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对策分析

作者: 李国富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测度及对策分析0

摘要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道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和农民富裕富足3个维度构建了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确定了不同时期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结果表明:2000—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处于不断上升趋势,目前已经达到基本实现阶段,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和农民富裕富足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基于此,分别从三大维度给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熵值法;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1-0253-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1.05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Measurement and Strategy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LI Guo-fu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rumqi, Xinjiang 830012)

Abstract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road.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three dimensions: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rural livability and farmers’ prosperity. The entropy method is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measur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development stages of different periods a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22 is on the rise as a whole, and it has reached the basic realization stag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rural industry and livability, and farmers’ prosperity and prosperity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three dimensions,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realiz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Entropy method;Heilongjiang Province

作者简介 李国富(1999—),男,新疆伊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振兴、低碳经济、创新要素流动。

收稿日期 2023-07-03

二十大提出了“走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这一重大宣言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在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过程中,走的是一条具有典型特征的“三农”现代化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具有挑战性的过程。只有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指标体系,总结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特点,认识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利弊,才能科学甄别需要持续加强的关键领域。笔者以黑龙江省为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科学地设计出一套能准确测度黑龙江省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多维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学者们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了多元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影响因素、水平评价和发展路径等方面。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产业、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治理和农民生活五位一体的有机整体[1]。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面临着10个方面的不均衡和不充分问题[2]。在评价层面上,学术界从国家[3]、省域[4]、西部地区[5]、长江三角洲重点农业区[6]等不同层面对农业现代化进行研究。在评价方法上,运用较为广泛的有多指标综合测度法[7]、达标率评价法[8]、参数比较法[9]、DEA模型法[10]、人工神经网络法[11]、脱钩指数法[12]、熵值法[13]等。在指标选取上,辛岭等[14]分别从农业发展程度、农村城市化程度、农业扶持与保护程度、农业可持续发展程度4个方面,对全国1 980个县级市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估[15]。分别从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现代化、农业绿色发展等4个方面,对全国30个省份2020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与评价。“十四五”时期,要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核心,制定对农业投资和扶持的最佳方针,不断健全“三农”工作体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此,笔者选取了黑龙江省这一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产粮大省和农业大省为研究对象。基于“三农”现代化的总体发展目标,根据黑龙江省的“三农”现代化的总体发展特征,从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3个角度,建立了“三农”现代化的总体发展水平的评估体系。基于上述研究,笔者通过实证研究,测算黑龙江省的发展程度及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以期为黑龙江省的高质量发展及其他类似区域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

1 评价方法

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该研究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借鉴现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测度方法,选取《中国统计年鉴》《黑龙江发展年鉴》《中国城乡统计年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等2000—2022年的数据,对个别年份缺失数据(如农药化肥用量,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有线电视覆盖率,村主任、书记“一肩挑”比例等),假设上述指标变化速率恒定,则用前一年的变化速率进行推算和补足。该研究基于对“三农”问题的深刻认识,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以“以发展为先,以质量为先”为目标,兼顾政策导向、时代性和数据可用性,从农业、农村、农民3个维度选择指标,构建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2 综合评价方法

衡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赋权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2种,但主观赋权方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主观赋权不够精确,难以真实地反映指标的实际情况。因此,该研究运用客观赋权法确定了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指标。

具体而言,为保证测度指数的准确性,需要对数值和量纲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的基础指标进行正规化处理,具体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X*ij=Xij-min{Xij}max{Xj}-min{Xj}(1)

负向指标:X*ij=max{Xij}-Xijmax{Xj}-min{Xj}(2)

其中,X*ij为无量纲化的结果,max{Xj}和min{Xj}分别是指标在观测年份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指标进行正规化处理后,采用熵值法对其赋权。

计算第i年j项指标所占比重,ρij使用以下公式表示:

ρij=X*ijmi=1X*ij (3)

计算指标的信息熵eij,则eij=-1lnmmi=1ρij×lnρij(4)

计算信息熵冗余度dj:dj=1-ej(5)

其中,m为评价年度,根据信息熵冗余度计算指标权重j:

j=djmj=1dj(6)

基于此,使用多重线性函数的加权求出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AMDI):

AMDI=mj=1j×Xij(7)

基于上述公式计算最终得到了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AMDI处于0~1。AMDI越接近1,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越高;反之,AMDI接近0时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

1.3 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划分

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该研究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分为准备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发达阶段,其划分标准见表2。该研究采用的是简单分段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分析

正确评价农业黑龙江省农村现代化程度,对于促进区域乡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见表3。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从2000—2003年的0.124 5到2020—2022年的0.888 7,年均增长率为13.03%,2000—2022年黑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3个层面来看,农业高质高效指数从2000—2003年的0.010 6到2000—2022年的0.122 7,年均增长率14.51%,2000—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高效指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乡村宜居宜业指数从2000—2003年的0.062 7增加至2020—2022年的0.448 0,年均增长13.00%,2000—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高效指数农业高质高效指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农民富裕富足指数从2000—2003年0.051 2到2020—2022年的0.318 0,年均增长13.00%,2000—2022年黑龙江省农民富裕富足指数农业高质高效指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综上所述,3个层面均有所发展,其中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水平的增长幅度最大,年均增长率为14.51%,乡村宜居宜业次之,为13.00%,农民富裕富足最低,为13.00%。虽然农民富裕富足的年均增长率较低,但农民富裕富

足的发展水平在3个部分中一直属于较为领先水平的地位,其年均值       为0.179 9;治理有效程度处于第一,其年均值为0.246 2;农业高质高效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其均值为0.064 3。

根据表3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数的结果,可以得到2000—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综合得分及发展所处阶段,具体见表4。

就发展阶段来看,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2000—2007年均处于准备阶段;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2008—2015年处于起步阶段;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2016—2019年处于初步实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2020—2022年均处于基本实现阶段。因此,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趋势向好,究其原因可以从国家政策的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去解释。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龙江省在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改良品种的引进、高效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等。这些科技进步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在过去几年中,黑龙江省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水利、电力等方面的改善。这些举措提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步。黑龙江省在过去几年中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的支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旅游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总体来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因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的推动使得黑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进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