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 赖容 唐秀观 戴高兴 何新华

摘要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进程中,深入探讨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加快乡村振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广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延伸全产业链发展、增加资金投入等多个维度提出了促进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广西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3-022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3.0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Guangxi

LAI Rong1,2, TANG Xiu-guan3, DAI Gao-xing2 et al

(1.College of Agricultur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4;2.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Guangxi 530007;3.Guangxi Subtropic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Nanning,Guangxi 530001)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eply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o accelera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Guangxi,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Guangxi,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Guangxi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consolidating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improv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and increasing capital investment.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Development status;Strategies;Guangxi

基金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建设项目(nycytx-gxcxtd-2021-01-01);广西农业科学院基科技发展基金项目(桂农科2022JM04,桂农科通〔2022〕17号)。

作者简介  赖容(1985—),女,广西北流人,在读硕士,经济师,从事农业农村发展、农业科研管理研究。

*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果树遗传育种、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发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05;修回日期  2023-10-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是有别于传统农业的,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依靠现代生产资料来经营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农业。现代农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1]。现代农业发展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抓手,有助于构建农业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2]。现代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效益和农产品收益,使农业得到切实发展,加快了乡村振兴发展步伐。广西是边疆民族地区,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动广西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根据广西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1  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迅速,构建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广西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区位条件独特,特色农业产品的比较优势突出[3]。广西借助自身优势,立足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因时因地调整产业结构,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体系,并陆续打造出百色“中国芒果之乡”、武鸣“中国沃柑之乡”、北流“中国百香果之乡”等一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广西有粮、糖、果、蔬、渔、畜六大千亿元产业,桑蚕、中药材、家禽三大500亿元产业,糖料蔗、水果、茉莉花(茶)等产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具有“果园子”“糖罐子”“菜篮子”三大篮子的美称。广西围绕粮食、生猪、芒果、蚕桑等产业,创建了7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55个产业强镇等一批“国字号”产业平台,以点带面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在构建“10+3+N”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过程中,广西依据自身优势,不断壮大特色产业阵营,多个特色产业保持全国领先,设施农业发展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1.2  种业发展迅速,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来说,无论是生产产能的提高还是产品品质的优化,种业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关键环节[4]。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国家出台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十四五”全国现代种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广西出台了《广西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十四五”种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种业相关文件的出台为推动广西种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作物种质库、畜禽保种场、水产种质资源场106个,保存各类资源超50万份,野生稻、甘蔗、糯玉米种质资源保存量分别占全国的1/2、1/2、1/3,其中稻种资源数量居全国首位。地灵红糯、东兰墨米等10个纳入国家种质资源库保存的品种资源为广西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147个极具开发价值的特异性、独占性地方品种和特色资源,农业资源保护得到保障。2021年以来,审定农作物新品种881个,其中水稻565个,排全国前列。2023年审定水稻品种中,优质稻占比达84.6%;选育登记甘蔗新品种43个,占全国34.0%。博白县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杂交水稻年制种面积达2 133.3 hm2,种业的发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3  农业基础设施水平提升,粮食生产得到保障

1.3.1

耕地保护工作进展持续。自2020年11月起,北流、三江、贵港3市(县)先后在各级设立田长,推动了广西田长制制度的实施。2021年9月,广西实施全面推行田长制,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和耕地撂荒治理措施,筑牢耕地保护防线和粮食安全底线。2023年4月,广西田长制办公室印发2023年田长制工作要点,推动广西各级形成完备的田长制工作体系。建立“非农化非粮化”整治示范基地、中国-东盟稻作文化展示基地,以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2022年核定入库新增耕地数量14 650 hm2、水田规模15 600 hm2、粮食产能9 488万kg,连续2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障了粮食安全。

1.3.2

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较好。广西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广西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推动了广西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2019—2022年共发放资金约151.71亿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64.93万hm2。截至2023年2月,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78.45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4%,高标准农田的建成提升了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单位面积粮食产能提升不低于10%,为实现全区粮食产业稳产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3.3

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为明显。2021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6.62%,同期增长1.08%。广西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3.65%,耕作和收获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截至2023年1月,广西贵港港北区、宾阳县等14个县(市、区)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1.4  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实力增强

广西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作用,培育了甘蔗、水稻、亚热带果蔬等广西特色优势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广西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桂糖42号、桂糖44、桂育11号、桂香18、桂单0810、桂单162、桂七芒等一批“桂字号”新品种、新技术成为支撑广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物。桂糖42号2023年再次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单一甘蔗品种,桂糖系列品种占全国糖料蔗种植总面积的38.92%,连续5年领跑全国。集成创新形成了“优质稻+优质鱼”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技术、广西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甘蔗健康种茎标准化生产技术、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等一批广西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其中,甘蔗健康种茎标准化生产技术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2022年度重点推广的技术,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广西六堡茶清洁化加工技术2项技术入选2022—2023年度广西农业主推技术。一批批产业核心技术的熟化应用推广,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重大科技支撑,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5  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升级

广西加快农业品牌建设步伐,不断塑造“桂字号”农产品品牌效应。广西累计503个农业品牌获得认定,品牌总价值超过4 450亿元,其中地理标志农产品165个,产值超2 000亿元。广西借助农业生产区域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的农产品供应地。作为柑橘大省,已连续8年稳居全国柑橘产量第一。2022年的广西沃柑种植面积为21.73万hm2,占橘类种植面积86%,产量653万t。截至2022年10月,广西2 235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称号,113个优质农产品通过“圳品”认证。411个“广西好嘢”品牌通过认定,品牌总价值超过3 200亿元。2023年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名单公布,广西有横县茉莉花茶、柳州螺蛳粉、百色芒果等14个品牌入选,上榜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4%,入围品牌数量居全国第二,品牌总价值达950.07亿元,较去年入围品牌总价值增长20.78%,打造农业品牌知名度扩大,推进了广西农产品品牌建设。广西成功创建广西粉用稻米产业集群、东兴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8个产业强镇、18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积极抢占“预制菜”新赛道,建成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等一批预制菜产业园区,开发了巴马香猪等一批“桂味”预制菜产品。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累计创建347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示范点。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塑造了灵山荔枝、百色芒果等一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夯实了广西产业发展的基础。

1.6  人才队伍建设较好,助农智力支撑有保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