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背景下动物科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探讨
作者: 王祚 万发春摘要 “双万计划”是新时期加快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双万计划”突出了学科专业培养目标重全员、培养取向重特点、培养目的重教育、培养实施重程序的特点。“双万计划”背景下的动物科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要适应愈发错综复杂的国际竞争局面,更加强调学科、专业、课程协调培养,满足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管理标准要求以及应对更趋精细化的学科构建流程等全新挑战。因此,要采取更精准的人才培养管理新理念,切实构建学科建设与管理新机制,促进形成学科、专业和课程协调构建的新形态,提高动物科学一流专业建设品质。
关键词 “双万计划”;动物科学;一流专业;双一流高校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3-0270-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3.06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imal Science First-class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Ten Thousand Program”
WANG Zuo,WAN Fa-chun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Double Ten Thousand Program” is a significant measure to accelerate the college major construction during the new era and achieve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ies. The “Double Ten Thousand Program” highlighted the themes of the whole involvement of the training obj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ining orientation, education of training purpose, and program of education practi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nimal science first-class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Ten Thousand Program” should adapt to the increasing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emphasize on the discipline-major-course coordinatio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er level of personnel training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face with new challenges of more refine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refore, we should adopt the new concepts of more concentrated personnel training management, build the new system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develop the new form of the coordinated discipline-major-course construction,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animal science first-class major.
Key words “Double Ten Thousand Program”;Animal science;First-class major;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y
基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30405,HNJG-20200293)。
作者简介 王祚(1988—),男,湖南安化人,讲师,博士,从事反刍动物营养生理与瘤胃微生物研究。
*通信作者,教授,博士,从事反刍动物营养调控、饲料资源开发、肉牛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8-24
2019 年4月,教育部基于“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 提出了“双万计划”,绘制了分赛道、分批次建设10 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 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的宏伟蓝图,为全国各类高校的专业申报与建设提供了指挥棒、时间表及路线图。动物科学专业是归属农学动物生产类的一级学科。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深入推进与各专业间深入融合发展,动物科学专业愈发需要重视培养重基础、跨学科、强实践的应用型人才。笔者就“双万计划”背景下的动物科学一流专业建设如何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挑战、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以及如何满足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要求等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1 “双万计划”背景下的专业发展变化
1.1 建设对象从精英化到全员化
为了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我国先后启动了“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工程”。截至2022年我国入选上述工程的高校140余所,建设对象的数量大大增长,但仍有近1万所本科院校未能参与其中。为了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2019年教育部启动了“双万计划”,采取面向“所有院校”与“各类学科”“向地方院校偏斜”等方式[1],旨在通过一流本科专业的设置,吸纳全国各类院校的所有学科加入进来,以达到资源的均匀分配与学科的平衡发展,从而调动高校投入资源的主动性。
1.2 建设导向从同质化到特色化
在我国1 200多个本科院校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同质化情况。 “双万计划”特别强调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特色化与差异性,提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分轨道培养,引导高校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创建一流本科专业,积极打造新型学科,转化优良传统学科专业,形成优势学科专业,指导和激励更多高校找准自身定位,找到学科建设新的着力点和增长点,积极进行特色开发。
1.3 建设目的从学科发展到人才培养
自2015年“双一流工程”建设启动以来,绝大多数院校均重点聚焦于一流院校和一流学科专业发展,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并未得到足够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双万计划”将创建一流本科专业、培育一流人才的任务贯穿始终,并将其作为最关键的抓手和着力点。2018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包括“新农科”在内的六大建设项目,各地各高校积极行动、深入改革,培养了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农林人才以及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构建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加速度[2-3]。
1.4 学科专业建设从重结果到重过程
高校学科专业建设陆续实施了一些重点专科、名牌专科、独具特色专科等工程。相关学科经过前期积累脱颖而出,之后却可能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因此,“双万计划”尤其侧重学科专业建设的流程性和动态性。入选为“一流专业建设点”并不意味着专业已经达到最高水平,而是一流专业建设的起点。为此,“双万计划”强调专业建设分“两步走”、分三年统筹规划,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建设质量不达标、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专业建设点予以撤销,从源头上打消高校一劳永逸的专业建设观念,使专业建设更加扎实。
2 “双万计划”背景下动物科学一流本科专业面临的挑战
2.1 更加多元化的专业竞争格局
动物科学专业的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竞争方式更加多样。目前,全国动物科学专业入围“双万计划”建设的达到53个,其中综合类高校的动物科学专业占相当高的比例。这一现象反映出动物科学专业不仅是农业高校的重点专业,而且被许多综合类高校作为重点建设学科,同时也体现出从传统单一、封闭式的动物科学系统向开放式、综合的动物科学研究系统的转型[4]。“双万计划”使每个设置动物科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在更大的竞赛平台上参加遴选。不同院校既能够比、学、赶、帮、超,又会互相竞争淘汰。在教学内容上,从学科内容到学科专业外延,都是课程、专业与教学的全方位竞赛。
2.2 更加强调课程、专业、教学协调管理
加强课程、专业、教学三者的协调管理是新时期高校建设的必要条件。不同高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它们的建设发展和培养人才的职能是一致的[5]。从“双万计划”的实施到《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发布,逐步构筑起一流人才培养、一流高校、一流教材、一流学科专业、一流课程的逻辑体系,即打造一流人才是建成一流高校最基础的条件[6]。一流高校需要一流专业的支撑,一流专业需要一流学科的支撑,一流学科需要一流课程的支撑。
2.3 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质量需求
当前动物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能力已无法适应我国动物科学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近几十年,动物科学专业经历了中专、本科、研究生3个教育阶段,然而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教学质量并未随着专业层次的提高而有所提升,仍存在仅注重单科学术性训练、欠缺实际操作技能等问题[7]。在“双万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以上3个教育阶段动物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为我国动物科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夯实基础,也为将来国家高端人才引进、本土优秀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提供积极支撑。
2.4 更趋精细化的专业建设过程
建设动物科学一流本科专业必须抓住关键问题。当前社会对我国动物科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期望较高,而各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具备动物科学专业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和软硬件支持能力的人才缺失[8]。因此,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优秀教师全心投入本科教学,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软硬件环境。动物科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一项崭新而繁杂的任务,建成一流专业必须有一流的人才思想、教育方法、教师队伍、教学队伍、学习环境、教育资源、人才素质、教育文化以及学生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保障与实现[9],这些都离不开精细、全面、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
3 “双万计划”背景下动物科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路径
3.1 凝练动物科学专业建设的新理念
要紧跟科学发展趋势,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专业素养,为动物科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作出贡献。要注重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和存在问题,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实现动物科学的现代化作出实际贡献[10]。要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引入实践操作、实验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