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探究
作者: 陶莹 王强 彭彬倩 梁警尹 吴静摘要 地方特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为地方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始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桥镇扶雅文化为例,通过文献查阅、田野调查、访谈等方法,围绕扶雅文化融入新桥镇乡村振兴建设的现状开展研究,通过实证调查与比较分析,从价值、空间、趋势3个方面评估其融合效果,深入探索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共性和路径,从目标、功能、条件、要素等方面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模式,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保护、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优化乡村振兴效能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地方特色文化;乡村振兴;扶雅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4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1-025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1.056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Model of Integra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to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aking Fuya Culture in Xinqiao Town as an Example
TAO Ying,WANG Qiang,PENG Bin-qian et al
(Ta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zhou, Zhejiang 318000)
Abstract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as a symbol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rovides spiritual power,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cultural atmosphere for local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to rural construc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aking the Fuya culture in Xinqiao Town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ing Fuya culture in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Xinqiao Tow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investigation,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hroug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evaluates the integration effect from three aspects: value, space, and trend, deeply explores the commonalities and paths of integra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proposes practical models for integra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into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from the aspects of goals, functions, conditions, and elements,so as to promot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promot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and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optimizing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Rural revitalization;Fuya culture
基金项目 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23YB06)。
作者简介 陶莹(1991—),女,浙江台州人,助教,硕士,从事农产品品牌、乡村振兴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等研究。
*通信作者,农艺师,硕士,从事农产品品牌、农业生产技术等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0-16;修回日期 2024-01-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1]。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乡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能够高质量推动乡村建设[2]。尽管近年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已逐渐成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但也面临着区域内特色文化促进新乡村发展的主体能力较弱、区域内特色文化发展劲头不够强等困难。所以,通过对区域内特色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法加以深入研究,就可以通过培育农村多元的市场主体,以农村文化产业聚焦,激活乡村经济的发展潜力,促进乡村产业调整升级、提升乡村整体发展全面上水平,构建美丽乡村新格局。
1 研究综述
目前,已有诸多学者对乡村振兴与文化建设之间的链接关系、耦合机制、对接体系建构方面的交叉等方面进行研究。关于地方特色文化和乡村振兴,张芸[3]指出,地方文化中的“地方”,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文化”由单要素和多要素构成,单要素主要有方言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多要素主要由单要素文化融合而成,体现在该地域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余洪等[4]认为我国的地方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地区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杜晓芬[5]将地方特色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延续下来的具有地域性、独特性、传承性的文化形态,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且,地方特色文化可分为物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金华宝等[6]认为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魏后凯[7]认为,乡村振兴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关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徐小洲[8]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并非新典范,仅是呼应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从阶级分化到共同富裕的过程。国务院总理李强在2021年指出,乡村振兴要凸显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这“三个价值”,优化新城、镇域、乡村这“三个空间”,认清空间稳定、地位凸显、功能复合这“三个趋势”[9]。针对地方特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联动研究,罗心欲[10]在对乡村振兴进行内涵解读的基础上,对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方向进行了构建,主要围绕地方特色文化与产业兴旺的契合水平、地方特色文化和乡村生态价值的融合度、地方特色文化和生态宜居的价值契合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性等4个维度。王鹏飞等[11]从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上出发,强调要从本土乡情民情出发,从概念创新、人力物力保障、规划建设等方面把准乡村振兴“文化支点”。刘学龙[12]指出乡村独特的政治社会生态决定了其不同于城市社区的发展机制。扎根乡土的地方文化中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等蕴含独特的乡村治理智慧和经验。
笔者认为,已有的相关研究已注意到乡村振兴战略、地方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模式的相关性,但对地方特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探讨主要聚焦在文化产业的振兴上,强调文化创意、旅游等方面的发展,但是这些研究忽视了在传统产业升级、地方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等方面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与应用,而这些方面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地方特色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传承性有助于地方传统产业升级、文旅产业发展、地方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升,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笔者从乡村振兴中农村价值、空间、趋势3个维度分析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发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助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 新桥镇扶雅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情况
新桥镇位于路桥区中部,其历史悠久,为原黄岩县五大集镇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曾获省市级荣誉多项,如省级生态镇、省级森林城镇等。起源于清朝末年的新桥镇扶雅文化,经过百年多的发展,作为一种重教兴学的传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匡扶正道的品德,在历代有识之士的躬身践行下,被不断发扬光大。从“千万工程”到乡村振兴,再到共同富裕,扶雅文化以“启迪民智、砥砺心志、崇学向善、淳风化俗”为核心要义,不断助力当地政府协同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具体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13]:
①启迪民智,打造实力新桥。把握扶雅文化“培育人才”的精髓,一方面,紧密联系乡贤、商会、知识分子等社会各阶层人士,以“乡贤+”的模式,启动乡贤共富基金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建乡村记忆馆、文化礼堂、书院等,进一步做好基础性的文化普及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以发展专精特新产业为导向,注重企业家、中高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的文化素质提升,主要是以“化蝶工程”等,助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②砥砺心志,建设美丽新桥。突出扶雅文化“磨练意志”的重点,在美丽城镇微改造精提升中,全民参与,以生态保护系统化、环境治理全域化、城乡环境景区化等实践路径,历经十余年,通过田园综合体、共富工坊等项目,全面改进乡村环境,提升地方形象,推进文旅产业发展。③崇学向善,创建人文新桥。聚焦扶雅文化“重学善思”的关键,通过重建文昌阁,打造文化地标;修缮五凤楼,注入文化基因;文化资源普查,汇聚文化因子;成立扶雅文艺社,接续传承扶雅文化;镇大院围墙浮雕、新大街文化节点打造、《新桥赋》的创作以及新桥八景图等的完成,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④淳风化俗,构建幸福新桥。抓住扶雅文化“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灵魂,通过党贤融商新路径,以乡贤反哺、各村社文化礼堂全覆盖等行动,科普扶雅文化,弘扬耕读传统,涵育读书风气,引导民众从偏重物质享受向物质与精神追求并重的幸福观转变,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
对于地方特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效果,从价值角度评估,新桥镇将扶雅文化融入经济、生态、美学上,努力建设实力新桥、美丽新桥。经济上,2022年新桥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全区排名第二,巩固深化“一镇一平台”,完成创业创新园二期建设、台州模具有限公司实现“零增地”技改、智能装备产业项目落地建设、飞达科技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此外,通过验收高标农田建设工程,完成区交办“二改一还”农田整治任务;生态上,新桥镇人居环境再改善,持续推进生活污水强基增效双提升工程,完成镇北路城中村改造、洪家岸城中村改造、模具集团老旧工业改造,并作为路桥首家入围乡镇成功入选浙江省低(零)碳乡镇(街道)创建试点;美学上,创建省级水韵田园县域风貌样板区、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全面提质省级4A级景区镇,2022年新增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区路桥区花木田园精品示范区、市级美丽乡村风景线路桥区花木田园美丽乡村风景线,此外,新桥浦获评省级美丽河湖,华章村获评省级村庄设计与农房设计优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