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外部制约因素与政策建议

作者: 刘培军 王婷

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外部制约因素与政策建议0

摘要  针对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微观政策环境,设计了包括评价机制、使用机制、培训机制等6个维度27个细分指标的调查问卷,分析了影响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微观环境制约因素、成因及优化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政策环境的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工作单位及人才自身层面提出了优化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外部政策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  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制约因素;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3-0249-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3.06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ternal Constraint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Growth of Young Agricultural S&T Talents—Based on th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Guangxi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U Pei-jun, WANG T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Abstract  Aiming at the micro policy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you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this papaer designs a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6 dimensions such as evaluation mechanism, use mechanism, training mechanism and 27 subdivision indexes,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young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growth micro-environment, causes and 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young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growth policy environment; 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optimizing the external policy environment of talent growth from the level of government, work units and talents.

Key words  Young agricultural S&T talents;Growing environment;External constraints;Policy suggestions

基金项目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20FGL038)。

作者简介  刘培军(1980—),男,湖北洪湖人,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8-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1],“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2],“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3]。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资源和最宝贵财富。科学发展、人才先行;人才发展,政策先行。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措施,才能让各类人才汇聚一方、才尽其能、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因此,探讨如何通过改善政策环境来精准地满足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需要,促进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激励其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是当前人才工作和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实施的有效保障。

1  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国家对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状况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丰富,不同学者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状况的研究有不同视角,但大体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进行探索。宏观层面的探究,主要从国际和国家视角探讨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事业环境、文化环境等,研究方法多以定性为主。如:芮绍炜等[4]通过梳理美国、德国、日本在打造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方面的重要政策举措和实践做法,提出了对我国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借鉴与启示。李强等[5]通过梳理世界主要创新国家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经验做法和我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就如何长期稳定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提出了对策建议。周建中等[6]从西方国家对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支持的角度,提出了新时期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与环境建设对策。王思霓[7]通过对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历史演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剖析,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中观层面的探究,主要对特定行业领域和特定青年群体科技人才成长支持政策进行研究,研究方法多以定量为主。如:瞿群臻等[8]以海洋领域科技人才为例,基于逻辑增长模型构建了科技人才发展能力模型,并利用模型分析了影响科技人才成长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王佳匀等[9]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为例,通过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典型特征的定量分析,挖掘了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甘水玲等[10]基于对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的453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相关影响因素的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剖析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存在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了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建议。微观宏面的探究,主要对青年科技人才所处单位机制环境和工作环境等的研究,研究方法多以定量和定性结合为主。如:缴旭等[11]对中国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人际环境、工作环境和机制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从培育体系、人才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优化人才成长外部环境的建议。姚新武等[12]对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研究,提出要注重对青年科技人才思想引领和拓宽职业成长通道等建议。

在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状况的研究方面,魏琦[13]从人际环境、工作环境和机制环境等3个维度分析了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优化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政策建议。王仕龙[14]从青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规模、质量、发展形势等维度,从国家和农业科研机构层面提出了未来农业人才培养发展思路。于大伟[15]从影响农业科研单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因素出发,提出了加强青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宁云等[16]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分析了我国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从改进培养方式、开展专项支持、加强人才激励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青年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崔丽贤等[17]针对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多维融合型青年科技人才稀缺等问题,提出了以项目凝聚带动人才培养和优化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竞争机制等对策。

综上,已有关于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研究多从农业产业政策、农业科技人才配置等中宏观层面进行探究,较少对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所处单位人际环境、工作环境、机制环境等微观成长环境进行研究,而对青年科技人才而言,更应该重视他们的成长过程和成长空间,也就更应该重视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微观政策环境的研究;且现有成果少见对西部省份涉农单位的实证研究;因此,对西部省域涉农单位青年农业人才成长微观政策环境研究还有较多空间。

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该研究结合文献资料,以广西特定涉农单位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微观政策环境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方法分析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成长发展过程中切身感受的微观政策机制的满意度以及各政策机制对整个微观政策环境影响力,并寻求优化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政策环境的路径。

2.1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

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微观政策环境主要是指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所处单位组织层面的环境,包括人才政策、福利待遇、激励政策、工作条件及其组织文化等。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特别是根据缴旭等[11]、魏琦[13]等研究者对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微观政策的内涵要素分析,该研究将“微观政策环境”分为宽容机制、评价机制、使用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诚信机制和保障机制等6个维度,并根据这6个维度的内涵来设定二级指标,最终选定27个指标来构建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微观政策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在问卷调查设计方面,按照4个条件进行研究对象的甄别:45周岁以下、一般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一般应为农业科研团队固定成员、应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主持过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过SCI论文或获过省部级以上奖励)。对广西区内3所涉农科研单位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96份,得到有效正式分析问卷279份,问卷有效率为70.45%。调查对象中,男性占70.25%,女生占29.75%;硕士学历占39.07%,博士学历占42.29%;中级职称占38.35%,副高级职称占30.47%,正高级职称占19.00%。

2.2  研究方法

为分析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外部因素,该研究主要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同时用Amos软件构建和完善“成长环境满意度提升路径分析模型”,对成长环境满意度提升路径进行分析,路径系数越大,影响力越大。

3  青年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微观政策环境分析

根据调研数据,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微观政策环境的总体满意度不是太高,仅为34.64%;不同成长阶段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成长政策的需求侧重点不同;青年农业人才成长的微观政策环境中还存在诸多堵点,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

3.1  对宽容机制及其要素的满意度

宽容的环境是创新的沃土,创新氛围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基础条件。调查对象中,67.64%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本单位的宽容机制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在尊重创新方面,78.15%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认可本单位“鼓励发现创新、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在容错试错方面,44.31%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单位或领导“宽容失败、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大胆探索、挑战未知”表示满意;在学术自由方面,58.45%的青年农业科技人员赞同本单位“允许不同的学术观点自由讨论,不以权威和地位压人”;43.32%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认可单位和团队领导“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工作,能够包容青年人才的个性与缺点”;在制度保障方面,48.36%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赞同本单位“学术风气良好,学术不端行为较少发生”。

3.2  对激励机制及其要素的满意度

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促进青年农业科技人才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查对象中,57.49%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本单位的激励机制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在绩效奖励方面,62.25%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本单位“以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分配绩效奖励工资”表示认可;在荣誉奖励方面,59.26%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本单位“对突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时授予奖励”表示认可;在职务晋升方面,33.51%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本单位“通畅的职业发展(职称、硕博导资格等)”表示认可;在人才举荐方面,25.64%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本单位“有较多机会被推荐到大型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表示认可;在挑战性工作承担方面,20.48%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本单位“给机会承担一些探索性、挑战性、重要性科研项目”表示认可。

3.3  对使用机制及其要素的满意度

使用机制是促使青年农业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使用过程中给予青年科技人才帮扶和参与重大项目锻炼机会,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帮助作用较大。调查对象中,仅有28.47%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本单位的使用机制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在时间保障方面,仅有31.85%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拥有充足的科研工作时间”表示认可;在项目锻炼方面,仅有19.15%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独立承担重要科研项目研究工作”表示满意;在早期扶持方面,仅有38.52%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处于起步阶段青年科技人才,给予资助扶持”表示满意;在角色定位方面,仅有26.71%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在团队中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与任务分工”表示认可。在岗位锻炼方面,48.35%的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有机会在所在单位或团队担任重要专业技术岗位,承接较重责任”表示满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