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实践策略

作者: 赵丹丹 付冰倩 赵爽

摘要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现代化农业的本质要求,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驱动农业进步的根本动力。面对科技创新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任务,应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绿色农业、粮食安全等多领域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农业产业全链条技术支撑体系、发展多元化、可持续农业、培育农业特色产品品牌,真正发挥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科技创新;农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9-026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9.05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Inherent Logic and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mpowering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ZHAO Dan-dan, FU Bing-qian, ZHAO Shua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0)

Abstract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key to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to achieve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for agricultural progress. Faced with the era tas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e should deeply integr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th multiple fields such 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green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 By constructing a full chain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ing diversified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specialty product brands, we can truly leverage the driving ro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Internal logic;Implementation strategy

基金项目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2023S19);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专项(22557656D)。

作者简介  赵丹丹(1998—),女,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收稿日期  2023-07-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已经经历过70多年的发展与改革,使得人民生活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生活的巨大转变。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2022年党的一号文件指出,“做好‘三农’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在中央领导与政策推动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尽管我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十分重视,但生产效率低、产业机构不合理、农业科技水平发展动力不足、农业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寻找新思路,解锁新模式是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的关键任务。从2015年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16年质量兴农战略、2017年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后续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过程中,科技创新在驱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农业质量竞争的重要抓手[3]。可见,科技创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质量与效益变革的关键动力。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农业能够获得更大的生产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因此科技创新能否成为第一动力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  科技创新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1.1  产业兴:集聚科技优势资源,拓展农业增值空间

基于如今农业问题的破解需求以及政策导向的现实相应,农业高质量发展则是主要依托于科技创新的能力推动,根据其他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分析,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可凭借强大的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为国际市场提供大量高质量的农产品。与传统农业发展思路不同,科技创新通过激发新的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方面以“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绿色兴农”的发展思路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4]。随着国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逐年增高,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达成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农业大数据技术也应运而生。农业大数据技术是大数据理念、技术和方法在农业的实践。截至目前,农业大数据技术主要有精准生产-预测市场需求、自动化生产、供应链追踪、拉动产业链等4个作用[5]。

1.1.1  精准化生产——预测市场需求。

借助现代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进行精准的市场预测和需求预测,指导农业生产决策,可以更加高效、灵活地满足市场需求,减少资源浪费和生产风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1.1.2  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利用大数据进行自动化生产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通过收集、分析和应用大量的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和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一方面基于农业大数据技术,农户可通过传感器对农作物的生产环境进行检测从而感知到农作物的生产。另一方面采用传感器、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实时收集和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设备状态等,从而对农业生产的历史数据实施监控以及数据分析,增强对作物种植面积、生产进度、农产品产量、天气情况、气温条件、灾害强度和土壤湿度之间的关联监测能力,使农民和相关农业机构可以更好地了解农田和环境的状况,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及时的决策和调整,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1.3  供应链追溯——保障农产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目前国人不断关注的重点问题,美国每年大约有7 600万人口患食源性疾病并造成5 000多人死亡。发达国家有40%的粮食被遗弃,其中10%~15%是农产品。随着农产品供应链不断拉长,不良商家投机倒把等现象不断出现,对农产品进行跟踪与监管显得日益重要。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能够实现农产品流通和消费过程跟踪,有利于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降低供应链浪费。同时,为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促进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流通效率,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1.1.4  科技促产——实现三产融合。

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政策扶持下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现代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及销售全过程中的有机渗透,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农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从而孕育出信息农业和生物农业等新型业态,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从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角度来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作为支撑。

1.2  生态净: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业资源消耗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确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农业产业体系[6]。

1.2.1  科技创新为农药和化肥使用提供有效方式。

科技创新可以提供更好的农药和化肥利用方式,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以高化肥、农药投入来换取高产出,常常导致资源过度消耗、耕地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剧,从而对农业可持续性构成了严峻挑战。而科技创新在推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的集成推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等节肥技术,以及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节药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肥料、饲料和农药等投入品的有效利用率。

1.2.2  科技创新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支持。

传统的农业生产对资源的依赖性程度较高,而且我国存在人均可耕地少、水资源匮乏以及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想要减少农业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在农业节水、资源循环利用、紧缺资源替代等环节取得发展,才能够为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和回复提供支持[7]。科技创新作为绿色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以及持续深入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主要分为3个方面,分别为农业清洁技术、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农业节水技术。

1.2.3  科技创新为农业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得以深入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的五大行动,包括加强投入减量、推广绿色替代和循环利用,严格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政策扶持,突出工作重点,加强重点流域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

1.3  效益高:驱动内生增长,稳固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确保粮食安全要从种源安全上寻支撑,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1.3.1  实施品种创新工程,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奠定基础。

品种创新工程致力于选育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通过改良农作物的遗传性状和生理特性,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能够增加农作物的生产效益,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通过品种创新,可以培育适应不同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