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作者: 方媛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综述0

摘要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路径。从产业融合的内涵,农村产业融合政策支持、内涵、类型或模式、水平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探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前景,为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4-0016-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4.004

R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Summary

FANG Yua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16)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industries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to accelera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and an important path to build an agricultural power. This paper reviews relevant litera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notation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 policy support, connotation, type or mode, and level of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explores the research prospects of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expanding channels for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and promoting rural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R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JY144)。

作者简介 方媛(1997—),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供应链。

收稿日期 2023-11-21

近年来,促进乡村三产结合,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支持政策。2020—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中提到,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服务、管理类指南和标准研制,引导规范发展。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路径。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基于此,该研究通过梳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现状,探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景,旨在为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及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1 国外产业融合研究现状

1.1 产业融合内涵研究现状

产业融合概念在理论界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美国学者 Rosenberg[1]在研究美国机械行业演化过程中,提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被广泛应用,此时会产生一种新的劳动分工方式——专业化生产。20世纪70年代,产业融合概念诞生。首个媒体实验室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由Nicholas[2]创办,率先提出“圆圈交叉说”,认为三个圆圈代表的计算、印刷和广播三大产业的交叉处将成长为发展最快、创新最多的新兴领域。1994年美国电信公司合并,“产业融合”被正式提出。1997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产业融合过程理论,将产业融合定义为技术、产业、服务和市场3个层次的融合。European Commission[3]构建一个可供不同企业共享技术的公共平台。Gambardella等[4]认为,技术融合并不代表产业融合,而产业融合应该最终通过市场融合来实现全面融合。技术革命往往是产业融合的催化剂[5]。产业融合现象的产生源于生产者供给要素条件的变化[6]。

1.2 产业融合方法研究现状

Gambardella等[4]认为,通过赫芬达尔指数法测算高新技术的融合程度并分析其融合情况。Duysters 等[7]运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和分析各产业间的变量关系,根据各产业的指标推测产业间的融合程度。Fai等[8]剖析美国不同产业——电子、交通、机械、化学之间的融合水平,采用相关系数法测算产业融合程度。Bryce等[9]基于熵指数与集中剩余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间融合程度进行研究。Choi等[10]基于投入产出表,对韩国29个行业的产业间融合进行研究,建立不同的产业融合理论体系。Qiu等[11]通过相关的指标体系和建立耦合协调模型,研究中国河南省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2 国外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现状

2.1 农村产业融合内涵研究现状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西方学者主要研究二、三产业融合问题。在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Koller[12]首先提出农业领域中纵向整合的概念,纵向整合的目的是要实现规模效应,通过对企业经营、产品品质等方面的改进,以获得更高的利润。Trifon[13]认为,农业中的纵向整合不会只限于农业内部,跨产业的整合可以让农业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一观点和当前所强调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类似。Rhodes[14]认为,农业不是孤立的部门,与工业部门之间的纵向整合,有助于产业利润的提高。

相对于欧美研究者多关注农业纵向整合和技术融合,亚洲学者则侧重研究农村发展。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提出了“第六产业”的概念,认为农民除了从事第一产业外,还应将第二、三产业中的一些相关产业融入其中,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第二产业以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服务、零售为主[15]。日本学者佐藤正之等[16-17]以六次工业为依据,对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崔鲜花[18]认为,韩国在学习日本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农业的六次产业化和复合产业化,并制订相关政策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2.2 农村产业融合类型或模式研究现状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农村产业融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分类,金泰坤等[19]认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分为社区型、加盟型、网络型3种。徐允贞等[20]结合参与融合的经营主体按照产业分类,认为发展模式有生产中心型、加工中心型、服务中心型。其中,生产中心型对技术渗透的要求更高,加工中心型、观光体验中心型及治愈中心型的新产品也会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日韩地区更关注六次产业的发展,植草益等[21-22]重点讨论了农业产加销协同发展模式。Qiu等[1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伸旅游产业链、构建扶持政策等建议,发展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2.3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及利益联结机制研究现状

农场是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重要的载体[23]。合作社这一新型主体通过在农村社区开展业务和增加农村社区农民的收入,提高非市场效益。大多数合作社在当地都有业务分支机构或延伸到农村地区[24]。在韩国第六次农业产业发展进程中,社区发挥着主体作用[25]。在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农民私人农场、农业合作社和农业小企业发挥着主体作用和载体作用[26]。

3 国内产业融合研究现状

国内对产业融合研究起源于19世纪。目前国内已产生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而且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出现了加速渗透融合的趋势[27]。卢东斌[28]认为,产业融合指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让两种或更多的产业融合在一起,逐渐发展成为新产业。周振华[29]认为,在信息化进程中,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马健[30]认为,产业融合指产业在边界和交叉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边界模糊和界限的重组。周勇[31]认为,产业融合是企业将已有产业要素与其他产业资源相互嫁接运营,并带动形成产业化的创新行为。

4 国内农村产业融合研究现状

4.1 农村产业融合政策研究现状

近年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三农”政策关注的重要议题。2015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各项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表1)。

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央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我国“三农”新发展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总体思路。

4.2 农村产业融合内涵研究现状

农村产业融合概念界定以2015年为分界点分为2个阶段,在2015年中央尚未明确提出农村三产融合之前,学者们大多从农业产业融合概念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未将农业产业融合和农村三产融合进行严格区分,2015年则主要对农村产业融合开展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32]。

4.2.1

2015年前的概念界定。从广义角度进行概念界定,农业产业融合可分为产业之间的融合和产业内部的融合,具体来说,指相关联的产业、同一类产业内部、不同产业之间,在统一标准下,将不同产品或服务重新组合和融合[33]。农业产业融合是基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农业内部之间、农业与二三产业或者农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重新组合和创新[34]。

4.2.2

2015年后的概念界定。姜长云[35]认为,通过第一产业内部、第二产业内部、第三产业内部或一二产业融合、一三产业融合、二三产业融合的组合方式,形成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农村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激发市场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院和农经司课题组[36]将其概念定义为以农业为基础,通过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重新配置资源和要素,推动各产业协调发展。学界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可以梳理为相同产业之间、相关企业和不同产业之间资源的重新组合[37]。

4.3 农村产业融合类型或模式研究现状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多种形式分类,梳理相关研究现状,总体可将农村产业融合分为农业内部融合型、产业链延伸型、技术渗透型、功能拓展型和农业产业集聚型5种类型(表2)。

上述文献从宏观和微观、全国和具体地区、理论和实践的不同角度,对农村产业融合类型或模式进行全面地研究。

4.4 农村产业融合方法研究现状

学者们运用不同的测算方法研究农村产业融合,梳理相关研究现状,发现大多研究运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投入产出法、灰色关联分析法、赫芬达尔指数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法,鲜有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表3)。

尽管当前学者们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方法和标准尚未统一,但通过定量测度,运用相关模型,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剖析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不断提升农村产业融合的水平。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