客户的征信资料,提高了业务办理实效,使服务成本变得更低。

牧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更好地支持牧民创新创业。相比传统金融方式,牧区数字普惠金融能更好满足普通牧户分散化、小额度的资金需求,为牧民创新创业提供相对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由于普通牧户无法向银行提供有效抵押担保,很难通过金融机构审核,获批低利率的创业贷款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从而打消了牧民创业的积极性。而数字普惠金融则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牧民提供更多借贷便利,不仅减轻了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降低了农牧户融资门槛,而且也激励了牧民的创业想法。鄂温克旗农村商业银行推出“借款人+保险公司+银行+网络运营商”的信贷模式,降低了农牧户和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成本,拓宽畜牧业生产抵押担保范围,有效满足了牧民生产生活的需求。

1.3 利用大数据降低信用风险,改善了牧区社会信用环境

信用是经济金融活动的基础,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信用保障。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善牧区融资环境、增强牧民信用意识[6]、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持续推进农村牧区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县域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推进普通牧户和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应用。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弥补牧区各类经营主体的信用不足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金融服务风险控制的重点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大数据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传统金融的信息搜集是高成本、低效率的,数据技术能够从大量信息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金融服务中所累积的数据为风险控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础,根据用户在电商平台上的游览、消费行为,可以分析牧户的融资需求。大数据分析可以代替传统金融机构的人工调查,帮助完成风险定价并降低服务门槛,缓解牧户融资难问题[7]。

2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牧区振兴的路径分析

2.1 增强金融知识教育,提高牧民的金融素养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牧区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多数牧民本来就不熟悉金融知识,数字化+金融,两种新事物的结合,对他们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留守在牧区的牧户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他们对数字金融模式也比较陌生。比较认可传统金融服务模型,更愿意相信传统线下的金融服务,对数字金融的信任感减少。把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作为恩惠于广大牧民群众的一项实事工程落到实处,加快提高牧民群众的知识技能和金融素养。党员干部应该引导农牧民学习数字金融知识,掌握数字金融工具,树立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牧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推进金融知识的普及并提升牧民的知识技能和金融素养。目前,牧区基本都实现了数字网络的覆盖,因此各金融机构可通过短视频、公众号、微博等多个平台传送介绍各类金融产品,帮助牧民了解各类金融产品的使用方法[8]。中国人民银行鄂托克前旗支行引导辖区各家金融机构将手机银行、云闪付、收款码牌的支付结算方式带入了牧区。以服务点为宣传阵地,不定期进行移动支付方式等金融知识线下宣传,通过金融知识宣讲、义诊等方式以点带面,扩大了宣传范围。

另外,牧民的受教育水平偏低,金融机构可以增加牧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宣传活动;还可以通过贴传单、发放指导手册、循环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增加牧民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再由专业的金融机构人员为其回答存在疑惑的地方;现场办理金融业务,引导牧区群众使用网上银行,通过使用移动设备能让牧民享受到更为周到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牧民的金融素养。要引领牧民通过线上或线下的金融培训,了解与牧区数字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规定,鼓励牧民主动参加金融理财项目,合法投资。

2.2 构建良好的征信体系,完善牧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推广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根源是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所以政府要加强牧区网络建设的力度,提高牧区互联网普及率,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构建良好的牧区金融征信体系[9],一方面,有效整合牧区居民的征信数据,构建牧区征信数据库;另一方面,应加强规范牧区征信行业制度[10],制定合理的评价服务标准,以此降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充分发挥征信系统在牧区数字普惠金融中的作用,扩展牧区征信系统的覆盖范畴,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牧民提供更好的信用支持,提高牧区整体信用生态环境。

加速牧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步骤,构建广覆盖多样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互联网体系。一方面,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企业类基础设施,建立面向牧区中小企业的金融数据处理中心,设立面向数字化转型企业的产业基金,以数字技术组合各类普惠金融服务资源,助力牧区中小企业成功完成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建设数字普惠金融的个体类基础设施方面,大幅提升牧区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推广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截至目前,新巴尔虎右旗网络银行支付业务累计交易为28.3万笔,移动支付业务办理为95.6万笔。现代化支付体系和支付方式的变化以及支付机具数量的增加,为牧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支付环境。进一步推进“宽带牧区”建设,加大牧区互联网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形成5G宽带网络系统。此外,政府和金融机构还应积极引领牧区中小企业、新型牧业经营主体和普通牧户等参与网络金融教育,建设金融用户信息数据库,将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对象的信用情况进行数字化并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综合效率[11]。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